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0 例妊娠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观察及分析

2017-03-07李永在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房室复查传导

李永在

(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500 例妊娠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观察及分析

目的:对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产前检查和待产孕妇500 例,根据早、中、晚孕周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严格筛选P-R间期缩短病例。结果:500 例孕妇,早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6 例(3.5%),中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12 例(7.3%),晚期妊娠组有短P-R间期23 例(13.9%)。分娩后半年内复查心电图短P-R间期大多自行恢复。结论:随孕周进程,短P-R间期发生率有明显增多趋势。加强对存在短P-R间期改变孕妇的观察,尤其是对于孕晚期短P-R间期心电图改变发生率的观察,随诊复查,防止出现病理性心律失常,可以为临床诊治预防及临产处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短P-R间期

心电图短P-R间期可见于健康人和妊娠期妇女等,妇女从怀孕至分娩期间机体各系统以及内分泌处于特殊时期,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孕妇的短P-R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显著增加,且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对于孕期短P-R间期,可能属于生理性暂时性改变,但是同时也是一些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基础。因此对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对其预防和治疗有一定意义[1]。现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门诊和产科住院的孕妇500 例心电图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正常孕妇各孕期短P-R间期的发生率以及短P-R间期现象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1月产前检查和待产孕妇500 例,年龄21~37 岁,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和心脏病史。根据早、中、晚孕周不同进行分组[2]。其中早期妊娠组(孕5~13周)170 例,中期妊娠组(孕14~27周)164 例,晚期妊娠组(孕28周~临产)166 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ECG-9130P型心电图机,调整增益10 mm/mv,走纸速度25 mm/s,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静息状态下平卧位心电图并测量P-R间期,通过P波显示清晰的Ⅱ导或者V1导联对P-R间期进行测量。短P-R间期判断标准[3]: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min,P-R间期≤0.12 s,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无预激波,无ST-T改变,排除房室交界区心律、游走性心律、典型预激综合征、窦性心动过速等所有原因引起的P-R间期缩短病例。

2 结 果

500 例孕妇中短P-R间期者41 例,发生率为8.2%。其中早期妊娠组短P-R间期者6 例,发生率3.5%;中期妊娠组12 例,发生率7.3%;晚期妊娠组23 例,发生率13.8%。

3 讨 论

P-R间期主要反映心电激动在心房内和通过房室结的传导情况,目前研究认为引起短P-R间期的原因主要有四类:第一,在心脏激动通过房室结和希氏束时,存在传导旁路;第二,有学者提出由于个体差异,部分人存在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使传导时间缩短;第三,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第四,可能存在房室结加速传导现象[4]。但是近年来,随着电生理检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纯只有P-R间期缩短,QRS形态和时间正常,无继发性ST-T改变,而没有心动过速的患者很可能是人体的正常变异[5]。

在临床工作中,常规心电图短P-R间期检出率一般为0.5%左右[6],本组短P-R间期检出率为8.2%,明显高于常规检出率。本研究发现妊娠期妇女心电图的短P-R间期现象随妊娠进程检出率明显增多,住院待产孕妇检出率更高。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认真检查统计、随访。其可能原因为:随着妊娠进展,子宫的增大,使孕妇的心脏位置改变,同时胸腔受到增大子宫的挤压,改变了孕妇非孕状态的呼吸面积,使呼吸面积相对性减少;随着妊娠进程,孕妇血容量增加,尤其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更明显,需氧量也相对增加,妊娠期代谢也相对增强,致孕妇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肌细胞对缺氧敏感,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致高能ATP生成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心电生理不稳定[7];妊娠期妇女处于特殊的神经内分泌环境,容易出现交感神经张力比正常人群增高,在正常人群房室结呈迷路样结构,而孕时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平衡失调,心脏的房室传导由非孕时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同时支配,以迷走神经为主导,随妊娠进展转变为以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致使房室结的传导加速,导致P-R间期缩短[6]。分娩半年内复查心电图,有1 例没有恢复正常,因此认为是一种良性心电图改变,但是临床报道妊娠期短P-R间期可能成为发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因此应该引起重视,对该情况应早期诊断,随诊复查,避免引起心脏的病理性心律失常。 1 例未恢复正常者的原因可能为房室结解剖结构异常或有旁路传导所致,也可能属于暂时还未恢复的特殊情况,可定期复查心电图随诊,因我院未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嘱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至于为何不是所有的孕妇都存在P-R间期短缩,与血容量在妊娠期间的增加(20%~100%)[1]、对缺氧的耐受以及自主神经的调节存在个体差异有关。

[1]陈新.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94;331.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

[3]徐梅,郭辉,郝建华,等.妊娠女性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9(3):200-202.

[4]顾晔.妊娠中晚期短P-R间期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 126.

[5]李锐.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0):2 121.

[6]成媛,张芳芳,李世锋,等.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九)——预激综合征[J].中国全科医学,2014(19):2 291-2 294.

[7]赵彦平.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0):63-64.

(本文编辑: 王作利 )

郑梅花(1964— ),女,山西省绛县人,学士学位,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1671-8631(2017)01-0048-03

李永在

(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R540.41

B

2016-08-30

李永在(1979— ),男,山西省朔州市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图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房室复查传导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勘 误
神奇的骨传导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