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17-03-01徐加伟

关键词:承受力挫折

徐加伟

摘要:升入中学后,许多学生面临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周围环境等各种变化,常常出现挫折感,影响了他们的进步,在小升初的在衔接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一学生 挫折 承受力

一、现实背景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面对这些不适应,许多初中生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如何在小升初的衔接过程中,让学生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便于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变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

在小学生的眼里,中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许多初一年级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由于功课由几门增加到十几门课,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一部分同学落伍,出现挫折感。

《心理学大辞典》(朱智贤 1989)对挫折定义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李海洲、边和平在《挫折教育学》中将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动失常的一种耐受力。”

燕国材在《论耐挫力》中所说,所谓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是主体在耐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力。他将耐挫力分为两部分,挫折容忍力和挫折超越力。挫折容忍力就是忍受挫折,不肯退让的一种心理力量。在遭遇挫折时,能容忍挫折,久之就一定增强耐挫力水平。一个人面对挫折,勇敢面对,以理智的态度来应对挫折,吸取经验,发现好的一面,努力战胜挫折,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解决方法

(一)遵守规范继承传统美德

升入中学后,学生面临学习内容增多,学习环境变化较大、行为规范要求更细的情况,良好的品行可以避免许多挫折。弗·桑德斯说:“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从长远考虑他们的发展,譬如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读书习惯、求知习惯,要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要让他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培养他们善于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要让他们善于健体健脑,让他们生活得阳光,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注重培养优良意志品质

挫折既可以是导致负性心理和行为的前提,也可以是提高意志品质,促进个体成长的阶梯。个体心理素质是决定挫折影响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的意志在本质上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只有有目的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的行动才是意志行动。因此,没有挫折与挫折应对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人格。既然从生命历程中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就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并发掘其积极价值。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强调增强做事的目的性。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定任务、定时间、定标准,并下定决心去完成它。 ②教育学生磨炼自己。每战胜一次困难,你的意志力就会增长一分。 ③提倡所有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长跑。教育学生可以由短而长,由几百米到数千米,如能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会有显著的提高。 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激励。比如可以搜集些有关坚强意志的座右铭;可以选些比自己强的同学做样板,时时向他们看齐;可以坚持写日记,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以便及时发现缺点并及时克服等。 ⑤告诉学生找一位知己人,或家长,或老师,或同学,做自己的监督人,及时提醒自己,消除懒散情绪。

(三)励志教育培养积极心理

耐挫能力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能够经受压力,摆脱困境和避免行为失常的心理调节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抵御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而提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孟万金等,2008)。该理念针对传统病理式、问题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主张从积极方面入手,用积极的内容和积极的方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发潜能,减负增效,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面临困难,困难程度的大小决定着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时老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感动学生,激发出他们心底的情感,让教与学充满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品格的培养、品质的锤炼显得格外重要。

(四)社会实践开拓知识视野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四个一活动,让课堂延伸到国际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天安门城楼观看升旗,每一次活动,同学们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既开拓了视野,又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五)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力求找到知心朋友,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与尊重。为此,他们要力爭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个性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对这一现象老师和家长应予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的转折期。

老师和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所以在小升初衔接中,家长逐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1、转变观念。不能只重视孩子半成熟的一面,而忽略孩子的成人感这一发展事实。要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成长需要,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让他们有一种被压制的感觉,这是孩子最不需要的。

2、正视亲子关系变化。进入少年期后,以父母为范型的态度不再继续,代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孩子作为依赖于自己和支配的对象。此时切忌说话不算话,糊弄孩子。

3、以友相待并尊重孩子的自主权。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友谊关系,尊重他们应有的自主权与隐私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并通过积极地引导,转化他们不成熟与片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 《挫折教育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2、燕国材《论耐挫力》[M] 上海教育科研 2006年9月

3、曾闹华《论初中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10月

4、肖海彦《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 2009年12月

5、蒋 锋《当前中学生抗挫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D] 2012年5月

猜你喜欢

承受力挫折
大众心理对食品安全的承受与感知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挫折
骆驼之死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终身不遇
刍议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