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017-03-08王德彬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校企实训

王德彬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王德彬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21)

中职教育的特色和关键是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本文从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分析总结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经验。

中职学校;毕业生;教学模式;就业竞争力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中职学校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精、职业素质高、职业纪律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1 面向市场开门办学,紧贴市场设置专业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面向市场开门办学,必须创新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只有把社会与企业需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把服务社会与企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学校才能开展多样性、多种类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进步和产业转换升级使一线劳动者内涵发生了变化。中职学校只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不断提升面向一、二、三产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才能使学校由生存发展转向良性发展。

贴近市场、对接产业设置专业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调研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预测人才需求趋势,调整专业布局,合理设置专业,强化传统优势专业,积极设置社会未来对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增强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围绕企业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既实现传统专业与新型专业协同发展,又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既体现职教特色,又提高中职学校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力。

我校不跟风、不折腾,坚持立足水利水电行业设置专业,在做优做强水电类传统专业的基础上,紧盯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每年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动向,跟踪毕业生工作动态,准确掌握施工一线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与技能要求,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培养、实习实训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提供依据,精心打造特色鲜明、适应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就业前景好、可实现资源共享的新专业,形成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持续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

2 科学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中和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职学校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理论课学习能力明显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我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形式、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学生能力水平和行业特点编写校本教材与实训教材。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度,实践教学围绕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安排,专业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过程化考核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实现一个模块评定一项成绩,力争使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例达到1∶1。此外,我校还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业教师如果只局限于学校和校内现有实训设备,专业知识、技能仍停留在原有水平,那么其培养的学生就难以达到企业对人才技术、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力争使校内实训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另一方面,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及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了解企业各岗位、工种对一线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对症下药,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我校重视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先后选派教师参加中德师资培训以及国家级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送12名青年教师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进修深造,选送50名教师到水电施工企业实践锻炼,聘请20名施工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目前,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先后有15名教师在全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见,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4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企业与教育的联合,是职业教育发展壮大之本。我校除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抓好实训教学外,还积极与企业联合建立了校企共享型、融入式生产型等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等服务,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4.1 学校打牢专业基础,企业强化专业技能

中国水电集团第四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水四局)是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协商,中水四局于第二学年末在我校招录30名工程施工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定向培养成工程施工一线的机械操作手,实行“2+1”教学模式,前两年由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训,最后一学年由中水四局安排学生到机械驾驶培训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施工机械操作培训,企业支付培训费与生活费。培训期间由企业负责管理,培训结束取得驾驶证后,学员直接到水电施工一线上岗工作。学校培养、企业培训,就业即上岗、上岗创效益,这种校企合作形式既解决了施工机械专业毕业生实训和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培养了紧缺实用型人才,取得了双赢效果。

4.2 抢抓国家改革机遇,深化订单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推进重大水利工程PPP试点水利改革,提高水利建设管理能力,我校紧抓市场机遇,与大禹节水集团合作培养了一批从事新的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方式下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组成“大禹班”,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采用“2+1”办学模式,培养方式为“合作培养、分段教学”。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三年校方聘请企业遴选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讲师,进行专业课讲授、实训操作指导和专业培训,力求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一致、教学环境与生产现场一致、教学组织与生产管理一致、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一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目标。

4.3 紧跟企业发展步伐,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在紧盯国内就业市场的同时,我校积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主动与中国水电集团第三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促成该公司在我校招聘了110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将派往卡塔尔参加顶岗实习,实习结束考查合格将签订劳动合同留在卡塔尔工程项目工作。学校对其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强化和英语强化培训,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海外实习期间,学校派专业教师协助企业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被分配到各工程项目,严格按照企业规范、操作规程进行生产,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其提前接受企业的规范教育,受到企业文化熏陶。实训过程中,一批能吃苦、责任心强、技能精、团队意识强的毕业生被企业选聘,签订劳动合同,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4.4 定期研讨教学方案,企业指导设置课程

学校每年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针对不同专业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一线班组长等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分析各专业工种、项目工作任务与技能要求,细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增强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5 技能竞赛强技能,技能鉴定促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是用人单位招录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我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课程改革理念,每年举办“技能节”,让每个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层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赛和国赛,不断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同时,我校积极开展技能鉴定,要求学生一人一技“双证”毕业。学校将专业教学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还有利于形成树品德、强技能、提素质,争做“水利技能之星”的良好校风。

6 结语

G420

A

1671-1246(2017)05-0016-03

猜你喜欢

毕业生校企实训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