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课堂教学方法

2017-03-09张春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药物学药材药学

张春华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课堂教学方法

张春华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基于天然药物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结合教学经验及学生心理特点,探讨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学课堂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或技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天然药物学;高职;药学专业

天然药物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将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优化整合后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的来源、采制、鉴定、医疗用途等基础知识,具备对常用药材鉴定及品质评价的能力。《国家职业标准》对与药学相关的职业涉及的多个工种有药材鉴别能力方面的要求[1]。由此可见,天然药物学对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2]。

传统天然药物学教学普遍采用先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再到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的模式。理论教学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解,学生机械地做笔记或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天然药物学信息量大,知识点散杂,易混淆内容多,规律性较差,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课上呆萌记、课下全不知”现象[3]。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内容枯燥、易学难记,因而逐渐丧失兴趣,教学质量无法提高[4,5]。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教师能否让学生对自己讲授的课程产生兴趣,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更是值得教师探索的问题。本文对天然药物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探讨,就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体会。

1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1 任务驱动法

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将各种能力培养整合在一个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6]。教师在学期初发布任务,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大纲选定一味自己感兴趣的药物在课堂上讲解;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完成一味药物的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制作成PPT进行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任务驱动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专业能力、PPT制作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2)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人的讲解方式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

1.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直接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将知识的学习隐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对百合科植物贝母的教学,可以提出问题:贝母的品种有哪些?来源分别是什么?产地分布在哪里?浙江磐安特产市场为什么禁止浙贝母入市?在这4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贝母的品种及产地变迁,掌握贝母的加工方法,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意识。

1.3 对比教学法

准确鉴定天然药物是学习天然药物学的基本要求,一些天然药物性状易混淆,如松花粉、蒲黄、海金沙及人工牛黄均为黄色粉末。在大多数《天然药物学》教材中,松花粉、蒲黄属于花类药物,以花粉入药;海金沙被列为其他类药物,以孢子入药;人工牛黄是为牛黄的附药,列为动物药。教学中应忽略教材编排顺序,将四者比较讲解,对比其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木通、川木通及关木通的对比教学,金钱草、广金钱草、连钱草及聚花过路黄的对比教学等。

1.4 翻转课堂和微课

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和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能,使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亲身体验与主动学习,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顺序发生了变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目标不清晰、不具体及操作性较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以达到预习目的。

1.5 直观教学法

天然药物的鉴定以饮片、个子货(原整药材)的直观鉴别(眼看、手摸、口尝、鼻闻)为主,兼顾显微、理化鉴别的一些简单特征和方法。天然药物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的性状。图文并茂的课件、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解都无法替代学生亲自感受药材的气、味、质地与表面特征。为了使教学更生动,应收集一些药物的饮片或标本,课上将正品、伪品及混淆品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教师利用这些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对照实物观察,掌握鉴别要点。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天然药物性状、鉴别特征的情况。

2 教学技巧的应用

2.1 精彩的导入

2.1.1 以民间故事或传说导入 在教学中导入一些有关药物来历、使用等方面的逸闻趣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丁香被称为“古代的口香糖”,相传唐代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时期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相仪表堂堂,且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7]。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认识了丁香,又了解了其功效。将民间故事或传说穿插于教学中,可以避免模式化教学带来的枯燥、无味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学生对药物的记忆和理解。

2.1.2 以药材商品价格导入 在讲解一些常用药物(如菊花、枸杞等)和贵重药材(如冬虫夏草、三七、西洋参、麝香等)时,可以先对其价格、商品规格和行情进行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特别是贵重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多,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贵重药材如何造假,常见伪品有哪些,进而介绍鉴别天然药物真伪的方法和技巧。

2.1.3 以真实案例导入 教学中导入一些突发事件和真实案例,可以体现天然药物学的实用性,使教学与生产、生活衔接。比如,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龙胆泻肝丸”造成肾毒性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木通药用历史的变迁、变迁原因和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导入“非典”“禽流感”等暴发时板蓝根、金银花、鱼腥草等药材脱销及价格上涨事件,让学生探究这些天然药物有什么特殊功效,如何鉴别等。

2.1.4 以药名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天然药物的名称通常蕴藏药材性状、产地、药用部位、功效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常用药物名称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前人对天然药物的认知方法和命名方式,加深对天然药物的印象。如麻黄以植物的地上部分入药,因其草质茎色黄而表面有纵棱“麻而不平”得名;番泻叶3个字表现出其产地、药效和药用部位;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这是因其形、味而得名;五味子因其“果肉酸甘、种子辛苦,皆有咸味”得名。

2.2 术语的运用和创新

天然药物性状鉴别术语具有中医药传统特色,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药物鉴别特征,还采用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词汇进行高度概括。如海马的鉴别特征概括为“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松贝:“怀中抱月”;黄芩:“腐肠、枯芩”;党参:“狮子盘头”;天麻(冬麻):“鹦哥嘴”或“红小辫”。在教学中不仅要应用天然药物性状鉴别术语,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如把羚羊角顶端角尖常呈黑棕色的特征概述为“乌云盖顶”;对于杜仲具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胶丝并且不易拉断的特点,将其概述为“藕断丝连”[8]等。

2.3 原创记忆法与记忆歌诀的运用

天然药物学内容繁杂,对于一些易混淆、难记的知识点,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整理,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编成易记的故事、歌诀、顺口溜或谐音词。比如,将“浙八味”中八味药编成“母(浙贝母)亲在冬(麦冬)天将近的时候用金(郁金)子和白胡(元胡)子的术(白术)士换了一件带有白色菊花和芍药(白芍)图案的玄(玄参)色棉衣”。在教学中可以教会学生巧用一些记忆方法,将枯燥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记忆。另外,对于文献中已有的鉴别药材的歌诀,教师在备课时可进行收集,课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选择性地吸收。如人参的经典鉴别歌诀“芦长碗密枣核钉,紧皮细纹珍珠须”。

3 结语

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更没有万能的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天然药物学课程特点,研究与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呆板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药学人才的教育目标。

[1]王玲波.对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设计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12):65-67.

[2]张仁侠.答辩式考试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46.

[3]徐海燕,姚兰.PBL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5(18):103-109.

[4]周凤琴,郭庆梅.中药鉴定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J].药学教育,2008,24(3):30-32.

[5]乌莉娅·沙衣提,徐海燕,盛萍,等.《中药鉴定学》教学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4(8):89-90.

[6]李飞艳.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77-78.

[7]毕琳琳,缪珊,王剑波,等.生药学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61-462.

[8]钟可,周汉华.《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别经验术语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8):1105-1106.

G424.1

B

1671-1246(2017)23-0035-03

猜你喜欢

药物学药材药学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南疆中职护理教学中药物学绪论的教学设计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广西举办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