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中学”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2017-03-01赵宗国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课程整合

赵宗国

摘 要:针对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和实际情况,探索多学科课程整合模式,“一体化”设计学校课程体系;以项目学习方式,推进整合课程的实施;实施主题化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创新。通过多学科主体化课程来落实学科整体育人。

关键词:课程整合;项目学习;未来课程

自2008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2010年以来,形成了“乐中学”课程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地整合课程,构建有序而又高效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内涵建设的一种趋势,是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和持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整合内涵

课程的本意是“跑道”。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通过课程实现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是强调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重视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三是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整合;四是强化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五是注重改进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由此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跨学科综合学习、主题化学习及实践活动课程。

目前,学校单科课程品类多,各科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学生负担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未落实,自主学习空间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实施整合课程是破解课程改革的关键策略。“整合”也称为综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在英语中整合(integeration)的主要含义是综合、融合、成为整体、一体化等。

关于整合模式,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课程整合划分为学校本位的设计、平行设计、多学科设计、跨学科设计、“统整日”设计、现场教学六种不同的设计策略。学校课程整合的方式以学科为切入点,整合模式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同一主题或相近主题的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成为一个单元、成为一个系列化、主体化的知识活动链条,打破年级界限、学科界限;通过小项目的实践,以此来落实学科整体育人,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学校整合课程的实施

1.三级课程一体化,整合再设计

学校办学理念是“乐在主动,乐在其中,乐在成长”。结合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校训,将“乐学乐行”作为学校的校训。坚持“以人育人,以乐育乐”的育人理念,培育快乐的他,特别的他。因此,“一体化”设计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策略。学校在原有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调整。确立“课程一体化”的意识,制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方案。(见下图)

重新规划的“乐中学”课程体系,借鉴国际文凭组织PYP课程建设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设立“乐学”“乐行”“乐趣”三级课程,构建为“1+5+N”的课程结构,即围绕1个主题,5大课程领域支撑,N个小项目实施。

2.“乐学”课程项目学习,整合再推进

“乐学”课程的整合推进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项目学习就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和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让学生在项目学习方式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项目内容之一:在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三大课程领域实施微项目学习。微项目学习指完成项目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例如一到两课时。以微项目为主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将传统讲授式、问答式教学转化为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微项目学习因为具有明确的项目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很容易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例如,在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究竟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的微项目研究,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通过拍照、绘画、描写等方式汇报关于爬山虎脚的特点,并与原文对比,在小组讨论中体会用文字描述爬山虎脚特点的准确和细致;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四边形概念时,可建立“判断不规则四边图形是否为四边形”的项目,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四边形;在二年级英语Festival教学中,学生通过用英语制作世界各国主要节日的月历,并尝试分类这些节日,学习在情境中运用英语的相关词汇。

项目内容之二:结合奥运社区环境和学科活动,开展学科综合性项目学习。整合若干相关学科,联系知识的不同领域,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综合项目学习。例如,设计一个关于“调查奥运村地区用水量以及水资源分布的差异”的项目,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并分析统计图以制定节水计划;开展以培養学生阅读能力为主题的学生讲坛活动,学生在查阅资料、演讲表演的同时,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建立“我的相片集”项目活动,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整理分类,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对事物分类的策略。

项目内容之三: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在线项目学习系统,包括项目学习教师交流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在教师交流平台中,教师可以整合、共享项目教学案例,上传项目学习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上传一个项目,与全国各地教育教学优秀工作者进行在线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在学生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下载基于课程的项目学习活动材料,上传自己小组的学习材料和结果报告,与其他小组进行良性竞争;并通过分层次的基础知识训练掌握知识,在发展创新素质的同时也达到知识目标,发展基础素质。

3.主题化综合课程,整合再创新

在课程计划的实施中,学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创新实验。学校“感悟生命”主题综合课程是一种创新型课程,该课程加强跨学科的整合,加强语言、数学、信息等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立足大多数学生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立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整体育人的理念,联系学校周边的奥林匹克社区环境和中国科技馆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开展了以steam探究为主的生命感悟课程。通过综合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让特别的他展现风采。

“感悟生命”主题实践课程,利用一周的时间,打破学科界限、打破40分钟课时限制、借助项目学习的方式,以任务驱动开展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学习活动安排表见表2)

“生命探寻”主题中,涉及“记录生命—观察种子”“微观生命—植物细胞”“彩绘生命—绘制细胞”,将科学知识用信息技术手段带学生进入微观的世界,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参观考察等实践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探究微观生命的世界。

《微观生命》主题课程的设置巧妙地将多种学科知识技能进行了整合,科学工具显微镜和ipad的应用巧妙结合,学生拍摄下细胞的照片,让细胞的观察更加具象,更加清晰;在绘画项目中色彩合理运用,学生大胆想象,让微观生命变得更加神奇,充满趣味;在种子的观察与记录中,学生用科学的视角进行观察,加上文学性的描述,让生命的记录更加精彩。在这样综合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从猜想细胞的样子到观察细胞的构造、拍摄细胞的照片、绘制细胞彩图,整个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使整体育人得到实现。

三、未来课程建设再思考

构建“基于灵活”的整合机制。课程整合需要一定的机制来保障,这种机制应该体现灵活性。实行弹性课时,打破僵化的40分钟课时安排,创新作息时间。结合学科特点调整了科学、美术、阅读与写作等探究类、创作类课程的连排课时,每周两课时连排在一起共80分钟。在国家课时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教学时进行模块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或增删。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面临着新挑战。一是涉及的学科领域拓宽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局限性,要掌握好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整合课程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花大量精力去学习,提高课程执行能力。三是教学内容趋向开放,整合课程的教学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开发課程资源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课改一直在路上,在评价改革领域,在师资配置方面,一部分课程市场化等都需要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参考文献:

[1]郭晓明.课程结构论:一种原理性探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传燧,欧阳文.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3]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课程整合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