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

2017-03-08秦华珍胡小勤覃骊兰吴燕春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药学中药考核

周 蓓,秦华珍,胡小勤,覃骊兰,吴燕春

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探索

周 蓓,秦华珍,胡小勤,覃骊兰,吴燕春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初步构建一个公开、公正、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解决目前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面临的很多问题。

形成性评价;中药学;考核评价

1967年,美国著名课程评价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所著的《评价方法论》首次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1]。形成性评价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别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和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活动成果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在《教育学》一书中,阐述了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及时有效的测试。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它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各个阶段的优缺点,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完善教学体系,寻求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2]。形成性评价无疑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方向。

形成性评价作为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能及时反馈与干预课堂教学。中药学作为中医药学科群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就当前我国对中医药相关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来看,已有中医院校开始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3~10]。我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考试由形成性成绩与期终卷面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的考核方案,其中形成性成绩占40%,期终卷面考试成绩占60%。基于此,作为中药学课程专职教师,应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开发和探索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

1 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面临的问题

1.1考核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认识能力,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与主治,形成临床正确辨证立法选用药技能。但大多数院校存在考核重点不突出,只要求对知识目标的掌握程度现象,而形成性评价表格多集中在课堂提问、考勤、作业等,考核内容大多围绕某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此类形成性评价考核缺乏从知识、能力、情感三大领域目标的实现来全面考虑,考核重点不突出,无法准确、客观、全面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1.2 考核评价受教师单方主观因素影响大

目前,大多数院校依靠教师单方进行形成性评价,并且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如学生答对,教师就在评价记录表上记录其相应分数,人工计算考核分数。一旦有异议,无法跟踪记录整个过程,致使评价的客观性、实时性受到严重影响。

1.3 评价结果反馈不到位

目前,虽然大多数院校已经开始实施形成性评价,但大多存在只考核不反馈现象,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学生不知道其知识掌握的强弱点以及空白点所在,教师也未深入分析其原因,未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进度和安排,造成形成性评价反馈效果滞后。

鉴于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全面、系统地研究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

2 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内容与特色

构建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求评价公开、公正、有效。

通过实施形成性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针对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考核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问题,课题组成员按照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大教学目标,根据中医类或中药类专业不同教学目标设计题库;围绕常用中药性能、功能等设置作业、测试、提问环节,增加开放性试题;围绕重点掌握的中药临床应用设置病案用药分析讨论、见习实训等环节。

针对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考核评价受教师单方主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评估手段,将三者加权平均成绩作为最终结果,并同步记录在成绩查询中,同时清晰记录学生参与率,学生可以看到各项考核项目的分值。

针对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结果反馈滞后问题,通过传达点评、互动答疑等多种形式,实现有限范围内交流、互动答疑,同时通过定期公布表现良好学生的成绩及点评,正面强化、传递正能量来激励其他学生。此外,及时定位学生学习盲点、难点,教师反思,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相长,验证成果,评估效果。

注:本文系广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2016B05)

总之,与同类项目相比,本次教学改革的特色在于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即时性、公正客观、反馈及时,有效弥补了当前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不足。

3 结语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评价方式,从而强调形成性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11]。本项目构建的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理念是建立一套公开、公正、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清晰记录学生学习历程,并及时定位学生学习盲点、难点,反馈及时,教师反思,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开展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索,为其他课程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Torrance H.Formative assessment: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Cambridge J Educ,1993(23):333-344.

[2]程真珍,封敏,李劭昱,等.《临床免疫学检验》网络教学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5):2282-2283.

[3]贾玉梅,郜新莲.《中药学》教学形成性成绩评价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117-119.

[4]修彦凤,张永太,冯年平.中药炮制学课程形成性成绩的评价方式初探[J].中医教育,2013,32(2):20-28.

[5]马瑜,雷敬卫.形成性评价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0,25(150):1021-1022.

[6]史辑,高慧,鞠成国,等.形成性评价在中药炮制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185-186.

[7]熊阳,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9,25(6):31-35.

[8]南淑玲,章健,赵黎.形成性评价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22-123.

[9]郑春素.温病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光明中医,2013,28 (6):1284-1286.

[10]王雅娟,陈光亮.药理学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292-294.

[11]朴杰,杨琳丽,曹德品.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4-5.

G424.75

A

1671-1246(2017)05-0024-02

猜你喜欢

中药学中药考核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