APP下载

高职院校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探析

2017-03-09王会江

关键词:团队精神社团意识

王会江 王 艳

(1.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2.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6)

高职院校依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探析

王会江1王 艳2

(1.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22;2.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辽宁 抚顺 113006)

现阶段,高职大学生基本是95后,独生子女超过65%,由于受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及学校、个人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本文总结了高职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的种种表现,并分析其成因,着重探索了高职院校通过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利用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和 “学生社团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职大学生;实践活动;团队精神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党和国家对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高职在校生基本是95后,从总体上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特别注重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但也有部分高职学生过于追求独立自由和个人利益,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与同学的合作意识,这直接影响到个人在学校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影响个人的未来之路。因此,对于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

1 团队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1.1 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两个方面,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主要是培养高职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就是团队成员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在活动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协同他人完成工作任务。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起快乐成长;在活动中相互信任,互相鼓励,尽职尽责,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通力协作,共同拼搏奋斗,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1.2 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团队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团结则兴,分裂则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今社会是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更需要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个人在当今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即将面临的社会工作需要的正是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只有懂得团结协作,才会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才会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今社会,企业招聘也是如此,企业不单单看你的专业技能如何,更重要的是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招聘用人的重要条件。

2 高职学生团队精神缺乏的主要表现

笔者于2016年5月对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名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12.5%的学生完全不喜欢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另有11%的学生对于参加团队兴趣不是很大。由于现阶段高职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再加上受社会、家庭等不良因素及个人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团结友爱的精神,互相协作的意识差,更谈不上具有团队精神,大学生团队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

2.1 遵守集体规范的意识欠缺

“集体的一切,归总来说,都脱不了纪律的形式”,但很多高职大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加之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中不能遵守学校和班集体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表现在日常行为不规范,旷操、旷课、酗酒、打架、宿舍违章用电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

2.2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过于冷淡,缺乏热情和友爱

部分高职大学生和老师、同学交往过于冷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只专注于学习的人,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能力强,将来拿到文凭,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忽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平常遇到老师低头而过或者绕行,与老师形同路人。另一种便是那种极端功利主义的人,他们轻义重利,以生活的贫富为标准,富者、有用者相交,贫者、感觉无用者则相离,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合作,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

2.3 集体观念淡薄,团队凝聚力差

调查显示,40%左右的高职学生个人主义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喜欢单打独奏,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看问题常常只局限于小我思想,不能从集体大局出发,更不能容忍他人的个性。在处理事情时,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激,忽视甚至根本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忽视集体的利益,对集体漠不关心。譬如,一些高职大学生在宿舍内不履行值日生的义务,不按时打扫卫生,有些学生自己的脏乱衣物到处乱扔,书籍摆放不整齐,在宿舍打闹以致影响其他的同学的休息和学习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班级凝聚力差的后果。

2.4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差、积极性不高

部分高职学生基于性格、身体素质、学业压力、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对学校或班集体组织开展的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文艺、体育、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校园活动兴趣不高,缺乏热情。

3 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3.1 家庭的过度娇养造成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95后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笔者问卷调查显示占67%,他们在家里一枝独秀,失去了兄弟姐妹间的合作和谦让,加之家庭的溺爱 (即使非独生子女,现在家庭也或多或少存在娇养的问题),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要求他人 (包括父母)和集体对自己的关爱,而缺少与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心里意识和行为习惯。

3.2 大众传媒对于 “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度渲染导致学生 “独创天涯的心理”日趋严重

大学生走过的高考独木桥和大二下学期就开始的求职的过程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加之大众传媒不断渲染、传递着竞争残酷、高考惨烈的信息和案例,并不断片面地宣传成功者白手起家闯天下、成功者孤独奋起闯天涯,最终在万千强手中笑傲江湖、脱颖而出。这种误导性的宣传,否定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造成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怀揣理想、拼搏努力,无需他人合作也能获得成功。因此很多学生在片面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误导下,不愿帮助他人,也不愿意与他人合作,而选择单枪匹马、个人奋斗。

3.3 高职大学生自身存在重竞争、轻合作认识上的偏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完善,竞争与合作在各行各业中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高校也是如此,高职大学生在奖助学金的评定、评优选干、入党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高职大学生面对这些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往往过分强调同学之间的竞争,轻视彼此之间的合作,忽视竞争中的共赢、多赢。

3.4 各个层次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当前基础教育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驱使,过分强调和重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团队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成绩考核。应试教育重视升学率,弱化和削减了其它素质教育,包括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对团队精神的了解和学习很少。进入大学后,高职院校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侧重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各个环节教学内容时,更多地以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也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但却忽略或不太重视对学生沟通、协作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4 高职院校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富于挑战,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现在高职学校组织的有些学生活动,纯粹为 “活动”而活动,缺乏一种精神的引导,让学生收获不大,反倒让学生频于奔命,浪费时间和精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经历,认为高职院校各级学团组织应精心设计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为重要目的活动,比如球类比赛、拔河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群体性文艺活动、趣味游戏活动、就业创业计划活动,杰出校友、专家、成功的企业家来学校举办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报告等,这些活动的圆满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确、组织协调较强、善于团队协作的团队,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各种学生竞技类比赛活动中以身示范,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树立 “竞合理念”,即 “竞而不破,合而不同,竞合统一”的理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与竞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共赢”是良性结果。

4.2 利用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大赛等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很多,包括实验、实习、职业技能大赛等,所占比例在50%以上,教学内容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这些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每个小组里的成员互相讨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和比赛任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相互协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3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社团具有平台载体功能、文化塑造功能和情感引导功能,高职院校各级组织和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社团的这些功能,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认为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学生占76%;现阶段,高职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参加过社团组织。大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里非常活跃,经常组织各种益智、健身、娱乐、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成员之间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除了开展校园活动,还要带领社团成员走出校门,通过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团结协作,做到优势互补,让大学生感悟社会,施展才华,提升境界。譬如,各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 “走进社区或农村做义工行动”、 “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 “革命老区支教活动”、 “专题调研活动”、“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徒步、爬山活动”、 “野外拓展训练活动”等。高职学校应该大力扶植学生社团,尤其是多组建以 “双创”为宗旨的专业社团,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1]谢文君.社团在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135-137.

[2]曾令泽.高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探讨 [J].管理科学,2016,45(1):40-42.

[3]夏青.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浅析与提高措施 [J].科教导刊,2012(09):231-232.

[4]李靖,陈军,孟小欣.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J].时代教育,2011(04):290.

[5]杨漠,宋秀丽.拓展训练培养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研究 [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5):90-93.

[6]黄志远.浅谈高职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发展 [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1):66-68.

[7]史瑞琼,郭虎.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功能 [J].素质教育论坛,2008(6):1-3.

Teamwork Spirits Develop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by Organiz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WANG Hui-jiangWANG Yan

In nowadays,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are born after 1995 and the‘only child’is over 65%.Due to the society,family,university and individual undesirable influences,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lack of teamwork spirits.In this article,the behaviors and the reasons of the lack of the teamwork spirits amo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were discussed.The study focused on how to develop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teamwork spirits and customs by means of organizing the abundant college activities,carrying out the internships and the vocational training,developing the school clubs and social practicing activitie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practice,team spirit

G711

A

1008-3812(2017)02-056-03

2017-02-19

王会江 (1967— ),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社团意识
缤纷社团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编者的话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