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2017-03-04王艳金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摘 要】在深入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下大力气改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以及形式。教师在阅读教学应充分地运用多种指导技术和相关理论,帮助广大学生运用诸多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初步鉴赏理解文学作品的水平。笔者认为,眼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为运用相关理论指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最近十几年来,许多理论界人士,以及高中语文教师从现实出发,围绕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改革过程中所发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诸多探索。一些专家以此问题为基础,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正因为语文课程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精彩生成理应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一、从留白入手,批注出多元解读

文贵含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诸多残缺、中断、反常、隐蔽的环节,所谓“笔所未到,意有所忽”。读者依靠思维去发现文本隐藏的密码,在发掘和推想“留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适当的填补。

批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已有能力为跳板,以阅读期待为津梁,把学生导人课文中去。比如鲁迅先生《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为什么不直接说“在我的后院有两株枣树”,而是重复?这一反常表述必然会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反常必有其特殊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

批注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本中语义含混、表达朦胧、含蓄甚至有歧义的地方;要注意句子成分缺失或者搭配反常的地方;要注意结构跳跃、穿插转换及时空错乱的地方。合情合理的填补,就是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任何一个文本,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隐藏的矛盾,利用矛盾之处巧激疑惑,可以及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活多元思维。拿对于人物形象的评价来说,人性是复杂的,那种一律“高大全”或者“矮丑猥”的形象很显然不符合实际生活。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是不可能给予唯一的评判的。司马迁对项羽、李广、刘邦、韩信等人的“赞”中,不是一味地褒,也不是一味地扬。比如说韩信的“怒绝亭长”,就有学生对照后面的“太史公日”自问自答“何以称‘绝?此固可见其自尊自重,然极度的自尊亦极易带来极度的自卑”,也有学生批注为“韩信在人家一吃就是数月,逼得人家晨炊蓐食而不自省,反怒而去,这正是心胸狭隘的体现”。这些都是激发疑惑而获得的好批注。[1]

二、开展有效的对话教学的方式

弗莱雷在 《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曾提到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对话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在于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工具性,讲的就是语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听、说,抑或是读写,都发挥着非常强的实用性,因为语文学科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人文性,就是指语文学科很多时候承担着从为学生提供的文本中提炼出人文情怀的任务,这门学科注重学生的心灵感悟和思维情绪的发展。

这点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看法是非常相似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多重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对象则包括师生、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本身。在教学過程中,交流对话是以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为目标的,这种交流方式传递的是心灵的感悟和思想的火花。因此,从这点上来看,语文学科的这两个特点,尤其是后者,与交流对话的目标是非常符合的。

要让对话策略真正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去,首先我们必须开放课堂的对话过程。巴赫金说:“世界是敞开的,是自由的,一切都在前头,而且永远都在前头。”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结果不一样的是,后者对结果的注重程度来的远不及对过程的关注。 教师是一个引领者,他帮助学生达到性灵和灵魂发展的高度,探索生命的成长,教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有广度和有深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在文本学习的同时拥有更为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更丰富的思想。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多重网络包括:师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在这个片段中比较多涉及的是生本对话。学生沉浸在文本中,通过对字词,句子的感悟、体会,与老师和同伴一起就 “文本”进行对话和交流。

三、选择有效阅读形式

古代的诗词歌赋大多是诗人以吟唱的形式生成的, 现代人读诗词大多是以诵读的形式呈现的,不出声是读不进去的。一些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 古今中外小说的精彩片段以及言辞思辨、 睿智和深刻的杂文等都是适合朗读的。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适合朗读的诗歌、 散文和小说类文章特别多, 如《观沧海》《春》《木兰诗》《最后一课》 等,仅靠默读和讲解是肯定不够的, 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曹操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 读出朱自清春天的笑靥和心情, 读出花木兰深明大义、 淡泊名利的风采, 读出韩麦尔的悲愤与痛苦……特别是作品中鲜活的人物形象, 更需要通过朗读来展现。

高中生开始步入抽象化的轨道,表现在阅读的方法和阅读心理的需求上就是对默读的倾向性增强, 并且该阶段的学生还要解决阅读功利性需求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必须学会默读思考的方法, 以便应对中考和高考的 “阅读理解” 考试。因此,对进入高中阶段的十五六岁的学生应该逐步强化其默读训练能力的培养,使其渐渐适应并掌握默读的方法。

四、结语

实践以及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属于重大的系统性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要敢于跳出既有指导理论以及阅读实践的制约。当然,笔者所提出的相关理论改革内容也仅仅是非常肤浅的,笔者希望这些内容有助于眼下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性判断和建议。

作者简介:王艳金(1978-),女,汉,湖南衡南一中高中语文教师,全日制本科。

参考文献:

[1]蒋镇一.“批”出思想 “注”出灵魂——批注式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 2015(3):14-16.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