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区”叠加推动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01刘英平

中国经贸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

刘英平

【摘 要】随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大战略的实施,莱州市抢抓战略机遇,突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产业,本文就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探索莱州市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等特点,能够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2009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意见,提出用5-10年时间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端产品的现代产业体系。同年9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先导区。

莱州市地处 “三区”叠加位置,经济基础较好,土地、矿产、渔业、风力等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黄三角龙头港—莱州港,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32位、创新创业百强县第14位,三大战略的实施,为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体情况。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农作物育种和海洋生物育种,形成了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组成的生物产业格局,涌现出登海、明波、科源化工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铁路专用设备及配件制造、内燃机配件制造、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高精尖企业,其中大丰轴瓦在全国同行业排名位居首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初具规模,在资源综合利用、LNG车载瓶、空气净化、節能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省前列,现有产品涉及保温板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领域。新材料产业。涉及多个不同行业,在新型膜材料、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等领域有所突破。其中,长和粉末冶金居全国粉末冶金制品行业第6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粉末冶金零部件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从事基本元器件的简单加工组装,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等产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仅有莱州联友金浩1家企业,其生产的镍氢电池磺化隔膜、镍氢动力电池磺化隔膜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产业。主要生产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生物液体燃料等其他产业尚未起步。

二、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水平较低,整体竞争力较弱。从营业收入来看,过5亿元的仅有4家,过10亿元的仅有2家。从资产总额来看,平均资产2.02亿元,高于平均值的仅有9家。从投资情况来看,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

2.技术创新支撑不够,技术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拥有发明专利的仅有20家,拥有省市级研发平台的仅有7家。研发投入不足,仅占产值总额的2.6%,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团队较少。

3.集群优势尚未建立,产业链条过短。发展集中度较低,除生物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几个镇街外,其余产业零星分散在10个镇街,产业集聚度低,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大多数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产业层次较低。

4.企业贷款成本高,融资难问题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比重不足12%,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有效缓解,贷款成本普遍在10%以上,抑制了企业通过融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的主动性。

三、加快莱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突出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生物、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统筹谋划布局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立形成“4+X”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园区承载、同类相对集中和通力协调的原则,提前做好空间布局规划,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重点在经济开发区、山东莱州工业园区及起步区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深化产学研紧密合作。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 。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掌握企业技术研发需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西洽会、渝洽会”等经济合作活动,对接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鼓励通过联营、投资等方式实现与当地企业的联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持有人以有形或无形资产入股。

3.实施“引智工程”。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利用模式,建立柔性化引才机制,加强对千人计划、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培育,积极组织明波水产、蓝色海洋等企业申报山东省蓝色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项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4.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创新要素资源集成共享水平,鼓励大丰轴瓦、新忠耀、悦龙橡塑等重点骨干企业组建创新战略联盟,扩大粉末冶金、装备制造、轴瓦材料等领域优势,通过委托研发、组建联合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加快建设由科学数据共享、仪器设施共用、专业技术服务等系统组成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那丹丹. 黑龙江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1).

[2] 姜达洋.五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从概念提出与思想来源说起 [J]. 产经评论,2012(03).

[3]茹莉.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 企业经济,2013(04).

猜你喜欢

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
十三五期间高职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财政政策在天津“三区”建设中的支持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