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发展及价格形成研究

2017-03-08侯媛媛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的种植现状、发展历程的描述,阐述了海南省冬季瓜菜价格形成的机制。找出了影响海南省冬季瓜菜价格形成的6个因素,分别为成本、市场、季节、政策、进出口、媒体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省内销售瓜菜的价格形成环节、省外销售瓜菜的价格形成环节的描述,阐述各环节的成本利润分布情况。文章通过研究分析,找出农民在市场地位低的原因,指出提高农民切身利益关键是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均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 海南冬季瓜菜 ; 价格形成 ;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63

1 海南省瓜菜生产种植情况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纬度最低,热量充足,基本上冬季不需要额外的温室或大棚加温就可以进行瓜菜生产,成本低廉,具有发展冬季瓜菜的资源优势,是中国冬春蔬菜生产的三大优势区域之一,是全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巩固和做大做强海南的冬季瓜菜产业,国家和海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推动海南瓜菜产业发展。2009年12月3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章节中也明确指出把海南建成国家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近年来,海南省致力于做优做强冬季瓜菜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品种结构,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和有一定影响力的瓜菜品牌,主要瓜菜供给区遍布全岛。目前已经打造出区域优势瓜菜产业带,如以文昌、琼海为主的东部辣椒产业带,以三亚、乐东、陵水为主的南部豆角、西甜瓜产业带,以儋州、昌江、临高为主的西部南瓜产业带,以澄迈、海口为主的北部豆角、辣椒产业带,以屯昌为主的中部苦瓜产业带,以五指山、琼中、保亭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带等,特别是豆角、苦瓜、西甜瓜等产业在冬春季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瓜菜产业不仅能优化海南的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为政府提供税收、促进农民收入增加[1]。

海南冬季瓜菜的生产经营,始于农村改革不久的1980年,海南农民利用海南独有的气候、光照、雨水的优势,在冬天闲置的土地上种起了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无法生产的瓜菜,然后运到内地城市销售。1985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据海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到1988年建省时,海南瓜菜总产量达到58.03万t。梳理海南冬季瓜菜发展史,可以总结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大冬季瓜菜种植面积;第二阶段是主抓冬季瓜菜岛外运销;第三阶段是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海南瓜菜种植主要集中在反季节月份,即头年的10月至翌年的4月。而每年5-10月由于受高温、高湿、多雨、台风等不良气候影响,海南的瓜菜种植面积会剧减,主要栽培区基本处于闲置或者种植其他农作物。作为中国冬季的“大菜篮子”,其庞大的产业规模吸引了一些国际农资企业的关注。现在,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农产品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种植项目,并逐步走上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商品化发展之路。

海南蔬菜种植以瓜类和椒类为主(见图1),主要品种有苦瓜、南瓜、冬瓜、尖椒、泡椒、豇豆等,种植面积和产量自2007年以来逐年增长,种植面积由2007年20.21万hm2扩增到2013年的27.18万hm2,瓜菜总产量从2007年的432.02万t增加到2013年的621.71万t,7年内瓜菜总产量增长率达到43.91 %[2]。

2013年海南省冬季瓜菜种植分布情况:海南瓜类种植中,东方和乐东是主要生产区域;椒类种植中,文昌种植面积达到了16.71 %,豆类种植,乐东占了28 %,三亚14.69 %;茄果陵水占30 %,乐东13 %,五指山没有种植茄果类蔬菜,从图2海南瓜菜2013年种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海南省的瓜菜种植基本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也就是海南岛环岛地区,中部地区瓜菜种植情况较少。

海南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加大、数量供应丰富、市场交易活跃,国内供应量大,为海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因此,确保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当前海南省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受制于制度、市场、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在生产方面存在以农户个体经营的小生产模式为主,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在加工上面存在产加销分离,蔬菜加工利用率低,供应链视角的一条龙生产尚未完全实现;在消费方面由于产销信息不对接出现菜价起伏波动[3],出现了菜贱伤农、消费者难以承受的两难问题。

1991年以来,海南省冬季瓜菜价格有2次明显的上涨期,一次是在1992-1995年之间,这期间海南省冬季瓜菜的价格年均增长27.975 %,尤其是在1993年海南瓜菜价格比较1992年上涨了135.6 %;第二个时期是在2003年之后,年均增长速度为10 %,而且并未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带动了食品及餐饮价格的上涨,进而拉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蔬菜同粮食一样,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瓜菜市场价格是体现瓜菜生产、消费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价格波动和生产波动是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重要的内涵特征,这既影响了生产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对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因此,价格波动问题是海南瓜菜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其加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关于海南省冬季瓜菜价格周期波动的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市场经济下价格的运行规律,价格和生产波动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價格波动到底存在怎样的机理?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又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问题,本研究对海南省冬季瓜菜近年来的生产波动和价格波动做出详细分析,阐述了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对价格波动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了解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机理,以实证方法研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价格波动的对策,对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海南省冬季瓜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海南省瓜菜价格形成机制

海南是岛屿型经济,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两头在岛外,对外依存度高,运输距离长、中间环节多、物流成本高;另一方面海南热带农产品生产运销具有强烈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海南蔬菜自给率一般只有40 %左右,而11月至来年的4月则是冬季瓜菜生产的旺季,其产品大多远销岛外[5]。鉴于海南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特殊性,理清海南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需合理定价,是保障海南瓜菜价格基本稳定,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海南瓜菜价格形成主要影响因素

海南出岛瓜菜的价格形成机制大体可分为2个组成部分,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政府调控价格机制。2套价格形成机制相互补充,其中市场形成机制是主线,政府调控机制是补充。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价格主要由供给和需求2方面决定,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海南瓜菜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多个环节,其基本环节包括生产、加工运销、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参与价格形成的市场主体包括农户、中间人、收购商、加工商、运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

海南瓜菜市场价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产地收购价格和销地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产地收购价格的形成过程:由收购商(或中间人)根据即时批发市场价格,减去运输、包装、搬运、冷藏等物流成本和一定的收益,得出收购价格。销地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格形成过程:在市场平稳的情况下,批发商根据产地收购价格,加上运输成本和一定的收益,确定批发价格[6];在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大的情况下,批发商就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提高或降低批发价格,反过来影响收购价格。

由于瓜菜价格形成的多样性,影响海南农产品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2.1.1 成本因素

近几年,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不断增加,农产品价格逐步上涨。以椒类生产为例,2013年海南菜椒生产总成本同比上涨8.69 %。总成本中各主要指标变动情况如下:

2.1.2 市场因素

销地市场价格决定瓜菜收购价格:销地市场价格高,销量大,收购价格就高;销地市场价格低,销量小,收购价格就很难高。对海南瓜菜价格影响较大的市场因素主要有:北方市场和北方产地的供应情况;海南本地瓜菜的上市时间和种植面积;两广竞争产地的产量情况[7]。

2.1.3 气候因素

海南属于典型的岛屿型经济,市场容量较小,许多瓜菜都需要通过琼州海峡大进大出进行调剂,而琼州海峡的运输又常常受到灾害天气的影响,有时甚至连续停航数天,造成蔬菜供应紧缺,价格大幅飚升而影响群众生活。由于经常受暖冬影响,广东、广西等主产区种植的瓜菜提前上市,对海南冬季出岛瓜菜造成冲击,导致出现部分瓜菜“卖难”的问题。另外,由于海南冬季气候暖和,前来海南过冬和旅游的人口年年增加,导致海南瓜菜在冬季需求剧增,价格上涨幅度加大;而每年5-10月高温多雨,不利蔬菜生产,价格居高不下。

2.1.4 政策因素

当价格异常波动时,政府临时价格干预,实行价格行政干预,影响价格趋势;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平价店建设进行补贴,平抑价格;政府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减免过桥过路费,实行“过海费”优惠,降低运销成本[8]。

2.1.5 进出口因素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从东盟10国进口的593种农产品全部实施零关税。上述农产品均是热带产品,对海南热带农产品已形成竞争压力,其价格影响明显。海南和东盟各国虽然都属于热带地区,但是其生产和流通成本低,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同样,台湾出口到大陆的农产品由于关税减免、品质和价格等原因对海南农产品特别是热带水果的销售也有影响[9]。

2.1.6 媒体因素

媒体的正面宣传报导会提高瓜菜的知名度,进而促进价格上涨。媒体的负面报导会导致瓜菜价格不稳定,媒体的误导甚至会造成某些农产品的滞销。2013年7月,某权威电视台关于一则“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新闻播出后,短短几天,海南省的槟榔收购价格从9元/kg跌至4元/kg以下,致使海南省槟榔种植户和湖南省槟榔加工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2 海南瓜菜价格形成的主要环节

海南瓜菜从生产到消费者,从田头到餐桌,要经过多个环节,但由于产地和销地的经营模式多样,省内外价格形成的环节也有差异。

2.2.1 省内销售瓜菜的价格形成环节

(1)传统的农贸市场销售模式下的价格形成环节

本地产瓜果菜。海南省农贸市场瓜果菜销售一般包括4个环节,农贸市场销售量占海南省瓜果菜消费量的比重较大。其流程图为:

生产环节→产地收购→ 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但城郊周边情况略有不同,农户一般可直接进入批发市场,批发给当地的零售商户,由零售商户在农贸市场进行零售。其流程图为:

生产环节→批发市场→零售市场

岛外调入瓜果菜。岛外调入的瓜果菜往往比本地产瓜果菜多一个“二级批发”的环节,其流程图为:

生产环节→产地收购→一级批发→ 二级批发→零售市场

在传统销售模式下,由于没有预冷库及冷藏车等冷链物流支撑,从田头到消费者手中损耗率达20 %-30 %。

(2)超市自营销售模式下的价格形成环节

超市自營销售模式,是超市自主向瓜果菜生产者或批发商采购蔬菜,在超市销售。这种模式包括2-3个流通环节,其流程图为:

生产环节→超市 或者 生产环节→批发环节→超市

(3)平价店销售模式下的价格形成环节

当前海南省的农产品平价店销售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开设平价店或在超市开设平价专区方式,直销模式为主。其价格形成环节直接从生产环节进入零售环节。

平价店→超市

2.2.2 外销农产品各环节成本利润分析

海南主要农产品市场在岛外。外销农产品价格形成因属性和产地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生产环节→产地收购→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环节

2.2.3 各环节成本利润分配分析

以2013年1月份海南泡椒从琼海銷往北京为例测算各环节成本利润:

(1)生产环节。其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和土地费用,平均每斤生产成本为1.04元,每斤净利润为0.07元。

(2)产地收购环节。包括短途运输、包装、预冷和搬运。调查显示,产地收购每斤的成本费用为0.313元,中间人按每斤0.1元加价后出售给经销商。

(3)运输环节。中间人收购泡椒后,一般由经销商在产地批发市场交物流公司或雇佣司机运往销地批发市场。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用、燃油费、车辆折旧费、“过海费”等。目前海南省农产品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从海南琼海到北京运输距离约3 100 km,运输时间为72 h,单次运量30 t。从海南琼海运至北京每斤成本为0.365 2元。按经销商给运输商一趟23 000元计,每斤为0.383 3元,运输商的利润为每斤0.018 1元。到这里每斤的费用增加至1.906 3元。

(4)销地一级批发环节。根据对新发地经销商的调查表明,海南运至北京新发地批发过程发生的费用每斤为0.06元。经销商再按10 %-15 %的利润批发(按10 %计),每斤净利润为0.2元。每斤费用增加至2.166 3元。

(5)超市零售环节。超市零售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超市摊位费、人工费、运输费、损耗费等。根据对北京一家超市进行调查,销售成本平均每斤为0.665元,进价为2.16元,售价为3.62元,超市零售商每斤净利润0.795元。

通过上面的表格分析,可以得出琼海泡椒到北京各环节的成本比重和利润分配情况,见下表:

根据上述测算可以看出,海南瓜菜流通各环节的成本、劳动付出与利润分配极不相称、极不平衡。从单位利润比重看,运输环节的单位利润比重最低,花费时间、劳动、成本最多的生产环节单位利润比重次之。零售环节的单位利润比重最高,批发环节的单位利润比重居第二位。从利润率看,批发环节的利润率最高,零售环节的利润率居第二位。从经营风险看,收购环节的风险最小,花费的时间很短,成本也不高,但单位利润比重高于生产环节。从价格波动情况看,由于生产环节的单位利润比重只占6 %,当瓜菜价格大幅上涨时,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很高的收益,瓜菜涨价的好处大多让零售和批发商获得。而当价格下跌时,销售环节会通过压低收购价来保护自己的利润,损失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即几乎全部损失由农民自己承担[3]。

这个测算说明,单纯的生产者——农民(不含自产自销者)市场地位低、定价话语权小,得不到与其劳动和成本付出相符合的利润。而批发和零售环节市场地位最高,是主导价格形成和利润分配的关键。因而在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都要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其市场地位,保护其合法收益。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1998-2013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2012.

[2] 侯媛媛,王礼力.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中国蔬菜生产预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3):114-117.

[3] 蔡尧亲. 海南冬种瓜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蔬菜,2009(1):9-11.

[4] 张真和,肖日新,赵建阳,等. 海南和广西秋冬季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2(3):1- 4.

[5] 李玉萍,刘燕群,梁伟红,等.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 543-5 547.

[6] 梁伟红,罗 微,刘燕群,等. 海南冬季瓜菜产业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431-433.

[7] 侯媛媛,王礼力. 基于主成分分析基础上的中国蔬菜家庭消费预测[J]. 统计与决策,2010(23):91-93.

[8] 章德宾. 促进生鲜蔬菜供应链合作推动产业健康发展[J].长江蔬菜,2013(9):1-3.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 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蔬菜,2012(5):1-12.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