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路径分析

2017-02-27黄雷晶胡勇娟薛朝霞

卫生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念教养过度

黄雷晶,王 晶,胡勇娟,薛朝霞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医学心理学•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路径分析

黄雷晶,王 晶,胡勇娟,薛朝霞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92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与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3.6%;在父亲高学历情况下,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母亲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及过度保护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大学生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分别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技能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是改善其教养方式的有效途径。

自杀意念;大学生;教养方式;应对方式;文化程度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各国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显著增加,已日益成为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面临不断增加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其自杀率明显高于同龄人2~3倍,大约1/4的大学生生活中曾出现过自杀意念[2,3]。自杀不仅是个人生命的损害,同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给社会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中的佼佼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自杀给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无法估量。因此,开展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研究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今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是自杀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并非所有个体面对生活应激都会出现自杀,只有某些易感素质与应激共同作用才可导致自杀,这些常见的易感素质包括冲动攻击人格特质、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与依赖、低自尊与抑郁症等[1,2,4,5]。最近有研究发现,低应对效能也是自杀行为的一个重要易感素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明显偏高[6]。高宏生等人研究也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作为自杀行为的易感人格对自杀意念的直接作用很小,主要通过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作用[7]。因此,良好的应对效能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对抗和缓解作用[8]。

近年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影响[9],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尤其是双亲与子女的沟通不畅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则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有效保护因子[10,11]。许多自杀行为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青少年子女的自杀行为除了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因素,与家庭行为模式、父母婚姻质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因素也密不可分[12]。

虽然以往研究已经明确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效能等因素均与自杀意念有关,但多数研究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两两相关分析或不加选择的逐步回归,并未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也未进一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如果能澄清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路径及不同路径的影响权重和影响机理,并进一步揭示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将有利于对今后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和操作规程。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及专业理论基础,提出以下理论假设: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可能通过应对方式中介机制产生间接影响,而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本研究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文化程度与教养方式、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000名医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28份,其中独生子女330人,非独生子女598人,男生348人,女生580人,平均年龄(18.68±3.42)岁。

1.2 方法

调查内容以纸质形式进行,调查时间20~30 min。所有调查对象以班为单位进行分次完成,在同一指导语下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完成调查。

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SIOSS)[13]:国内夏朝云编制,共26道题,包括绝望、乐观、睡眠和掩饰四个因子,得分越高表明自杀意念越强。该问卷重测信度0.86,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为0.79,具有一定的实测效度。一般以问卷总均值(掩饰因子除外)加两个标准差的得分和(12分)作为分界点,筛选有自杀意念者。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hort-form 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 for Chinese,s-EMBU-C)[14]:最初由瑞士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编制,之后Arrindell等人从中抽取出46道题,形成简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2010年被北师大蒋奖等人翻译成中文并给予修订。s-EMBU-C的父亲版和母亲版各21个条目,包括拒绝(6个条目)、情感温暖(7个条目)和过度保护(8个条目)三个因子。所有条目均采用李斯特5等级评分,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相对应的教养方式越典型。该问卷汉化修订版的重测信度0.70~0.81,效标效度0.82~0.89,符合测量学基本要求。

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15]:国内肖计划编制,共62道题,包括6个维度,即解决问题、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和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属于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本课题实验中,将每个被试的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减去成熟应对方式得分,并对差值进行标化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反映应对效能越低。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并用AMOS 7.0软件程序进行单向递归路径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自杀意念现况

本次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均分4.96,标准差3.44。以均数加一个标准差(8.5分)为界,大约有15.6%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倾向;以均数加两个标准差(12分)为界,大约有2.1%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男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4.87±3.63)同女大学生得分(5.07±3.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4.61±3.31)同非独生子女(5.13±3.36)相比,有边缘显著性(t=-1.91,P=0.06)。

2.2 父母文化程度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

将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分别分为低(大学以下)、高(大学及以上)两个学历等级,采用t检验方法,分别比较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内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主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母亲高学历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4.12±3.08)明显低于母亲低学历者(5.1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父亲高学历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3.97±2.88)明显低于父亲低学历者(5.21±3.3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但是,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在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在父亲低学历情况下,母亲文化程度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无关(t=-0.30,P>0.05);在父亲高学历情况下,母亲高学历组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3.70±2.93)明显低于母亲低学历组(4.6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0,P<0.05)。说明,父母文化程度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得分。结果见表1。

表1 父母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注:*P<0.05,**P<0.01,下同。

2.3 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性

将父亲与母亲两个分量表的同名因子进行合并成为3个因子,分别为父母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然后对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父母拒绝及过度保护与应对方式、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结果见表2。

表2 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2.4 大学生自杀意念、父母教养方式及应对方式路径分析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结果,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初步绘制第一种“父母教养方式经由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模型中自杀意念均为内因变量,应对方式均为中介变量,情感温暖、拒绝、过度保护作为外因变量。通过Amos 7.0软件对各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第一种模型拟合效果不好,根据修正指标删除无显著性的“拒绝→自杀意念的直接路径”,重新绘制第二种路径模型。结果模型拟合仍然不符合统计学要求,根据修正指标结果提示,再次删除总体效应非常小的“拒绝→自杀意念的间接路径”,重新绘制第三种路径模型,结果比较理想,见图1。每种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具体数据见表3。

GFIAGFIFMINRMSEAχ2dfP第一种模型0.750.062.490.791446.5940.00第二种模型0.750.252.490.701446.6950.00第三种模型1.000.990.000.000.2910.59

路径图显示,父母情感温暖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而过度保护则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两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均有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间接路径主要通过应对方式中介机制。各条路径的影响系数见表4。

表4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路径分析各项效应值

进一步独立分析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两种教养方式影响自杀意念的路径特点,结果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β=-0.19)大于母亲(β=-0.09),父亲情感温暖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以间接路径为主(直接β=0.09,间接β=0.14),而母亲情感温暖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以直接路径为主(直接β=0.12,间接β=0.05);母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总体效应(β=0.22)大于父亲(β=0.01),父亲过度保护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母亲过度保护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平均分布在两条路径上(直接β=0.12,间接β=0.11)。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医学新生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大约占3.6%,同Lee[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是明显低于国内文献[17]报道25.89%的检出率,可能与所用的测量问卷不同有关。另外,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可能享受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拥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更好的经济条件,所以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稍低于非独生子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在本次路径分析结果中,父母拒绝教养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完全被父母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方式所掩蔽。可能因为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与情感温暖及过度保护均有关联,例如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的惩罚既是一种拒绝也是一种过度保护,因此相对于拒绝教养方式,父母早年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对子女成人后的自杀意念影响更显著。

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显然是大学生子女自杀意念的一个有力保护因素,与国内外研究结果[18,19]相一致,父母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焦虑、孤独、敏感等消极情感,完善人格和人际交往技能,从而遇事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而缺乏父母关爱和理解、亲子关系不和谐或频繁发生冲突的家庭内,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最多。另外在这种宽松、民主的家庭气氛下,孩子也乐于接受父母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提高自己对各种事件的应对效能。因此,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反应能力,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形成[20];另一方面通过获得良好的应对技能和有效的社会支持,间接消除生活应激事件向自杀意念的转化[21]。父母情感温暖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作用较母亲作用更为显著,这似乎有悖于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的教养观念,但却是当代家庭现实的反映。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大家庭,孩子的情感支持更多来自母亲和兄弟姊妹,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独生子女小家庭,父亲情感交流和关怀支持对孩子健康成长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等表现出过分的担心,因此对孩子的日常行为和情感生活给予过多的干涉和担心。这种担心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是如果过度限制他们对外面自由世界的探索,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他们的独立发展、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和决定,则长大成人后遇到应激事件很容易陷入不知所措或逃避退缩的尴尬。因此,父母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母亲过度保护行为对子女自杀意念的影响值得重视。母亲过度保护一方面导致孩子被动依赖心理较重,生活中遭遇的应激事件更多;另一方面造成孩子的自我效能较低,情绪缺乏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本次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得分越低。其中,母亲文化水平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取决于父亲的文化程度,只有在父亲文化程度较高时才对自杀意念有影响。这说明在家庭里相对而言,父亲文化教育水平对大学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影响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亲子之间互动频繁,因此子女感受到的情感温暖更多。另一方面,父母教育程度越高,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可能对子女的学习、工作等干预更多,因此子女在感受到较多温暖理解的同时,也会稍稍体验到更多的过度保护。这些现象均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得到证实,即高学历父母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更为多见,尤其是情感温暖理解的正性教养方式更加突出,因为本次研究结果同时发现,父母较高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总体而言起到更多的保护作用。

总之,以上结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成年后的心理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母亲的过度保护教养方式可通过应对方式分别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持续产生保护和危害作用。提示我们在今后的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中,可并用直接干预措施和间接干预措施。直接干预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技能和认知水平来减少自杀意念的发生,间接干预可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增加父母教养知识、改善父母教养观念、提高父母教养技能,减少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增加与孩子的亲子沟通等。而从长远来看,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可能才是干预自杀行为的根本措施。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某医科大学的所有新生,样本代表性不够,且样本含量较小,这是本次研究的第一个不足,未来调查研究需考虑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校采用分层与整群等多种抽样方法,全面考察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况、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自杀意念进行因果关系判断,是存在的第二个不足。建议未来采用纵向队列研究,进一步确认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及自杀意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应对技能进行干预,通过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自杀意念变化情况来验证三者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无论是纵向研究还是干预研究,都需要注意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混杂变量的均衡性。

另外,本次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权重总计约为30%,剩下的70%影响权重都包含有哪些因素?它们的作用机制如何?是否与父母教养方式或应对方式存在协同或交互作用?所有这些未知因素都还需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1] BRIDGE J A,GOLDSTEIN T R,Brent D A.Adolescent suicide and suicidal behavior[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2006,47(3-4):372-394.

[2] 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77-279.

[3] WILCOX H C,ARRIA A M,CALDEIRA K M,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persistent suicide ideation,plans,and attempts during college[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0,127(1-3):287-294.

[4] MCAULIFFE C,CORCORAN P,KEELEY H S,et al.Risk of suicide ideation associated with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attitudes toward suicidal behavior in university students[J].Crisis the Journal of Crisis Intervention & Suicide Prevention,2003,24(4):160-167.

[5] 隋晓爽,陈 伟.中学生自杀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46-1148.

[6] 褚成静,潘艳云,杨 敏,等.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2,(5):654-656.

[7] 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5-768.

[8] 李 昊,张 卫.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应对效能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3):84-88.

[9] PINAWATSON B,CASTILLO L G,RODRIGUEZ K M,et al.Familial factors related to suicidal ideation of Latina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Archives of Suicide Research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Suicide Research,2014,18(2):213-220.

[10] GOULD M S,FISHER P,PARIDES M,et al.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completed suicid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6,53(12):1155-1162.

[11] JIXIANG Zhang M S,MED J S,JING W M.Adolescent self-harm and risk factors[J].Asia-Pacific psychiat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Pacific Rim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2016,8(4):287-295.

[12] 甘景梨,杨代德,高存友,等.某部新兵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危险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1):37-39.

[1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14] 蒋 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94-99.

[15]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订版):95-100.

[16] LEE S,FUNG S C,TSANG A,et al.Lifetime prevalence of suicide ideation,plan,and attempt in metropolitan China.[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7,116(6):429-437.

[17] 和 红,杨 洋.大学生抑郁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80-83.

[18] LAI K W,MCBEWRIDE-Chang C.Suicidal ideation,parenting style,and family climate among Hong Kong adolesc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36(2):81-87.

[19] LI D,LI X,WANG Y,et al.Parenting and Chinese Adolescent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The Mediating Role of Hopelessness[J].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2015,25(5):1397-1407.

[20] KWOK S Y C L,SHECK D T L.Personal and Family Correlates of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0,95(3):407-419.

[21] CHANG E C.Predicting suicide ideation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examining the role of social problem solving as a moderator and a mediator[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7):1279-1291.

(本文编辑:谢碧钰)

Pat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ing style and undergraduates’ suicidal ideation

HUANG Lei-jing, WANG Jing, HU Yong-juan, XUE Zhao-xia

(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Schoo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parenting style to undergraduates’ suicidal ideation,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suicide prevention working. Methods It us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suicide ide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skeleton symbol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928 undergraduates. It analyzed the dependency of undergraduates’ suicidal ideation and pa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parenting style. Results 3.6% of undergraduates were found to have suicidal ideation. At the condition of father high educ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ndergraduates’ suicidal ideation between mother high education group and low education group. It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parent’s emotion warmth understand, refuse, overprotection, coping style and suicidal ideation. The coping styles played intermediation function in parent’s emotion warmth, was mediated by suicidal ideation and the parents’ emotional warmth, overprotection and undergraduates’ suicidal ideation. Conclusions The parents’ emotional warmth and overprotection is protective and danger factors of the suicidal ideation respectively. The favorable parenting styles and coping styl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suicidal ide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ir parenting patterns.

suicidal ideation, college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s, coping style, educational level

2016-11-02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2.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青少年冲动性自杀的理论模型与干预(15YJA190009);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2008041061-01)

黄雷晶(1993-),女,福建龙岩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临床与心理卫生方面的研究。

薛朝霞(1971-),女,山西运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

R395.6

A

1003-2800(2017)02-0038-05

猜你喜欢

意念教养过度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意念机器人(上)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涓滴意念汇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