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发展可行性研究
——以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2017-03-08张锁军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学院旅游

张锁军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一、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因此,呼伦贝尔学院外语专业的转型发展必定要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近年来,呼伦贝尔旅游资源倍受瞩目,蓝蓝的天空、绿绿的青草、纯净的空气,这些早已成为呼伦贝尔旅游家喻户晓的旅游亮点与特色,将外语与旅游的结合势必带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使得高校教育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转型发展可行性分析:以呼伦贝尔学院英语专业为例

高校是地方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程度的综合体现,因此,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及服务取向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反过来看,地方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必定会促进并帮助地方高校的进步。

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市唯一的地方高校,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草原总面积近 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天然的、生态保持较好的大草原之一,被誉为“绿色净土”、“北国碧玉”。它从大兴安岭西坡开始,由东而西依次分布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以牧草为主的植物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莫日格勒河九曲回肠,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每到夏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白云,弯弯河水使呼伦贝尔草原成为著名的的旅游胜地。此外,呼伦贝尔冬季旅游资源丰富,是冬季旅游的理想之地。从每年十一月开始便呈现出一派冰雕玉琢、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是全国最好的天然雪场,游客在尽享冰雪旅游项目的同时,还可尽情地领略到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冰雪民俗风情。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人民的生活水平又不断提高,入境游与出境游人数每年递增,因此,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强、懂得旅游政策法规、擅长导游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有着相当大的需求,而旅游行业本身并未有能力解决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或培训,急需地方高校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呼伦贝尔学院前身为四所专科学校,即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呼伦贝尔教育学院、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分校,是一所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浓厚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传统的师范专业显得有些单一,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方向,呼伦贝尔学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努力探索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外语专业建设,将呼伦贝尔学院新设置的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定位为转型发展的试点专业。

呼伦贝尔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自 2014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5年9月正式建立旅游英语系,现有在校本科学生50人,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人,21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其中,8名教师有过出国学习经历或国外攻读学位经历。

旅游英语专业以适应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旅游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建设成为服务于呼伦贝尔地区旅游业、餐饮业的品牌专业,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熟悉旅游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及其他涉外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大幅提高以及呼伦贝尔旅游日益增长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外游客到呼伦贝尔的入境游和呼伦贝尔人的出境旅游逐年增加,跨境旅游近年来达到约1400万人次/年,旅游业总收入约416亿元。

外语专业(非师范)人才培养的模式:英语专业是核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通过语言、文学、文化等知识理论的学习,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提高,英语语言作为国际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提高了人文素养、加强了思维训练,创新意识,交际能力等,并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一定的旅游管理知识,应用到跨境旅游,酒店管理等。

教师学历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高级、中级职称为主;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教师有过出国进修或学习经历;教师语言应用性强,长期从事本地区旅游、外事等方面的翻译工作;跨学院的师资资源,兄弟学院相互帮助,增加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师资转型已经开始,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已被外派到大连外国语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学习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专业知识;文学、语言学专业教师在夯实本领域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应用型的研究,进行许多翻译实践及研究工作。

课程体系、专家指导、培养方案、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合理,培养方案明确,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指导,且已先后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旅游局、博世(呼伦贝尔)汽车测试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满洲里华夏旅行社、呼伦贝尔百府悦酒店等呼伦贝尔境内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外资企业签订协议,成为试点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并已经多次向其派送毕业生去实习基地见习、实习及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获且得到了实习基地的好评,很多毕业生与实习基地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发展的潜力:

1. 师资建设:加强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努力创造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鼓励学生攻读相关专业双学位。

2. 教学科研领域拓宽:如呼伦贝尔、内蒙古历史、民族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翻译;积极靠近呼伦贝尔市的文化大事的翻译,如博物馆的英文翻译等;建立地方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团队;跨境导游的课程和教材开发等与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3. 课程建设:强化合格课、精品课建设,联合兄弟学院的教师,建设双语授课的应用性知识课程体系,如旅游英语、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等。

4. 能力培养:英语语言核心能力提高,基础阶段通过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培养演讲辩论、翻译实践、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行业培养,四年不间断的技能训练,包括语音、对话、演讲、英汉导游、学术报告、国际语言实践等;掌握行业理论,行业知识,行业规范;要求毕业生考取导游证,实现成手型发展,实现毕业生在北京、呼和浩特、内蒙西部、东部及呼伦贝尔地区实习基地定岗实习。

5. 基础设施:改造外语学习自主中心,将语音室改造成为应用英语学习中心。

三、转型试点专业改革方案及实施保障

为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所提出要求,呼伦贝尔学院外国语学院编写了《2015版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既兼顾开设以英语为基础的专业课,如:《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综合英语》等,又注重旅游管理知识性课程的开设,如:《餐饮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等,旨在为社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有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熟悉旅游业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在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及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规格上,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知识结构层面,学生除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外,还需掌握语言学、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熟悉旅游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国内外旅游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了解当今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二是在能力结构方面,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并习得用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和相关行业间的科研能力。

三是在素质结构上,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细致、准确是转型发展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有着改革的目标就需要相应的实施保障,首先指导思想及人员分工明确:课程设置、论文指导、科研管理及实习实训等诸多具体方面都有专人专门负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顺利完成。其次,教学资源共享: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共享,长期与兄弟院校合作办学,采取聘请校内及校外专业教师的形式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最后,实习、见习落在实处: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让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轨,理论联系实际,确保转型发展不偏离正轨。

四、面临的问题及预测

改革试点专业有着发展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计划在五年内将改革试点专业在师资、教学环境、实习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方面建设成为呼伦贝尔地区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旅游英语人才培养基地。

师资发展和建设上,加大国内外寒暑假培训投入,5年内完成对所有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出国访学人员比例;聘请客座教授和行业专家,提高科研水平;进行民族文献及文化资源翻译、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旅游管理等相关领域及外语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研究。

教学环境上完成外语应用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建立跨境管理应用类图书资料室,改造多媒体教室等。

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设中俄蒙国际青年论坛,打造青年学生语言文化实践平台、外语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在省内外发达地区,如:呼和浩特、包头、内蒙东部及呼伦贝尔地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加大提高语言能力,在基础阶段实施教学改革,运用语料库理论实施课程教学;语言知识课程精品课建设、应用类理论知识双语课程师资和课程建设。

在国家政策为支撑的大背景下,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的同时,也看到许多不足:

(一)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验教学环节,硬件投入高,教学成本高。由于呼伦贝尔学院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支持的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大,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客观上使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或失去了行业背景。同时,学校科研的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应用性科研力量不强,为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提供的科研成果较少,院校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社会效能低,不能较好得到企业的信任和投入。企业参与高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缺乏多方面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广泛切实实施,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国际合作较少,影响力不够

呼伦贝尔学院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的地方,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条件,如可以将我院的转型发展与国际交流相结合,必然会产生许多连锁效应,既提高了自身的办学层次,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我院知名度与国内、国际影响力。

呼伦贝尔学院的转型发展总的来看可概括为:探寻规律、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决策为宗旨,汇集各方资源,融合集体智慧,发挥各方作用,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题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基于实践并服务指导实践的作用。既体现科学性、预见性和透明性,使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科学基础,体现先进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在各方面积极努力配合下,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的转型发展已初步取得成效,相信今后的进一步完善也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学院旅游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旅游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