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兼论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2017-03-07姜永建刘向军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仰

姜永建,刘向军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兼论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姜永建,刘向军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个人需要信仰,政党也需要信仰。政党信仰建设对于个人信仰的选择、确立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避免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把“四个能否”客观标准落到实处;抓住“关键少数”,使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加强党的信仰建设的五个重要着力点。

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1](P824)个人需要信仰,政党也需要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论及有关加强党的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理想信念的问题。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些论述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是从党员个体和执政党两个不同的主体角度来谈论这一问题的。信仰既是个人追求精彩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施展执政能力的精神保障。政党信仰建设对于个人尤其是党员信仰的选择、确立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此,为了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论党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高潮还是低潮,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政党信仰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仅就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又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创造性地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

理论的彻底性,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表现。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真理,是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共产党人的科学信仰。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坚定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旗帜鲜明地驳斥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当前,以“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为代表的一些错误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正在以各种方式消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此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求我们还必须加紧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宣传、科学研究以及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保障体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苏共后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极力推行所谓的“新思维”,大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鼓吹“意识形态多元化”,致使“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造成了全党全社会极度的思想混乱,最终导致亡党亡国。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P664)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理论只有在指导不断变化的实践中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吸引人、说服人。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将理论创新的基点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更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才取得的根本成就”[2],“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P21)。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众所周知,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然而,这个最高理想的实现需要经过多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中国,任何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同时具有现时实际任务与将来远大理想两种责任的。并且应该懂得:只有现时的实际任务获得尽可能彻底的完成,才能有根据有基础的发展到将来的远大理想那个阶段去。所谓将来的远大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最美满的社会制度。”[6](P189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在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呈现。“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7](P5)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8],才能把理想信念始终建立在科学的理论之上、植根于鲜活的实践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尽管苏联共产党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模式——苏联模式,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弊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从本质上讲,苏联模式失败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苏共领导层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教条化倾向,将这一模式凝固化、神圣化、样板化。既不顾本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也不顾时代特征的变化,强行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苏联模式,最终导致理论停滞、模式僵化、人心尽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9](P261),只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P3)。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2]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11](P108)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不断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2]。

首先,要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9](P383)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3]这就要求我们“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所谓的“精”,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和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谓“管用”,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5](P406)。其次,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作为重大工程来推进。2004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马工程”在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解决和回答我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深入研究和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推进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生了巨大社会效应。今后,我们应以深入推进“马工程”等重大工程为抓手,为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苏共后期,由于不重视全党的理论学习,完全教条式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导致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整体上是肤浅的。例如,在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问题上就是如此。赫鲁晓夫不切实际地提出,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随后,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论;安德罗波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尽管苏共领导人都在试图纠正自己理论认识上的偏颇,但毫无疑问他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依然是错误的、肤浅的。“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7](P5)虽然戈尔巴乔夫认识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依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而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教导我们:“好学才能上进。”[5](P407)“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2](P143)

四、践行马克思主义,把“四个能否”客观标准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我们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2]与其它一切信仰相比,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在于它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主要不是停留在精神或观念层面的一种彼岸世界的精神慰藉和乌托邦幻想,而是一种在现实社会中不断改变自身处境,求得解放的活生生的实践运动。因此,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必须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践行马克思主义,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能否”客观标准,即“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5](P24)(简称“四个能否”)。“四个能否”既是对党员个人信仰层面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政党信仰建设的要求。因为“真正的共产党人之所以具有信仰,从根本上讲,并不是由于他们个人的原因,不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是出于党本身的原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党本身具有信仰的属性,对党员本身具有信仰上的要求”[13]。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党信仰高于个人信仰的原因所在。比如,“四个能否”中的第一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凡是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必须践行这一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对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的敬畏,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和绝对义务,即使为此献出生命,也是死得其所。否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确实出现了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正是立足于政党信仰建设的角度,致力于解决党内信仰缺失的问题,真正使“四个能否”客观标准成为全党同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行为准则。

苏共后期,党内官僚主义盛行、腐败丛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苏共日益脱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变成了为己谋私;来自人民的权力,变为了党员干部谋取一己私利的政治工具;党群、干群关系日益紧张,党的威信逐渐降低。苏共的许多党政领导干部本身就成了“红色资本家”。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2]

五、抓住“关键少数”,使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习近平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14]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对国家的管理只能采取间接民主的形式,即在庞大的干部队伍中必须通过“关键少数”组成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来管理国家,形成集体统一的领导。这样一来,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就成为政党形象的化身,政党全部工作的总指挥部和统帅者,政党全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观点的总设计层和制定者,以及政党各级基层组织的核心。尤其是党的最高领袖,他的理论功底、人格魅力、领导才能等与党和国家的发展休戚相关。“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党的最高领导权掌握在谁手中,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只有抓住“关键少数”,使我们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真正搞好党的共产主义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自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后的历代最高领导层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他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致力于解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到了一个新境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正是由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今后,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15]。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大力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这样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者竟然成为苏共的最高领袖,一些具有共产党名号的资本家竟然成为苏共最高领导层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丢失政权、亡党亡国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也证明,苏共最高领导层实际上成为了苏联社会主义的主要掘墓人。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16](P100)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7]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刘建军.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家园[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14]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3.

[15]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10-28.

[16]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 李淑芳)

姜永建(1988—),男,山东文登人,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刘向军(1965—),男,辽宁义县人,哲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261.1

A

1671-7155(2017)05-0074-04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7.05.013

2017-08-21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宣传教育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5BKS02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仰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