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分析

2017-03-09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价值观核心

申 奎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分析

申 奎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是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情操、法律精神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也是思修课程的精髓与主线。思修课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融合、同向同行的,要把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历史使命[1]。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等一系列人生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些人生重要问题,就要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永远的精神追求。思修课程正是为解决大学生面临的这些问题而设置的,承担着帮助大学生解决人生重要问题的艰巨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是让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真理与价值、规律与规范的统一,是科学的、发展的理论[2]。思修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等内容,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解构,梳理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系,并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对接。这能使广大学生充分理解思修课程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于思修教学全过程,是思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灵魂所在[3]。

1 明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高度融合

思修课程开篇就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与历史的责任。“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身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4],时代赋予了大学生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新长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党的最终目标时刻牢记在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无论共产主义事业遭受什么样的诽谤和诋毁,都要坚信它是真理;无论共产主义实践受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要顽强地斗争下去。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因此,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是高度融合的。

2 明确每个社会成员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高度融合

思修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根本指向[7]。在政治上,每个公民都享有合法权益,也就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拥有自由行动不受限制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是以法律、纪律许可为限度的。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追究。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他人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他人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权利保障原则是社会公正的底线,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予以切实的保障,维护每个公民的尊严,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原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思修课程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要求是高度融合的。

3 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及要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高度融合

思修课程明确提出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及要求。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提出“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这既是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更是完成神圣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

理想与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生“有理想,有追求”,蕴含着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理,饱含着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与时代同向同行。

勇于担当与作为是人生行为的准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砥砺品质与修养是人生境界的提升,修身做人是处世成事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教诲大学生要勤学苦练、修德修身、明辨是非、笃实笃行,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六有”的要求是对思修课程中大学生成才目标的最好诠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要求一脉相承、高度融合。

思修课程是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主渠道,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情操、法律精神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也是思修课程的精髓与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3],二者是同向同行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思修课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任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8]。因此,在思修教学中,要把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要把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相结合,要把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相结合,要把实现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相结合。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刘峥,汤小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80-82.

[3]李慧,裴育萍,宋静,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培育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5):53-55.

[4]陈勇,武曼曼,李长浩,等.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38-42.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7]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兴国之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岳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2):71-74.

G412

A

1671-1246(2017)23-0007-02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