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培养对策

2017-03-08胡文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专业课

胡文军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培养对策

胡文军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职业教育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合格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师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及对其的特殊要求

1.1 “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职业学校通常将课程分为文化课与专业课,将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的。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职教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如下:一是“双证书”,既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既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又取得其他职业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既具备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素质,又具备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既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具备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观点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但有些观点(如“双证书”“双职称”)过于简单化,有些观点(如“多素质”)又过于神秘化。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在教学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其应该具有在本专业临床一线工作的经历,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

“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育学生,其核心在于“双素质”,而这不是获得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就能得到的。“双师型”教师追求的是各种单项知识、能力、经验结合所体现出来的“双素质”,证书或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但“双素质”绝不是证书或职称的简单叠加。

1.2 对“双师型”教师的特殊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获得教师资格。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除满足法律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以下特殊要求。

1.2.1 具有一定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包括熟悉工作内容及操作流程、掌握职业规范、熟练进行专业技术操作以及基本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1.2.2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通常采用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技能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既是教学行家,又是生产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渗透、融合和转化。

1.2.3 具有本专业临床一线工作经历 亲身经历和学习书本知识有着很大区别,只有具有本专业一线工作经历,才能获得实践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

2 “双师型”教师现状及培养对策

2.1 “双师型”教师现状

目前,虽然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但由于办学机制和人员调配机制的制约,“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高,整体素质不强。以我院为例,现有专任教师145人,其中专业课教师98人,占68%;绝大多数教师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我院工作,没有在医院的工作经历;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他们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缺乏职业教育基本素质。我院有“双师型”教师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这一比例明显低于职业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工作经历普遍较少,“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我院约95%的教师是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的,来自临床一线的专任教师较少。虽然各职业学校近年来普遍加强对专业课师资的培训,但效果仍不理想。大多数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尤其是将教学与行业动态接轨的能力较低,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而不会真正看病、治病、护理病人。

(2)“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职业学校专业较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加之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较多,培训时间受到限制。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机会很少,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3)“双师型”教师人才调配机制尚未建立。目前,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仍然建立在传统师资配备观念与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资源的独特性。卫生职业学校一直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定期到医院进修学习制度尚未形成。此外,教师年年进修不但增加了学校的费用,而且进修生身份降低了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热情。

2.2 “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1)开展师范类学生和医学院校学生“双证书”教育。就目前来看,卫生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与医学院校毕业生,因此,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应进行“双证书”教育,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缩短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从源头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

(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吸纳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本科毕业生,以充实师资队伍。现在许多毕业生在校时已取得高级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把他们聘请到职业学校并进行培训,使其尽快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3)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教师拟订个人“双师”素质培训计划,计划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要写明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训练、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证书等。计划经系部讨论,教务部门审核,严格执行,每学期检查。

利用没课的时候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科研单位进行实践。以往教师都是以医生角色参加进修,随着我院以护理专业为重点的转变,教师应以医生、护士双重角色参加进修。因为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只能依托关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但医院对学校师资需求并不高。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

(4)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根据办学实践,教师要多参与教研活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比赛(如护理技能大赛等),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

(5)通过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 畅通医药类教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渠道

目前,我院医药类教师也参加临床实践,但无法直接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这成了制约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因此,主管部门应该开通绿色通道,畅通医药类教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渠道。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1)学校成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督促、检查与考核。

(2)学校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学校把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个人和单位学年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4)学校拟定教师“双师”素质认定标准与程序,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和统计,及时落实。

总之,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社会对“双师型”教师知识及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G451.1

:A

1671-1246(2017)17-0018-02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专业课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