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教育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2017-03-02王红亮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学生管理高校

王红亮

【摘要】隐性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的促进高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隐性教育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必要性和途径两方面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隐性教育 高校 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效果不是很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管理方式、方法过于僵化,行政化较严重,因此,要改善高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就要创新管理方式。隱性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创新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运用途径。

一、隐性教育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运用的必要性

(一)它是由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育目的的潜隐性。隐性教育目的往往隐藏在教育情境中,不易被教育对象察觉,教育对象往往在教育者所设置的教育情境中不知不觉得接受了教育,实现了教育目的。二是教育方式的渗透性。隐性教育总是把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受教育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有利于教育对象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活动在一种开放、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故而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所谓教育主体的自主性,是指“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信息的自主反应、自主选择、自主整合、自主内化和外化。”管理意识和管理最终还是要内化成受教育者的自觉活动,被管理者要真正服从管理,自觉地将管理者的指令转化为自律行为,离不开教育的说服。教育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教育促进管理,管理保障教育;教育与管理又是相互贯通的,教育蕴含着管理,管理也蕴含着教育,管理是说服教育的工作,因此管理本质是一种教育。隐性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促进高校管理。

(二)它是由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决定的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学生总体管理比较平稳,教学秩序能够正常进行,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安纪守法,但高校学生管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化过于严重,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领导和老师的意志,心理上没有真正接受;高校社团管理不力,高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学生的出勤率不高,旷课的事情时常发生,校园斗殴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种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老师过于强调管理中的权威作用,采用命令式、灌输式的方式进行管理教育,导致学生有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育管理效果。而隐性教育方式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位,真正的关心学生,采用疏通引导,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管理学生,故而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它是由高校管理的理念和功能的转变决定的

高校学生管理应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往的过分强调领导和教师意志的命令式、行政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种方式过分强调管理者和教师的权威,忽视了学生内心感受,管理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让被管理者从内心认同,真正做到内省,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因此,管理者单纯依靠权力性影响力是不够的,还要强调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隐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恰恰能够使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得到真正的发挥。此外,高校管理应该积极向服务转变,管理本质也上一种服务,高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服务学生,使学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管理向服务的功能的转变,挖掘管理的服务性功能,就要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春风化雨中受到教育,认同管理,服从管理。

二、隐性教育在高校管理学生管理中运用的途径

(一)挖掘课程教学中的隐性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才,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使高校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仅凭学校层面加强管理还是不够的,还要强化对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培养以往大多是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纪律意识,反复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这种灌输式的教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够持久,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有必要通过隐性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场所,我们应在高校课程中努力挖掘具有人文精神的隐性教育资源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譬如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律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强化管理能力

隐性教育方式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渗透,要加强学生管理,就要通过在校园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慰问孤寡老人、清明扫墓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这就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管理学生很大一部分要靠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越认同教师,师生之间的感情越融洽,则越利于教师管理。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优化校园环境,促进“人性化”高校管理方式的形成

环境建设是隐性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高校学生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为目标。管理要取得好的效果,不仅仅依靠制度、规则的建立,还要依靠环境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校园环境具有情绪感染和激励效应,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审美情绪会不知不觉的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和特点形成良好的校风,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鞭策力,这都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校园环境还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突出的表现为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作用,它能引导和规范学生学生的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对高校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效,促进高校管理。

【参考文献】

[1]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8):1-4.

[2]郭小香.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1,(2):28-32.

[3]李丰茂.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4]魏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5,(1).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学生管理高校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