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7-02-27胡艳玲刘璐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核黄素鳞状食管癌

胡艳玲, 刘璐芬, 邹 花

(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 病理科, 湖北 京山, 431899)

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胡艳玲, 刘璐芬, 邹 花

(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 病理科, 湖北 京山, 431899)

目的 分析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PLCE1和RFT2的表达,分析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PLCE1和RFT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LCE1和RFT2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16.00%及80.00%、1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癌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最长径相关(P<0.05); 食管癌组织中的PLCE1与RFT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6.544 8,P<0.05)。结论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PLCE1; RFT2;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磷脂酶Cε1(PLCE1)为磷脂酶C家族中的一员,其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其激活后可对细胞分化、生长、繁殖起调节作用,同时对细胞骨架的变化、细胞的凋亡以及肿瘤的生长发展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1]。核黄素转运蛋白2(RFT2)是核黄素转运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作用主要是进行核黄素转运转。核黄素参与了生物发生氧化的过程中氢的传递,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以及蛋白质的代谢,且有研究[2]证明核黄素的缺失与肿瘤的发生以及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食道癌早期症状不显著,就诊时多为肿瘤中晚期,预后效果不佳,致死率较高[3-4]。本研究探讨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患者。入选标准[5]: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都没有接受过放疗和化疗等抗癌治疗,患者病理和临床资料完整。入选患者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45岁的患者有9例,年龄>45岁的患者有81例,平均年龄为(60.09±7.83)岁; 所有患者依据WHO(1977年)食管肿瘤分类标准给予组织学分类,其中低分化17例,中分化58例,高分化15例; 患者浸润深度分期T1~T233例,T3~T457例; 肿瘤最长径<3 cm 29例,最长径>3 cm 61例。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有59例,未发生转移的患者有31例。随机选择50例距离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对照,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8.72±8.46)岁。整个研究均已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取免疫组化SP对所有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LCE1和RFT2的表达进行检测, PLCE1的工作液浓度是1∶100, RFT2的工作液的浓度是1∶200, PLCE1和RFT2表达检测时,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PBS代替I抗进行步骤阴性对照,并采用已确定的染色阳性切片进行阳性对照。主要试剂包括:羊抗人PLCE1多克隆,生产厂家为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兔抗人RFT2多克隆抗体,该抗体的生产厂家是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RP标记的Ⅱ抗及DAB显色试剂盒,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和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中PLCE1和RFT2的表达,分析PLCE1和RF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长径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LCE1和RFT2的表达的相关性。

1.4 结果判定

PLCE1的表达定位为细胞质, RFT2的表达定位为细胞膜或者细胞质,二者均为棕黄色,呈颗粒状分布; 通过双盲法独立阅片,随机在无边缘效应和无组织折叠的典型部位选择10个高倍视野, 1个视野计数细胞100个:阳性细胞超过75%则记为4分,阳性细胞在51~75%则记为3分,阳性细胞在26~50%则记为2分,阳性细胞在0~25%则记为1分,没有阳性细胞为则记为0分; 根据多数阳性细胞的染色来进行着色强度计分:棕褐色则记为3分,棕黄色则记为2分,淡黄色则记为1分,无着色则记为0分。两项得分相乘<3时,判断为阴性; 两项得分相乘≥3时,判断为阳性; 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测PLCE1和RFT2的相关性[6-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来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来比较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PLCE1与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 PLCE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6.67%(78/90), 在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00%(8/50); 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00%(72/90), 在癌旁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00(9/50);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PLCE1表达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PLCE1的表达与肿瘤最长径、食管癌临床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与肿瘤分化的程度、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 见表1。

2.3 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

RFT2的表达与临床特征中的肿瘤最长径、食管癌临床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 与肿瘤分化的程度、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 见表2。

表1 PLCE1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表2 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4 PLCE1和RFT2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相关性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为正相关(rs=6.544 8,P<0.05), 见表3。

表3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相关性

3 讨 论

食管癌分为两种病理类型,一种是食管鳞状细胞癌,一种是食管腺癌。据调查[8]显示,在中国的食管癌患者中,大约90%的患者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及放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常规化疗或放疗治疗具有疗效不佳,预后效果较差,且副作用大等缺点,经治疗后的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9]。食管癌从发生到发展,再到浸润和转移与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开始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显现,寻找有效的分子靶标成为了研究食管癌治疗的热点[10]。

PLCE1和RFT2在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为易感基因已经得到研究证实[11]。PLCE1是属于磷脂酶C家族,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包括特殊结构域和保守结构域。其中G蛋白能够激活PLCE1的保守结构的磷脂酶活性,催化水解多磷酸肌醇,从而产生出二脂酰甘油、三磷酸肌醇[12]。而二脂酰甘油可致使蛋白激酶C的过度表达,导致靶蛋白的苏氨酸残基磷以及丝氨酸等发生酸化,调节机体代谢,三磷酸肌醇可以促进细胞质钙离子的释放,进一步结合蛋白激酶C, 调节立早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分化,且PLCE1的特有结构域还可作为Ras家族的效应分子,参与到细胞、分化、繁殖,并参与到肿瘤的形成过程中[13]。RFT2是调节控制核黄素吸收和转运的关键基因,其产物是核黄素转运蛋白,具有将细胞外的核黄素转运到细胞内的功能。核黄素是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存在。核黄素的缺失与食管癌具有密切的联系,有动物实验[14]表明,核黄素缺失可引起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受损,其结果与人类食管癌前病变类似。且有研究[15-18]证实,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发区的核黄素缺失较为明显,补充核黄素能够有效的减少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研究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从而为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生物学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 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由此提示食管鳞状细胞与PLCE1与RFT2的表达有关,其过度表达可能导致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增大[19-20]。通过对PLCE1和RFT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征关系的分析可知, PLCE1和RFT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肿瘤最长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而与患者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患者年龄以及性别没有关联,由此提示PLCE1和RFT2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指标和判断预后指标[21-22]。且经过对PLCE1和RFT2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二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PLCE1和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现出高表达,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且PLCE1和RFT2表达与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关系密切,由此可推测, PLCE1和RFT2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提示PLCE1和RFT2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有效辅助指标,在肿瘤侵袭性的预测以及评估肿瘤的转移可能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李昀, 张军航, 安军, 等. PLCE1调控p53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 18(1): 82-86.

[2] 魏武, 马良, 徐延钧, 等. 人核黄素转运蛋白RF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J]. 肿瘤防治研究, 2014, 41(12): 1348-1351.

[3] 朱佳龙, 尹来波, 侯量, 等. PLCE1蛋白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农垦医学, 2012, 12(1): 5-8.

[4] 苏丽娟, 武彦, 苏秀兰, 等. PLCE1及C20orf54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12, 39(3): 343-345.

[5] 张晓娟, 石劲松, 张玲染,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LCE1和RFT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5, 31(12): 1348-1351.

[6] 张晓娟, 石劲松, 刘洪博, 等. RFT2和Ki-6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 2015, 36(24): 3779-3781.

[7] Cui X B, Li S, Li T T. Targeting oncogenic PLCE1 by miR-145 impairs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Oncotarget, 2016, 7(2): 1777-95.

[8] 黄志军, 林建清, 陈志耀,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6(19): 5524-5526.

[9] 李新宇, 张海云, 何荣琦,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Smac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8): 2126-2127.

[10] Zhao L, Wei Z B, Yang C Q. Effects of PLCE1 gene silencing by RNA interference on cell cycling and apoptosis in esophagealcarcinoma cells[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4, 15(13): 5437-42.

[11] 聂丽敏, 王琳琳, 刘杰, 等. FOXC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12(4): 796-798.

[12] Piao J M, Shin M H, Kim H N. Replication of results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usceptibility loci in a Korean population[J]. Dis Esophagus, 2014, 27(8): 798-801.

[13] 李红伟, 李多杰, 柴大敏, 等. CIP2A和CK2β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6, 36(2): 200-205.

[14] 阿米尼姑丽·买买提, 阿仙姑·哈斯木,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等. 核黄素转运蛋白(RFT2)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的表达[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4): 440-443.

[15] 余胜, 关天培. PLCE1与消化道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肿瘤学杂志, 2013, 19(10): 809-813.

[16] 罗以. 局部晚期/远处转移的头颈部鳞癌的诊治策略[J]. 肿瘤药学, 2016, 6(1): 1-3.

[17] 王颖, 江波, 应伟, 等. 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15): 2956-2958, 2913. DOI: 10. 13241/j. cnki. pmb. 2016. 15. 041.

[18] 杨进, 马水根, 徐朝军,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DGF、VEGF表达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30): 5956-5959. DOI: 10. 13241/j. cnki. pmb. 2014. 30. 042.

[19] 王亚敏, 向正国, 马上吉, 等. 中期因子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5): 588-591.

[20] 张鲁川, 王峰, 樊青霞. TFPI-2和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3): 664-667.

[21] 周子浩, 陈刚, 谢至, 等. c-met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8): 1153-1156.

[22] 王幸斋, 王阁, 杨镇洲, 等. 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化疗预后差异与XRCC1 Arg399Gln多态性特征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 38(17): 1959-1962.

Correlation between PLCE1, RFT2 expressions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gnosis

HU Yanling, LIU Lufen, ZOU Hua

(DepartmentofPathology,ThePeople′sHospitalofJingshanCounty,Jingshan,Hubei, 43189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CE1, RFT2 expressions a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gnosis. Methods Ninet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PLCE1 and RFT2 expression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jacent normal esophageal tissu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PLCE1, RFT2 expressio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relationship between PLCE1 and RFT2 were analyzed. Results Positive rates of PLCE1 and RFT2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tissue and normal esophageal tissues were 86.67%, 16.00% and 80.00%, 18.0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PLCE1 and RFT2 expressions were correlated with esophageal clinical T stag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longest diameter (P<0.05). PLCE1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FT2 expression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 (rs=6.544 8,P<0.05). Conclusion PLCE1 and RFT2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maximum diamet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stages.

PLCE1; RFT2; esophageal cance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016-11-09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304568)

R 735.1

A

1672-2353(2017)01-037-04

10.7619/jcmp.201701011

猜你喜欢

核黄素鳞状食管癌
咋给鸡补充VB2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甜甜的药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核黄素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机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