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研究

2017-03-04靖波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表现成因

摘要:诚信的科学内涵就是诚实守信,要求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坚持诚实不欺、重诺守信的基本准则。诚信道德思想不仅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对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大学生来讲,更是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诚信缺失;表现;成因;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30-01

引言

众所周知,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所在,是处世的基本准则。新中国成立以后,诚信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一、诚信的内涵

(一)“诚”的内涵。“诚”主要是指诚于自己的本心,也就是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忠诚于事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等。它包括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两重涵义:一方面诚于自己之心,另一方面诚于客观事实,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二)“信”的内涵。从《论语》中的相关条目来看,孔子特别重视“信”。他从三个方面对“信”进行了解释。第一,言忠信。第二,言出躬必逮。第三,言忠信与行笃敬相联系。其中,“忠信”侧重动机和语言方面,“笃敬”是动机和言语所指向的具体内容,是外部行动方面。“言忠信”与“行笃敬”共同组成完美统一的诚信人格。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这一以诚信著称的文明古国,此类现象和我国的传统美德极不相称。大学生之所以有诚信缺失的现象,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一)传统诚信教育的缺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对于诚信一直大力倡导,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整体上讲,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是理性的,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在措施上尚缺乏一定的细化,尤其是在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和引导方面,缺乏有力的措施。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是有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恩格斯说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情况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讲究的是智育为重,即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上一所好的学校,而忽视了对孩子德育的培养。对于孩子偶尔出现的一些欠规范的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表扬孩子聪明,会走“捷径”,这种行为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的作风。

(四)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我们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是以传授知识为重点,以升学为目的,称之为应试教育。在此情况下,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升学这一指挥棒进行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高分低能”者居多。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诚信教育形式化。目前高校中的诚信教育,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进行的,但现有的诚信教育,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的。虽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两课”,但其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讲授,仅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形式为单一的书面考试,而没有把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和诚信态度作为道德修养的考核标准,长期的道德修养、综合表现,却用一次书面考试打出分数,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二)大学诚信教育简单化。长期以来,高校对诚信方面的教育过于简单化,灌输多,引导少,课内多,课外少,校内多,校外少。两课的开设,貌似对大学生有了交代,但两课的教学,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它没有把学生的日常行为、道德修养、诚信精神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仅凭一次书面的考核,就在学生成绩单上把思想道德的分数体现出来了。

(三)大学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大学里,没有一整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对大学生进行约束和监督,体制上的不到位,也给大学生的非诚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四、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新模式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现代公民,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深化诚信教育理念。诚信理念体现为充分的规则意识、强烈的效率意识、成熟的契约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完整的自尊意识,并通过激励机制、約束机制以及社会环境来共同构建。其实质是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而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对传统文化中不文明、不健康、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

(二)明确诚信教育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诚信教育理念,把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我们有必要来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

1.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深化诚实守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通过诚信教育,唤起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

(三)完善诚信教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要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精神动力和行为自制力的问题。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才能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意志力抵制不诚信行为。

2.诚信做人教育。把诚信作为做人的标准,树立“做诚信人、说诚信话、做诚信事”的观念,在待人接物中讲求信用、讲求负责、信守承诺。

3.严谨治学教育。严谨为学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只有严谨诚实、兢兢业业、谦逊好学,才能真正成就学业,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总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模式,是基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积淀之上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领土可以分分合合,统治者也可以改朝换代,但永远改不了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肃:《孔子家语》

[2]中共中央宣传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3]恩格斯:《反社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人民日报》,2004年3月4日版

作者简介:靖波(1972-),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学位(山大),就职于鲁东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表现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