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0例误漏诊原因剖析

2017-03-07陈红梅傅满姣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6期
关键词:嗜酸血管炎肉芽肿

陈红梅,傅满姣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0例误漏诊原因剖析

陈红梅,傅满姣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es, EGPA)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EGPA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合并多种肺外表现,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升高。首诊误诊15例(75%),误诊为支气管哮喘8例,过敏性肺炎、肺结核各2例,支气管哮喘并消化道出血、周围神经炎、过敏性皮炎各1例;漏诊1例。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肌电图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均确诊为EGPA,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其中3例效果差,后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随访1年,14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症状加重,4例死亡。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完善肌电图、活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误漏诊。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误诊;哮喘;肺炎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es, EGPA)又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1-3],临床症状复杂,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首发症状以喘息为主。近年随着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检出率升高,误诊率亦有上升趋势。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EGPA 20例,其中16例误漏诊,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5~75(45±20)岁;病程2个月~7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各2例,2型糖尿病1例。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变态反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诊断标准[4]:①支气管哮喘;②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10%或绝对值≥1.5×109/L;③单发性或多发性单神经病变或多神经病变;④游走性或一过性肺浸润;⑤副鼻窦病变;⑥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证实有肉芽肿性血管炎,伴不同程度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具备4条或以上者即可诊断EGPA。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反复咳嗽、喘息,多为干咳,可有少许白色黏液痰,其中闻及肺部呼气相哮鸣音12例,喉中喘鸣10例;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食欲缺乏9例,肌肉关节疼痛、四肢麻木7例,全身皮肤斑丘疹、皮肤瘙痒、便血、咯血各1例。

1.3 医技检查

1.3.1 实验室检查:本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为(12~24)×109/L;便隐血试验阳性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3例,其中胞质型ANCA(c-ANCA)阳性2例,核周型ANCA(P-ANAC)阳性1例;血肌酐升高2例(134~434 μmol/L),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3.2 影像学检查:本组均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示单侧病变8例,双侧病变12例;呈游走性斑片影7例,细小结节影6例,胸腔少量积液3例,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各2例。14例行鼻窦冠状位CT检查,示鼻窦黏膜增厚8例,上颌窦受累7例,鼻窦积液5例,筛窦、额窦受累各3例,正常1例。

1.3.3 活检:13例行活检,其中皮肤、胃黏膜活检各1例,鼻黏膜活检4例,支气管镜下肺活检7例,结果显示单纯血管炎2例,单纯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嗜酸粒细胞浸润并血管炎各1例,8例未见异常。

1.3.4 其他检查:7例行肌电图检查,示单发性神经炎3例,多发性神经炎、肌源性并周围神经炎各2例。15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6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3例,房室扩大2例,肺动脉高压1例,正常3例。

2 结果

2.1 误漏诊情况 本组首诊误诊15例(75%),误诊为支气管哮喘8例,过敏性肺炎、肺结核各2例,支气管哮喘并消化道出血、周围神经炎、过敏性皮炎各1例;漏诊1例。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15例,神经内科2例,消化内科、皮肤科、内分泌科各1例;15例曾在外院就诊,其中就诊10次以上10例,2次以上且10次以下5例。

2.2 诊断 本组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活检、影像学及肌电图检查均确诊为EGPA,其中10例符合5条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游走性肺浸润、单发或多发性单神经病变或多神经病变、活检证实有肉芽肿性血管炎或副鼻窦病变);7例符合4条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游走性肺浸润、单发或多发单神经病变或多神经病变或副鼻窦病变);3例符合全部诊断标准。

2.3 治疗及预后 本组确诊后,16例首选泼尼松1 mg/kg·d治疗,其中3例治疗效果欠佳,后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临床症状缓解;2例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例首选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0.4 g/kg·d),连用5 d,1个月后泼尼松逐渐减量,以10 mg/d维持治疗半年至2年。随访1年,14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在泼尼松减量或停用后症状加重;4例死亡,其中因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2例,因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各1例。

3 讨论

3.1 疾病概述 EGP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嗜酸粒细胞组织浸润、脱颗粒、释放阳离子蛋白和主要碱基蛋白具有细胞毒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全身性血管炎,和(或)与嗜酸粒细胞释放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刺激机体产生ANCA引起Ⅲ型变态反应有关[4]。有学者认为EGPA与机体Ⅲ型变态反应和Ⅰ型E介导的变态反应及血管活性胺释放有关,从而引起全身性血管炎[5]。EGPA的临床表现分为3个阶段,即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嗜酸粒细胞浸润性疾病→系统性血管炎。该病的临床分期不是一成不变的,3个阶段可重叠,从哮喘到血管炎期的时间为0~30年(平均79个月)[6],因此未出现血管炎时易误诊。研究表明至少2/3的EGPA患者有肺实质受累,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常见非阶段性分布,非固定性、易变的肺部浸润性斑片状阴影;少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大小结节,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易误诊为肺结核、过敏性肺炎[7]。本组均有肺CT异常表现,出现游走性斑片影7例,细小结节影6例,胸腔少量积液3例,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各2例;误诊为过敏性肺炎、肺结核各2例。因此,肺CT对EGPA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3.2 临床表现 EGPA常侵袭全身多个器官,肺最易受累[8-9]。根据累及器官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表现和肺外表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或首发症状,在EGPA病程中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10]。本组8例首诊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经规范化治疗后,临床症状未缓解,进一步检查方明确诊断。多数EGPA患者出现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皮肤受累表现为紫癜、皮下结节、荨麻疹,活检有利于协助诊断[11]。外周神经病变是EGPA血管炎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亦是肺外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约见于2/3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炎,累及运动和感觉神经[12]。本组1例误诊为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外周感觉障碍,同时合并多系统临床表现,经进一步检查方可确诊。

3.3 误漏诊原因分析

3.3.1 对EGPA认识不足、思维局限:EGPA是临床少见病,肺是最常见和最易受累的器官,基层医院长期接触常见病、多发病,思维局限,仅凭临床经验易认为咳嗽、喘息症状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首先考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忽略肺外表现,而上级医院专业性强、分科细,针对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易从本专业寻找病因,造成误诊、漏诊。本组首诊为支气管哮喘8例,予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方考虑EGPA的可能,进一步检查确诊。

3.3.2 临床表现复杂:EGP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症状可单独或重叠出现,若以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皮疹等为首发症状时,易被临床医生忽略,造成误漏诊。本组1例多次在外院皮肤科就诊,按过敏性皮炎治疗;1例因腹痛伴血便收住消化内科,予抑酸、禁食、补液治疗后效果不佳,查血嗜酸粒细胞均进行性升高,方想到EGPA的可能。

3.3.3 缺乏可靠的病理学诊断依据:EGPA血管外肉芽肿检出率低[13],加上部分患者拒绝活检,致误漏诊。本组13例接受活检,其中仅5例阳性,致部分患者延误诊断。少数患者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延误。

3.4 防范措施 ①提高对EGPA的认识:咳嗽、喘息等表现为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无特异性,接诊类似患者,予常规止咳、平喘药物治疗效果差时,需考虑原有诊断是否正确或漏诊,力求明确病因诊断。若接诊“哮喘”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症状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合并顽固性高嗜酸粒细胞血症,并出现肺部浸润影时,应警惕EGPA的可能[14]。②重视肺外表现: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综合分析,避免遗漏肺外表现,如皮肤瘙痒、皮疹、四肢麻木、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若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所有症状时,要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定式,从整体、系统出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尽快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尤其是可疑EGPA者,尽早行多次多部位活检,有助于提高阳性率,早明确诊断并治疗,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1] Jennette J C, Falk R J, Bacon P A,etal. 2012 revised international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Nomenclature of Vasculitides[J].Arthritis Rheum, 2013,65(1):1-11.

[2] Mahr A, Moosig F, Neumann T,etal. 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Churg-Strauss): evolutions in classification, etiopathogenesis,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Curr Opin Rheumatol, 2014,26(1):16-23.

[3] 吕丽,张艳辉,王彩丽.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一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12):947-948.

[4] Masi A T, Hunder G G, Lie J T,etal.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urg-Stauss syndrome (allergic granulomatosis angiitis)[J].Arthritis Rheum, 1990,33(8):1094-1100.

[5] Saito H, Tsurikisawa N, Tsuburai T,etal. Cytokine production profile of CD4+T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active Churg-Strauss syndrome tends toword Th17[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 2009,149(S1):61-65.

[6] Della Rossa A, Baldini C, Tavoni A,etal. Churg-Strauss syndrome: clinical and serological features of 19 patients from a single Italian centre[J].Rheumatology (Oxford), 2002,41(11):1286-1294.

[7] 金烨,戴莉莉,陈晓红.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误诊2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33-1334.

[8] Komarov V T, Oleinikov V E, Devina O V,etal. Clinical variants of Churg-Strauss eosinophilic vasculitis[J].Kin Med (Mosk), 2007,85(6):63-66.

[9] Rolla G, Tartaglia N, Motta M,etal. Warning nonrespiratory symptoms in asthma: catastrophic abdominal involvement in a case of Churg-Strauss syndrome[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7,98(6):595-597.

[10]Pagnoux C, Guilpain P, Guillevin L. Churg-Strauss syndrome[J].Curt Opin Rheumatol, 2007,19(1):25-32.

[11]Rashtak S, Pittelkow M R. Skin involvement in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J].Curr Dir Autoimmun, 2008,10:344-358.

[12]李杰,张黎明,赵雯,等.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0):787-791.

[13]吉连梅,贺玲玲,赵东宝.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3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5,19(2):102-105.

[14]王锐英,许建英,王磊,等.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2):1009-1011.

410007 长沙,长沙市中心医院胸六科

R543

B

1002-3429(2017)06-0048-03

10.3969/j.issn.1002-3429.2017.06.018

2017-03-20 修回时间:2017-04-25)

猜你喜欢

嗜酸血管炎肉芽肿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一项单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