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计
——以青霉素为例

2017-03-08刘利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青霉素微课中职

刘利敏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计
——以青霉素为例

刘利敏

(天水市卫生学校,甘肃 天水 741000)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目前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各学科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以青霉素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翻转课堂;药物学基础;教学设计

随着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国外在线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出现与流行,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微课是相对于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通常以简短的视频为授课素材,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实现自主学习[1]。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掌握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而课堂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阵地[2]。本文以青霉素为例,详细介绍将微课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基础的教学设计,以期与同行交流。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临床常用抗生素。本次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物学基础》(3版)第十三章“抗微生物药”第二节“抗生素”,授课学时为1学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抗微生物药概述”,已熟悉抗生素、抗菌谱、耐药性的基本概念,了解药物、病原体和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意义。这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药物学基础》教材前12章内容的学习,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对本课程学习方法有所掌握。但由于中职生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中普遍存有畏难情绪,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学习效率不高。

1.3 教具

教材、微课为主要教具。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简短具体、制作精致、可重复观看等优点,在阐释重、难点时更为直观、生动,受到学生欢迎。

1.4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护士岗位要求,笔者确立了知识、技能、情感3方面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能力目标:具有观察本类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能力,能正确进行本类药物的用药护理;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养成良好职业素质。

1.5 教学重点及难点

依据教材后附教学大纲,结合实践经验,确立本节课重点为天然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难点是抗菌机制、耐药机制、青霉素过敏反应及用药护理。

2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 课前

2.1.1 课前活动环节(1)制作微课视频。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教师课前准备4个微课视频,每个微课视频只介绍一个知识点或呈现一个案例[2]。

(2)使用微课视频。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配套练习、评分标准等提前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

(3)组织学生预习。教师按座次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利用课堂教学前一天自习时间,通过手机或其他视频播放设备观看微课视频。各组组长监督本组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及配套练习,并将学习成绩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预习后提出问题,组长收集、整理后于课堂教学开始前交给教师。

2.1.2 微课视频制作 微课视频集教师讲解、图片、音乐于一体,以卓越的视听效果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3]。微课视频制作主要分3种形式:PPT式微课程、讲课式微课程和情景剧式微课程[4]。本课设计的微课视频以PPT式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青霉素结构及性质。通过展示青霉素结构图,分析药物性质,对注解文字添加特效,采用PPT特殊效果以动态形式演示β-内酰胺环在酶的破坏作用下发生断裂的过程,并配以简要的旁白,录制成微课视频。(2)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此部分内容为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该难点,采用软件Swiff point player插入Flash动画,在自动播放时可动画演示细菌细胞壁缺损后失去渗透屏障,导致菌体溶胀破裂的过程,再配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旁白,包含讲授、提问以及小结,最后转换成视频。动画演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学生对青霉素抗菌机制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3)青霉素抗菌谱、临床应用。此部分为教学重点,仍采用教师制作的PPT式微课程,主要由表格(列出抗菌谱及对应的临床应用)、几种典型的致病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图、相关疾病症状的文字描述及照片组成,设置背景音乐并配以精炼的旁白,设计配套练习题,使学生边学边练。(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及抢救措施。此部分为重点知识且为实现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采用添加超级链接的PPT式微课程,将标题文字与录制的网络视频建立超级链接,展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2.2 课中

上课地点设在教室,课堂上不再观看微课视频,教师简单回顾微课视频涉及的理论知识,并将整理好的学生提问列在黑板上,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针对1~2个问题进行发言,教师根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回答水平给该组计分。教师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发言时出现的问题、错误,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之处可详细、反复讲解,与某些仍有困惑的学生课后交流完成解惑。设置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以此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这种课堂颠覆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分析学生配套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堂答疑、讨论情况,收集整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点拨、总结,将课堂时间用于答疑和讨论。

2.3 课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互评,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公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教师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如青霉素临床应用的各种案例、中职对口升学考试题等),让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后,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提升和进步,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多次重复练习,达到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掌握程度,实现全体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个过程,贯穿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还能使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学生通过观看精彩简练的微课视频,及时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课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通过协作学习方式解决,对于普遍存疑之处由教师统一讲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了课堂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实现了个性化学习,突出了主体地位,掌握了青霉素的理论知识,达成了学习目标。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2]温萌,鲁兴梅,张娅妮,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3):76-78.

[3]于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8):24-26.

[4]金龙德.新课程评价理念摭谈[J].吉林教育,2014(33):25-26.

G424.1

B

1671-1246(2017)05-0035-02

猜你喜欢

青霉素微课中职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