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脑梗死14例临床特点及误诊探讨

2017-03-07于利利蔡望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6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肢体脑梗死

庞 驰,于利利,蔡望伟

青年脑梗死14例临床特点及误诊探讨

庞 驰,于利利,蔡望伟

目的 分析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青年脑梗死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21~35岁;均无类似疾病家族史。表现为肢体乏力7例,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各3例,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各2例,肢体不自主抖动、意识不清、突发性视物成双各1例。1例因服用布洛芬出现头晕误诊为药物过敏。入院后经CT、MRI、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7例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6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 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收治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行相关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脑梗死;青年人;误诊;药物过敏

青年脑梗死是指15~34岁发生的脑梗死。近年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误治。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青年脑梗死14例,病初1例误诊,现对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21~35岁。既往有脂肪肝4例,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各3例,糖尿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各2例,酒精肝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1例;1例10年前曾患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男性有长达10余年的吸烟史;5例有饮酒史,其中饮酒10余年3例,少于10年2例;均无类似疾病家族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表现为肢体乏力7例,头痛、记忆力下降、头晕各3例,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各2例,肢体不自主抖动、意识不清、突发性视物成双各1例。查体可见嗜睡1例;肢体肌力2级1例,4级2例,5级11例;鼻唇沟变浅3例,伸舌偏斜2例,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各1例;深浅感觉减弱1例;腱反射减弱3例,增强2例;共济失调2例;病理征阳性3例,其中巴氏征阳性2例,夏多克征阳性1例;眼球震颤、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各1例。

1.3 医技检查

1.3.1 影像学检查:10例行头颅CT检查,其中4例提示脑梗死,6例未见异常。10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8例提示脑梗死,2例未见异常。9例行头颅磁血管成像检查,示大脑中动脉狭窄4例,脑动脉硬化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颈动脉狭窄各1例,未见异常1例。2例行头颅螺旋CT动脉造影,示右侧大脑动脉M1段闭塞,周围可见侧支循环形成1例;颈内动脉中度狭窄,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1例。12例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椎动脉血流阻力增高6例,锁骨下动脉硬化3例,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硬化各1例,未见异常1例。

1.3.2 实验室检查:14例均行血脂、血糖、血小板检测,13例行凝血功能检测,5例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升高(5.85~6.58 mmol/L)3例,甘油三酯升高(2.1~4.67 mmol/L)4例;血糖降低(3.4~4.67 mmol/L)、血糖升高(6.8~16.61 mmol/L)各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3.6~15 s)3例,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1.24~1.29)2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22.2 s)1例,APTT延长(40.2~45.8 s)2例,纤维蛋白原降低(1.67 g/L)1例;血小板计数异常[(310~510)×109/L]3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2.35~48.2 μmol/L)2例。

1.4 诊断及误诊情况 本组13例首诊我院,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1例因服用布洛芬出现头晕误诊为药物过敏,在当地诊所予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且病情加重,出现意识不清,在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双侧丘脑异常信号,以意识障碍待查收入院,后行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本组均排除缺血性烟雾病、脑血管畸形等病变,其中5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为0分5例,1分3例,2分、3分各2例,6分、7分各1例。

1.5 治疗及预后 确诊后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同时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监测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戒烟戒酒,定期复查。本组7例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1例加重,6例好转,且根据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为2分2例,0分5例。

2 讨论

2.1 疾病分型 根据TOAST病因分型[3],将脑梗死分为5种类型: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即颈部大动脉或颅底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脑梗死,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大脑皮层、脑干、小脑或皮层下梗死灶直径>1.5 cm;②心源性栓塞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相同,医技检查证实至少有一种心源性栓子堵塞血管;③小动脉闭塞型:即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直径<1.5 cm;④其他明确病因型:为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结缔组织病变等疾病引起的脑梗死;⑤未明确病因型:包括多种病因或未能找到病因者,且医技检查不充分,其中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本组5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与上述报道吻合。

2.2 高危因素 有报道称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4]。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危险因素以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为主。脑梗死与糖尿病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5],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有报道称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6-7]。研究表明脑梗死还与高血脂紧密相关[8]。本组既往有高脂血症3例,糖尿病2例。有文献报道,青年脑梗死可人为干预危险因素暴露率,其中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最多见,其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浓度高低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可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引起动脉硬化[9-10],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体内凝血系统,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等相关[11-12]。本组2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有文献报道青年脑梗死男性多于女性,与生活及饮食习惯有关,如吸烟、饮酒、一氧化碳中毒等。尼古丁可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血压升高,且直接作用于动脉壁,使脂肪变性,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引发脑梗死。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具有高亲和力,与其相结合可致缺氧,从而使血脂代谢异常及动脉硬化,加大脑梗死患病风险。居住在使用不合格煤气灶、火炉、燃煤取暖器密闭房间等最易造成一氧化碳聚集,从而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乙醇在体内的含量和浓度与高血压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使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增加脑梗死发生的风险[13-14]。本组7例有吸烟史,5例有饮酒史。

2.3 临床特点 青年脑梗死以小梗死灶为主,腔隙性脑梗死较少见。本组5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9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青年脑梗死常见基础疾病为心脏病,多由静态到动态改变时发病,起病较急,常表现为肢体乏力、头晕,较少出现头痛。本组表现为肢体乏力7例,头痛、头晕各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各1例,提示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应加以注意。

2.4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青年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不典型,加之医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起病急慢不一,致误诊误治[15-16]。陈敏等[17-18]发现30.6%的低血糖误诊为脑梗死,应注意与之相鉴别。本组误诊为药物过敏1例,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提示青年脑卒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青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应尽早对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若临床遇及以四肢乏力、麻木、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且病史、症状和体征不符的患者时,应及时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

综上,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增快,不科学饮食、不健康生活习惯等均是造成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9]。因此,预防青年脑梗死要做到合理饮食,低盐少脂,戒烟戒酒,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方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1] 张鹏,毕齐.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调查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2,7(4):264-270.

[2] 李迪,王文志.2015年《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S2):62-65.

[3] 刘国凤,孙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9):949-950.

[4] 王红燕.老年大面积脑梗死62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5887-5888.

[5] Callahan A, Amarenco P, Goldstein L B,etal. Risk of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r metabolic syndrome: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 (SPARCL) trial[J].Arch Neurol, 2011,68(10):1245-1251.

[6] Boushey C J, Beresford S A, Omenn G S,etal.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Probable benefits of increasing folic acid intakes[J].JAMA, 1995,274(13):1049-1057.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8] 曾宇,杨松林,梁文生,等.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颈动脉病变的特征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84-87.

[9] Ansari R, Khosravi A, Bahonar A,etal. Risk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in male smokers, passive smokers, and hypertensive nonsmokers in central Iran[J].ARYA Atheroscler, 2012,8(2):90-95.

[10]Lee J H, Choi H C, Kim C,etal. Fulmi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ion after ascending type of facial necrotizing fasciiti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4,23(1):173-175.

[11]董谦,胡文立,唐子人,等.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研究[J].山东医药,2008,48(37):44-45.

[12]Jeong S K, Seo J Y, Cho Y I. Homocysteine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in ischemic stroke[J].J Atheroscler Thromb, 2010,17(9):963-969.

[13]罗国刚,王琳,刘娅,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TOAST亚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20(4):385-390.

[14]张顺清,常成,张娟,等.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再认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5):1936-1940.

[15]迟景宏,刘宏斌.大面积脑梗死8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424-1425.

[16]牛金霞,刘纯星,张娟.大面积脑梗死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968-6969.

[17]陈敏,孟学刚.急性脑梗死的误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33-134.

[18]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986.

[19]刘晶,李玉云,姜岩,等.青年脑梗死与血脂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63-164.

570102 海口,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庞驰);570100 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于利利);570100 海口,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蔡望伟)

蔡望伟,电话:13098988860;E-mail:caiww591020@163.com

R743.33

B

1002-3429(2017)06-0050-03

10.3969/j.issn.1002-3429.2017.06.019

2017-03-20 修回时间:2017-04-21)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肢体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