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研究

2017-03-04王静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高一预设思想政治

摘要:新时代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高一年级教育对象存在着特殊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的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调动一切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资源。同时能统筹好教师预设和学生预习,深化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重要性理念,促使高一思想政治教学实现有效的生成。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前新课改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满足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一;思想政治;预设;有效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22-03

在我国,对绝大多数群体而言最全面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莫不过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其体系全面、严谨、科学。根据特定群体即青少年生理、智力、心理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的安排了四个必修及六个选修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地位就凸显而出。那么,具体研究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有了其特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结合今天的素质教育、新课改、思想政治课、高一学生这四个名词重新定位尤为重要。因为这四个名词,使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弱视教学预设注重教学生成的理念更加迫切和必要。

一、“预设”与“生成”概念及关系的诠释

(一)“预设”与“生成”的含义。

预设之“预”是指预先、事先的意思。例:预测、预定…预设之“设”为设计之意,是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生成,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具有长成、形成、养育等意思。在实际生活应用当中,根据不同环境,其意思有很大扩展。

那么,什么是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中的预设通俗地讲,就是教师打算怎么上课。预设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在课前,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以书面的方式表现在教案中,也可以勾勒于教师的脑海之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计划和安排有序展开;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是指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即教师完成了教案。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理念,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个性化的发展、成长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的生成建构在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课前的弹性预设和学生预习的基础之上,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出现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根据具体学情、具体问题、具体情境对教学预设和程序进行有效的升华与调整,才能实现有效生成,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以往教學中教师是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即二者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对应名词,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好比人的左膀右臂,失去了任何一只,都只能是残疾或残缺美。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预设与生成这一对概念,至今为止在教学中曾呈现过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预设,弱视生成。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特别是近几年在教学论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组。但是,正如在前文概念界定时所言,它们并不是新名词、新问题,有着广泛的理论渊源。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在处理其二者关系时普遍采用重视预设,弱视生成。

在预设过多的传统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只有教材、教法、教案甚至是机械的背诵教案,将“死体”的预设生硬的嫁接与“活体”的课堂,目中无人。把学生看作一个信息容器,把自己预先设定的所谓“知识”,自我勉勉强强的灌输给有思想、有人性的青少年,助其成长,美其名曰“教育”。

2.忽视预设,重视生成。

忽视预设,重视生成这种教学理念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幸的是有些老师忽视了“预设”,误解了“生成”。没有分清“弱视”与“忽视”,把“忽视”当“弱视”用了。把“生成”当成漫无目的的“重生”。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老师片面的、肤浅的解释和演绎“生成”,抛弃“预设”。课堂教学中看似充满探究、合作、讨论,热闹无比,但正是这漫无边际的生成挤占了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这种没有服务、没有彰显教学目标的生成不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生成性教学。只有让“生成”走向“有效”,只有将“生成”与“有效”的和谐结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立体的真实的课堂状态。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干的”。不到位的忽视预设,重视生成,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所以很多学者、教师匆匆提出了预设与生成的第三种关系。

3.预设与生成相协调。

预设与生成相协调是继第一种理念完全错误与第二种理念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似我国中庸之道般,取其中者,兼而有之,这的确不失为解决矛盾的折中办法。

二、高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弱视预设注重生成的原因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①课堂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生成”过程。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反思,是总结而不是一棒子用一种委婉的新理论取而代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们认识真理的过程也是渐进的。“教育即生长”,生长即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素质教育,有了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我所倡导的“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弱视预设,注重生成的理念。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完善,我们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大爆炸是比经济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更加迅猛的蝴蝶效应。它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时效之深是无法用语言来衡量的。某种程度上而言,人类掌控信息的速度和范围是不受控的。这一点在今天的高一学生“00”后的身上完全突显。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刚走进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对“新生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它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无法比拟的;其学科特点的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批判性与继承性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我们传统的、封闭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走出来的大多是“应试”型人才。因此,有了课程改革,有了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新课改的前沿阵地——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作为德育课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开展更要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师教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做人。同时,“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也应该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充满生命力的生成性的新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教育对象特殊性的需要。

首先,高一作为高中三个学段之一,其特殊性在我看来是应予以特别关注的。正如众所周知的大道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解决少年教育的主要问题和树立他们的科学世界观时,必须考虑这一年龄期的特殊性和种种矛盾。”并说:“教育影响方式与年龄特点的恰当配合,乃是成功的保证。”高一学生处于初高中的衔接点,生理和心理都具有特殊性。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渴望获得肯定与尊重,却不太乐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学生的兴趣是容易受影响和改变的。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里,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成绩,弱视学生成长;重视知识目标,弱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知识的灌输与讲授;弱视师生的探究与合作,等等。如若,这些教学方式或理念不进行革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大打折扣。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

其次,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弱视预设,重视生成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今天高一教师面对的学生主要是“00”年左右的。人具有其时代特征,高中生也不例外。 “00”后,有着我们那些远去年代出生的人所不具有的先天优势。如智力发展显著,个人主体意识之强,掌握信息、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之快,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独立与多样,都是上一代人难以企及的。套用一句网络热语:教师已经无法阻止学生通过任何途径获得任何信息。因此,面对此时的高中生作为人民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那种教师主体的一言堂时代已经远去。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是依靠“以不变应万变”更应该是“以亿变应万变”。因为我们无法把握何时、何境学生会有激情之流四溢,思維之花闪耀,睿智之言流淌。正如庄公晓梦所喻,我们不是学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更无法去控制他们的思维生成。因此课前的教学预设必须要有弹性,要有留白,高一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预设要予以弱视。那么,重视生成必然成为必然。

(三)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存在差距。

现行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今天高中校园里使用的是2008年3月第四版。从第一版到第四版,教材作了较大的改变。如:对英语缩写词做出了注释,对知识性错误的内容做出更正,对一些与课程知识目标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进行删减,对用词不当的词语进行替换,对一些引用不精准的数据做出更正,对一些例子做了是时性的替换,等等。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举几处做适当说明。第10页的课堂探究,“2007年8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准价……”这个例子,作为政治老师,我们还能用吗?再如11页的课堂探究,“禽流感”“冰雪灾害”,等等。这四个镜头的代表性和时代性是否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再如19页的第五幅插图,从1998年至2007年的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图,还能被我们讲解此知识点时使用吗?等等。现行教材中陈旧的时代感,不符合我们学科特点的时代性,更不符合我们所教授的对象“00”后的特殊性,更不符合我们新课程所提倡的构建以“生活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理念。然而,教材又是学生手里的一手资料,网络又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便捷途径,如何统筹这种新旧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做研读,结合“时速”,结合学生的学情做出预设,依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生成,在真实真切中产生精彩,在挑战碰撞中产生创新。

三、高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生成的条件

针对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高中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高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有效生成的条件有哪些呢?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实现有效生成的教学课堂,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教师要想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弱视预设,重视生成”的高一思想政治课堂中,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就更高,尤其挑战教师的知识素质。“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面对“瞬息万变”学生和情境,“准备”即预设是必要的,但不一定就是绝对的王牌,因为教师无法预测课堂教学的全部。孟子说:“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好的准备。从我们新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四个组成部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我们就可以看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是个“杂家”。需要涉猎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学、美学等等。除了这些必须具备的专业性、常识性知识之外,还要时刻学习,使自己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博学,这样在教学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随时迎接 “00”后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挑战。

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前做好弹性的预设。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那么除了以往教师在备教案时,要利用好《教师用书》、《优秀教案》、随堂练习册及网络资源备教材以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应运引申能力做出合理、合情的估量。以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并结合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教学预设。从而把握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并且适当留白,为生成留足时间,达成教学目标意外的课堂“意外收获”。

再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力,即引导好课前预习,这对课堂生成的有效生成而言非常重要。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等。预习是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有惑就有求,有思就有得,有得就有长。长此以往,不但学生个人的学习自学能力大大增强,也为教师的教学减负不少,课堂教学的效益更大。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简单,能够加强教师对教学预设的随机性调动,捕捉课堂中具有时效性、创新性、精彩新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动态的生成。但是,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预习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学习中将预习的重要性渗透给学生。实习期间的实践证明,五分钟以内学生就可以阅读完一框的教材内容。一般情况下,高一年级一周思想政治课的学时为两学时,所以教师去对学生的这种有意识的预习加以引导,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最后,做好了课前准备,将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预习相融合,用教师的才情和学生的学情相“摩擦”,用爱的智慧和心灵的沟通去浇灌课堂教学。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只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要找人生的方向和乐趣,他们离高考还很远,他们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的新生代“00”后们。他们不是信息容器,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需要的不是灌输,也不是简单的刺激--吸收,而是学习上的启迪,能力上的提升,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主题,利用课程资源,配合教学情境,抓住精彩的、有效的、创新的促进动态生成。如,捕抓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答复学生的疑难杂问,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等等。形成一种尊重个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琴瑟合鸣”的政治课堂。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生活的常识,做人的道理,发展的潜质。新課标强调:“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②原因也就在于此。

总之,作为高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的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统筹好教师预设和学生预习,调动一切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资源,深化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重要性理念,协调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殊性,才符合高一年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才符合 “00”后成长的需要,才符合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才符合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的要求。

注释:

①Benjamin Bloom.Ha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M].John Wiley ,New York.1977.

②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2004,3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车广吉,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8.

[3]邵茜,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研究,[G]427,2007.5.

王静(1992.10-),女,回族,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201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获厅级、校级优秀教师;区直属机关论文一、三等奖;校级优质课汇报一等奖、优秀社团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高一预设思想政治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浅谈高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一新疆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对策初探
高一物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