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研究

2017-02-27韩仲硕张新花王前强

卫生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办医医疗机构卫生

韩仲硕,张新花,王前强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广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研究

韩仲硕1,张新花2,王前强1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分析广西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为促进广西区多元办医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西区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从公立和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人力等视角,采取定量分析,并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09-2013年,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平均占比为13.76%,卫计人员平均增长率为7.74%,床位数平均增长率为9.30%。[结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占比仍然偏小、卫技人员数逐年增长,但对比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差距很大,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相比市场竞争力不足。应尽快落实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办医;人力资源;服务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基本方针,鼓励推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加快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化的办医局面,给予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等级评审、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医保定点核算、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相同的待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明确提出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医院,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减少运行审批限制,优化融资渠道和政策,将社会办医纳入当地卫生发展规划,加快社会办中医类机构发展。自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政府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广西区卫生统计数据,研究广西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相关方针的配套细则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界定

从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来看,公立医疗机构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社会办医疗机构是由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标准GB/T12402-2000《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规定,除政府投资形式以外其他所有类型社会资本的参与都属于社会办医的范畴[1]。按照《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总则和广西自治区历年卫生统计口径标准,本研究所指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骨科医院(中医特色)等四种类别。

1.2 数据来源

本文定性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卫生计生“十二五”终期评估研究、广西卫生计生“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研究等诸多课题会议记录,对广西自治区卫计委、各厅局单位代表、各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定量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3年《广西卫生统计年报》、《广西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以及历年广西卫生统计年鉴和广西卫计委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

1.3 研究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分析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Excel 2010对广西自治区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比较分析2009-2013年社会办和政府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床位数、卫生人员数、诊疗服务量、经济运行等情况,分析广西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从全区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变化趋势来看,公立中医药医疗机构数从2009年的92家增至2013年的96家,占全区中医医疗机构总数的86.49%。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从2009年的14家增至2013年的15家,占全区中医医疗机构总数的13.51%。从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变化情况看,公立中医医院数量增长集中在2013年,分析近年相关文件,可知该增长变化主要原因是政策导向。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增长趋势从2011年开始停滞。见表1。

表1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变化对比

2.2 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2009-2013年,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职工总数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比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小,职工总数占比逐渐降低。从5年的变化趋势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有小幅度增加,平均增长速度为7.74%。注册护士、药师(士)和影像技师(士)增长尤为明显,平均增长速度达16.9%、6.94%和5.48%。2013年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74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为222人,注册护士有282人,医护比达1∶1.27,已超过2015年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的要求。从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中执业(助理)医师、工勤技能人员、注册护士、其他卫生技能人员占有较大比重,检验技师(士)和影像技师(士)人力资源缺乏,平均每个医疗机构不到2人,卫生人员构成比很不合理,详见表2、表3。

表2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人数职工变化情况

表3 2009-2013年广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人员配置情况 单位:人

2.3 床位数

与2009年相比,2013年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增长了42.7%,与上一年相比,2010-2013年年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3.35%、2.05%、10.37%和11.82%,但占比都成下降趋势,见表4。结合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变化情况、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职工变化情况,可知床位数量和职工数量的增长并未带动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得到实质性地发展。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无论是床位数还是职工数都占据绝对优势。

表4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变化情况

2.4 服务量

从总诊疗人次变化情况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加但占比下降。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从2009年的203,063人次增至2013年的236,022人次,年均增幅为3.83%。但同时期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年均增幅达到6.87%。此外,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占比也有所下降,分别从2009年的1.62%降至2013年的1.56%,见表5。从住院人次上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从2009年的7939人增至2014年的15,075人,年均增长17.39%,略高于同一时期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增幅17.11%;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占比波动上升,分别为1.86%、2.36%、2.49%、2.01%、1.87%。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至2013年,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人数占比从最高点回落,这与近年来广西区大力支持发展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建设项目密切相关,见表5。

表5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

从病床使用率变化情况上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均有所增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从2009年的59%增至2013年的70%,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从2009年的83%增长至2013年的99%,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仍据绝对优势;从平均住院日上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由2009年的10.0d增至2011年的10.2d,2013年降低至9.8d,变化趋势呈倒U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由2009年的12.1%降至2011年的9.3d,后逐渐上升到2013年的10.5d,变化趋势呈U型。详见表6。

2.5 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广西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不享有政府各项财政补助项目,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99%以上,占绝对主导地位。

从收入结构上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各项收入均逐年增长,总收入年均增长30.36%,由2009年的41,964万元增至2013年121,196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年均增幅30.05%远高于药品收入年均增幅26.11%,药品收入占比波动下降,见表7。究其原因与近年政府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有密切相关。但是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较高。以2013年为例,药品收入占比36.52%、卫生材料收入占比14.44%、治疗收入占比11.39%、手术收入占比10.06%、检查收入占比7.44%,详见表7。

表6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及平均住院变化情况

表7 2009-2013年广西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收入及构成情况

从资产变化情况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总资产占比不到2%,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见表8。从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分析,资产负债率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评价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的主要参考指标[2],目前关于医疗机构资产负债率的合理范围较难界定。根据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特点,横向对比全国平均水平,一般认为医疗机构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35%左右较为合理[3]。2009-2013年,社会办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资产负债率均占有较高比重,2013年分别达到52.18%、53.5%,见表9。从结余率变化情况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历年结余率变动较大,分别为-17.98%、4.49%、5.14%、0.70%和4.49%。说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扩大营收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弱,难以维持收支平衡,见表9。从万元以上设备配置情况来看,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设备总数逐年减少,设备总价值和设备总价值占比逐年波动升高;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设备总数逐年上升,设备总价值逐年升高,见表10。

表8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资产变化情况

表9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10 2009-2013年广西公立与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配置情况

3 讨论

3.1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床位总数、服务数量等均有显著增长,但各方面规模和占比均远远低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且各项所占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卫技人员主要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为主,以2013年为例,占全部卫技人员总数的68%以上,而药师、检验、影像等方面人力资源明显缺乏,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人员培训方面,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参加政府举办的岗位培训人次数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人数比例较小,以2013年为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继续教育人员比例超过57.66%,而社会中医医疗机构不到37.86%;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实际承担的医疗服务市场份额占比仍然少于在机构数量、床位数、卫生人力等方面的占比;主要业务方面,社会办机构医疗收入集中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手术等几项,在其他诊疗项目资源投入较少,营收能力较低。虽然近年以来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加强,但未有效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现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过多集中于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布不均,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发展不足,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后续可期。

3.2 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缺乏市场竞争力

在人才引进方面,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缺乏吸引力,存在“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医疗服务的核心是高水平的医学专家,没有技术高超的医学专家,很难吸引患者到医院就诊,便形成遏制医疗机构长期健康发展的恶性循环。在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和职称方面,人才队伍呈现“哑铃状”分布,以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休返聘的医务人员为主,人才梯队配置不合理,不利于医院学科建设、限制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和长远发展[4]。在经济运行方面,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万元以上设备配置等方面收支规模有所增长,但远不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主要收入以医疗收入为主,医疗收入占比达90%以上,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40%左右,“以药养医”现象仍然存在。在收支结余率情况来看,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结余率更加稳定,但是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结余率处于波动增长趋势,说明经营情况逐渐改善。

3.3 缺乏财政支持和政策难以惠及

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广西区各级财政逐步增加中医药事业专项经费,但中医药事业经费所占比例仍比较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中医医疗机构与同级综合医院相比,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配置、技术力量等方面差距很大。财政补助方面,国家财政补助偏向公立医院,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暂不享有财政补助。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大多属于私营性质,独立经营,且准入、筹资、税收、医保、土地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此外,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房屋租金、业务用房建设、政府投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个数、是否120急救网络覆盖医院、是否与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结算、是否与新农合经办机构直接结算等方面未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拨款。

4 建议

4.1 落实发展社会办医各项政策和实施细则

政府应破除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限制,引导公平竞争,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配套政策落实力度,为社会办医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定点标准,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将合规的机构纳入医保。进一步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活力[5]。此外,将社会办医纳入政府卫生发展规划全盘考虑,明确定位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数量,严格管控公立医疗机构不合理扩张,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向医疗服务覆盖薄弱的地区发展,为社会办医留出一些生存空间[5]。社会办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人才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政府部门可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

4.2 重视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监管,引导社会办医健康发展

顺应当前医疗服务市场发展需要,要深化改革当前的医疗监督体制,创新监管机制,加大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强化政策引导,规范医疗服务提供市场行为,维护医疗机构相互竞争的公平性,管控社会办医疗机构负债规模。严厉打击医疗机构夸大疗效的不实宣传和虚假广告行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提高医疗机构违法成本,积极处理群众投诉举报。针对社会办医建立健全事前监督、过程监督、事后监督全方位的准入、退出监管机制,形成了职能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保障社会办医合理有序发展[6]。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消弭由医患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医疗纠纷影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 周小园,尹爱田.医改视角下社会办医发展的基本思路[J].中国卫生经济,2014,(4):23-25.

[2] 马千慧,高广颖,李 丹,等.北京市社会资本办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况研究[J].中国医院,2016,20(7).

[3] 李卫玲.新疆公立医院负债经营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2008.

[4] 刘洪青,吴小南.福建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2):77-79.

[5] 朱莉萍,王希晨,周 令.中国社会办医现状、问题及政府责任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5):705-708.

[6] 郭 琳.社会办医的投资主体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9):11-13.

(本文编辑:邹 钰)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in Guangxi

HAN Zhong-shuo, ZHANG Xin-hua, WANG Qian-qiang

(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in Guangxi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multielement runn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structure in Guangxi.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Guangxi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beds, human resource compared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Results Privat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occupied 15.63% in 2013, the average increment rate of health staffs was 7.7% during 2009 to 2013, beds increasing rate was 11.82% in 2013. Conclusions The ratio of priv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is still small, number of health staff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Compares with publ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private’s are lack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We should implement policies to encourage private capital invest in medical institute as soon as possible,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hospital.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institutions,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Guangxi human resource, service ability

2016-10-26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2.004

韩仲硕(1990-),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王前强(196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R197.32

A

1003-2800(2017)02-0013-05

猜你喜欢

办医医疗机构卫生
社会办医大有可为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卫生歌
社会办医依旧热衷“高大上”
讲卫生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多元办医 还要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