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断教养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偏差行为分析

2017-03-04顾伊楠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社会认知及价值观念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家庭教化健康,青少年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反之,则会使儿女沾染恶习。现在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型的教育方式,在独断教养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有性格上的缺陷,也更容易产生偏差行为,最终甚至可能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本文通过对一位在独断教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夏XX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研究,分析出他的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一套预防这种类型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偏差行为;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81-02

一、研究背景

现在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型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这种教养方式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家长的管教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独断教养型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有性格上的缺陷,也更容易产生偏差行为,最终甚至可能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如果说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奠基石,那么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指路灯。学校是青少年在家庭之外最长时间停留的地方,是青少年步入社会前第一个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学校教育产生失误时,也会使青少年养成不健全性格,产生偏差行为,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本文通过对偏差青少年夏XX的个案研究着重分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方面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所起的作用,辅之以同辈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了夏XX产生偏差行为的原因,并且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探究出一套预防夏XX这类型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方案。

二、案主生命重大事件概况

根据案主的叙述,笔者发现,案主开始有明显偏差行为是在初中时期,而就读职高期间则是案主偏差行为愈发严重并且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偏差青少年。因此笔者就一些比较重要的在这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访谈。并做出了如下总结。

1.案主学习成绩下降的经过和原因。

刚进入初中时,成绩在全班前十名。但是由于厌恶自己班级班主任的言行,如经常在喝了酒微醺的状态下找班级的同学“聊人生,谈理想。”而开始厌学。成绩从班级前十名下降到二十几名。初二时,案主班级的班主任变成了案主較为喜欢的一位老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成绩上升到班级十五名左右。后来由于自己不热衷于学习,并且开始与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玩在一起,学习成绩便一直维持在班级20名左右。

2.案主的父母、老师、自己对于学习成绩下降这件事分别有何反映?

(1)父母:严厉的训话,让案主好好学习。

(2)老师:把案主找到办公室里进行谈话。

(3)自己:觉得自己成绩不算太差,同时又觉得无所谓。

3.案主人生中第一件比较严重的偏差事件:“被教唆在学校收取保护费”事件的经过:

由于案主在同学之间比较有威望,当时有几个社会上的小混混想要赚钱,就想向学生收取保护费,但是因为他们进不去学校,所以想到案主。据案主自己说,那些人找上他的时候,他是一口回绝的。但是因为案主的不识抬举,那几个社会青年恼羞成怒,把案主打了一顿,致使案主左手骨折。案主因为咽不下这口气,率领着一批人和殴打案主的那群人正在对峙,这时,案主的表哥来了,同时,打案主的那群人中的其中一个人的爸爸也来了,案主的表哥就把陈XX的爸爸给打了。第二天,陈XX的爸爸找到了案主的家,这件事情就被案主的父母知道了。最后,事情由案主的爸爸解决了,具体的解决经过,案主也不清楚。这是案主的父母第一次发现一向乖巧的儿子竟然会与社会上的混混有所交集。但是由于这次事件案主是受害方,而案主的表哥也主动扛下了打人的过错,因此案主的父母只是将案主狠狠骂了一顿。而由于事情是发生在校外,因此,学校并未进行干预。

4.选择去读职高的原因。

(1)如果去读高中的话,要向学校缴纳两万块钱的择校费,案主不想让家里花费多余的钱。

(2)案主向自己和父母承诺进入W职高后会好好学习,一样能考上大学。(最主要因素)

(3)有几个与夏XX玩的比较好的同学都去了W职高。

5.案主被劝退事件经过。

案主看自己班级里的一个男生李XX不顺眼,就约李XX单挑,当时案主被公认为学校的高一老大,李XX不敢与其单挑,于是案主把卫生纸仍在李XX的脸上羞辱他,并且打了李XX一顿,导致李XX不敢再去学校上课。于是李XX的爷爷来学校,要求学校一定要将案主开除,不然就天天来学校闹事,学校经过几番交涉无果,给了案主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劝退,二是如果要继续在W职高上学,那么今后不能再犯任何错误,一经发现,立刻开除。案主的父母认为继续留在W职高对案主没有任何好处,不如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最后案主转学到了S职高。

6.转学后的学习生活。

案主在S职高低调的生活了一年,除了上课睡睡觉,下课抽抽烟,没有做出其他偏差行为,职高生涯的最后一年则是在家实习。

三、初步诊断

通过与案主进行访谈,以及经由其他途径搜集到的一些有关信息,经过分析后,关于夏XX为何会从一个优质青少年转变为一个偏差青少年,可以得出以下初步诊断:

(一)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1.教养方式独断且粗暴。

案主的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小时吃饭吃不完我爸妈都会打我。有时候做错一点小事也会被骂的很惨。”而家庭教育是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产生着重大影响。而生长于独断教养型家庭中的案主,从小在父母粗暴的的对待中长大,以至于案主遇到事情经常采取粗暴的解决方式,这是导致案主会产生偏差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2.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这件事发生于案主的父母第一次发现案主抽烟,案主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爸妈发现我在抽烟,然后就问我,以后是不是都要抽烟了?只要我说是,他们就让我抽,结果我说了是,我爸一巴掌就糊过来了。还有后来我说我想去上体校,但是我爸妈不让,就没去成。我觉得我从来就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所以后来我想干嘛就不跟他们说了,因为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不会同意。”案主成为一个在父母面前是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实际上却是一个有着叛逆心理,不断尝试着各种偏差行为的孤寂少年。

3.与案主缺乏情感交流。

“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对世界上所有的父母说过这样一句话: 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 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3]相對,案主正是因为父母的漠不关心,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而向其他地方寻求存在感与满足感,加上在这期间未能经受住同辈群体和社会不良环境的诱惑,走上了一条偏差的道路,成为了一个偏差青少年。

(二)学校疏于思想和行为教育,家校缺乏教育合力。

“学生时期是青少年行为习惯、个性姿态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学校教师的质素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学校教育出现问题,并且没能及时矫正,此时如果青少年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引诱和刺激,很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4]

四、结束语

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独断教养型家庭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类型,它的存在有着是非重要的意义,然而独断教养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又是一个极易产生偏差行为的群体,因此研究如何预防独断教养型家庭中的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对家庭教育的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有事非重大的意义。其实,要想更好的预防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单单靠改变家庭教养方式是并不能做到完全有效的,预防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需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同辈群体“四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并且通过实践,对青少年的支持体系进行干预,才能够做到真正有效。鉴于笔者能力所限,本文关于独断教养型家庭的研究和如何预防此类家庭中的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都还有待提高拓宽。仅希望本文对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以及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欣:《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预防措施》,《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9-10页。

[2] 李瑞霞:《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理论月刊》2008年第4期,第186-188页。

[3] 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15页。

[4] 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34页。

[5] 吴道菊:《家庭教育不可忽视》,《中外教学研究》2008年第6期,第25页。

[6] 王玉香:《青少年社会工作》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作者简介:顾伊楠(1993-),女,汉族,江苏。硕士研究生在读,扬州大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及老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