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2017-02-27欢,吴

护理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教学模式

杨 欢,吴 琼



微课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

杨 欢,吴 琼

总结和分析微课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组成结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同时指出微课教学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网络学习;微课;教学模式;护理教育;研究进展

对于学习者来说,互联网为学习创造了新的机会,有许多潜在的好处,其中首要的优势在于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1]。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下,微课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一种新的媒介和技术,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建设的一种新趋势。微课作为混合学习模式中有效的学习模式之一,作为网络教学或者面对面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另外,微课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学习以及课后复习资源,帮助解释相关知识的关键内容和疑难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2],在护理模式转变的新趋势和全面推进护理教育改革中显现出良好效果。本研究就微课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微课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领域中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微课教学模式概述

1.1 概念 随着国内外学者不断地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索,微课的概念也随之丰富完善。1993年,Mcgrew[3]最早提出60 s课程,以期在非正式场合为非专业学习者普及相关专业知识,微课的雏形由此形成。1995年,Kee[4]在课堂上进行1 min的演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内容的核心知识;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Penrose设计师对微课的概念做了完整的阐述,在构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创设的,通过60 s的音视频来解释说明主题内容的一种移动学习方式,在课程作业与相关讨论的支持下,与传统授课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我国,微课教学模式的兴起相对较晚,2010年广东省胡铁生等[5]率先将微课的概念引入中国,在此基础上对微课概念进行不断完善,提出微课是以认知负荷理论为理论指导,教学视屏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知识点制作的有针对性的微型网络教学视屏。因此,微课是支持当前信息化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化、网络化、精炼化,帮助不同层面的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学科的相关知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的互利方式。

1.2 特点

1.2.1 短小精炼,容易学习 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围绕学科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每个视频所囊括的内容容量较小,所需时间短。我国现有的微课时长大都集中在5 min~10 min,占到了微视频75.94%,而10 min~15 min的微课仅占13.94%,小于5 min和大于15 min的微视频相对较少,仅占到9.25%[6]。这种高度浓缩的形式使得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某个主题的效率非常高,符合人体的视觉驻留10 min规律,帮助学习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学习完整个内容;同时,短小的视屏也符合当前学习者选择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趋势,有利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能够控制视屏的进度,随时在不懂的地方倒退,加深学习的印象。

1.2.2 目标明确,知识有指向性 微课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要求,将各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肢解化、碎片化,从细小的知识点入手,将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实践操作科目中一些较难的操作进行视频的录制,让学习者能够跟随学习的主线深入学习,不明白的地方反复学习,实现对整个课程和内容的掌握[7]。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希望学习的内容和知识,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

1.2.3 生动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微课教学模式以视频教学为主,将传统的理论知识搬上荧屏,结合真实情景、案例解说、动画制作、配图说明等,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微课亦可支持现有的互联网翻转课堂学习、移动终端碎片化学习等混合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随意性,便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够学习自己学校教师的上课内容巩固自己已学习过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网上学习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内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8]。

1.3 结构组成 微课教学模式的构成除了呈现在学习者眼前的微视频,还包括与之匹配的微课程的课件、教案、讲义、试题等教学资源。胡铁生等[5]提出了微课构成的“4+1”模式,其中的“1”即微课资源中的微视频,“4”指的是微教案、课件、练习以及反思。窦菊花等[9]认为微课资源的组成包括微设计、微素材、微测试、微日志等。其中,84.44%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内容[10]。微视频通常包括内容的介绍、需要讲解到的关键知识点清单以及与之相关的结论,录制过程通常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微视频的录制通常只需要一个摄像头加上一个麦克风,在声音录制的过程中往往伴随视觉信息的播放,比如:PPT、截屏视频或者动画等的播放,最后加上合适的标题,传到相应的平台上,学习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位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了。

2 微课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2.1 国外研究进展 微课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关于微课的研究早在1993年就形成的了雏形[3],但直到2008年关于微课的解释才最终被学者认可接受。2009年,新墨西哥州圣璜学院率先开始录制微讲课,每一个视频囊括了教学内容的介绍、关键词以及结论[11]。尽管微课最早多作为一个工具用于网络学习,但是今天更多的却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许多大学甚至将微课纳入正式教学安排[12]。微课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给教育者、培训者提供更多的新视角去审视研究其所在领域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微课的出现提升了现有的资源技术沟通,为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了更好平台[13]。国外现有的微课程学习网站主要有:可汗学院、TED、英国教育视频库等[14]。2013年,Speak Up的一项针对403 000名学生、教师、家长及管理者的全国调研中发现,超过1/6的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自制的或网络视频;16%的教师急切希望录制属于他们课程的微课;45%的技术支持人员经常帮助教师录制微课,并把其作为自身职业锻炼提高;超过1/5的教师希望学习微课的相关制作;41%的学校管理者认为每位教师都应该具备制作微课的能力;75%的学生认为微课的实施是提高其学习的好方法,超过1/3的学生强烈地赞成微课进入课堂[15]。 Bouwmeester等[16]研究者报道,平均74%的学生通过再次观看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复习,2/3学生的成绩比单纯课堂学习学生要高,微课加上网络测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国内研究进展 在我国,微课的兴起相对较晚,2010年胡铁生等[5]率先将微课引入中国,之后迅速在全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院校教育中推广开来[17]。以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为例,2012年首届微课大赛共收到有效微课参赛作品11 000多件,2015年第二届收到参赛作品13 000多件,参赛作品从数量、质量到影响力都在不断地提高[18]。研究显示,83.87%的教师对于微课在教学中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10]。吕琴[19]调查报道,70%的学习者对微课持喜欢态度;80%的学习者认为微课的知识点内容合理、规范。李晓微等[20]研究显示,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以及学习效率上,微课组的学生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微课的开展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学科,75.6%的学生认为课堂教授时间长、操作练习时间短,而微课将课堂内容分解,让学生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学习,超过一半的学生愿意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21]。

3 微课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研究

3.1 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受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国护理教学的知识体系分为医学公共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两大模块。刘慧霞[22]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将10个班212名护理学生随机分为微课组和对照组,课程结束后微课组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章节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微课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评价为97.1%,而对照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仅为88.9%。赵蓉等[23]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分年级采用微课授课和传统教学授课,采用微课教学的年级在理论成绩的得分上优于传统教学授课的年级,且微课年级高达98%的学生认为微课提高了学习兴趣,将更有利于将来的护理工作。王静等[24]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抽取2个班级随机分为微课组和对照组,微课组在期末考试总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上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微课均有其可行性和实用性。

3.2 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护理学生在校期间还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魏影[25]在基础护理学技术授课过程中,将10个班60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将基础护理技术的重难点操作(如徒手心肺复苏、无菌技术、青霉素过敏试验等)制作成若干个微视频,结果显示微课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庄淑梅[26]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得到的结论一致,且微课教学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上较对照组也有优势。刘俊香等[27]在急救护理技术的教学中,将学生随机分组,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技能、综合测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超过79%的学生喜欢微课教学方法,认为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因此,在实训技能培养上,微课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奠定了基础。

3.3 护生实习阶段的应用 实习是帮助护生将在学校所学习到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技术以及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从而获得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能力的过程,是成长为一个专业护士的必经过程。赵红等[28]选取在儿科实习的本科护生162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自制微视频,将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录制成视频的模式展现,4周后出科考试成绩显示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90%以上的观察组成员认为,微课教学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高凤[29]在其研究中报道,80%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学习专业的临床护理知识,77%的护理实习生对微课内容掌握程度好,超过60%的护生希望将微课应用于临床教学的自学、集中上课、科室内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但在已有的研究中,微课的优势已逐渐被临床教师所接受,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微课应与传统临床带教模式相结合,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3.4 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护理继续教育是在专业化的学校教育之后,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一种终身性学习模式。与高校教学模式不同,继续教育更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灵活性以及效率,微课教学正好满足了继续教育的要求,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的内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0]。

4 微课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4.1 对教育者的挑战

4.1.1 微课设计的挑战 微课的课程设计是整个微课能够实施的核心,76%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5],对于刚刚开始着手制作微课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站稳讲台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微课设计方案、查找课程资料、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课后反思,都是教育者需要考虑的内容。微课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也是微课设计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微课教学法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属较新的教学方法,作为青年教师应该敢于尝试,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4.1.2 计算机技术的挑战 微课教学模式中无处不包含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支持,微课的实施就只是纸上谈兵。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科的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不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如视屏的录制、音频的添加、画面的剪辑等。胡铁生等[10]研究显示,52.18%的教师认为微课视屏后期信息化编辑难,大多数非计算机教师在这方面往往都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持。因此,学校管理部门或者相关机构应及时提供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让教师能够灵活选择,不受制约;教师也可在空余时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选择相对简单的微课制作技术,不断总结经验。

4.2 对学生的挑战 微课教学模式是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方法,形象具体,能够激发大多数护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研究发现,仍然有1/3的学生对于微课程学习形式保持中立,15.6%的学生反对继续采用微课程的学习形式[21]。微课教学法倡导自由学习、主动学习,对学习者自控力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认为微课教学形式并未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在当前互联网教学形式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学习者应该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从依靠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授为主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者转变。

4.3 对管理者的挑战 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组织单位均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对于组织和单位来说不一定是必需的;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下,开展新的教学形式,允许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讨论形式、评价机制的存在,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对于教学资源匮乏、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地区,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在多方面受到阻碍。

5 小结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课教学模式倡导的移动学习、混合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学生所接受。作为护理教育者应抓住当前的教育变革机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将微课教学法真正运用到培养新世纪护理人员身上,让微课资源课程化、系统化、专题化,让不同学历背景、工作年资背景的护理人员、护理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技能提高、知识进步的微课内容,从而真正实现护理人员的终身教育机制。同时,护理教育者在对微课的理论研究、课程设计、教学评估评价等方面也应做好深入研究,让微课教学法更多地受益于学习者。

[1] Campbell M,Gibson W,Hall A,etal.Online vs.face-to-face discussion in a web-based research methods course for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8,45(5):750-759.

[2] Zhang X,Xu J.Integration of micro-lectures into the blended learning discourse in tertiary education[J].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y Journal,2015,10(2):13-28.

[3] Mcgrew LRA.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0(7):543.

[4] Kee 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6):100-101.

[5]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18(4):36-42.

[6] 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36-37.

[7] 许菊芳,丁莉,占小春.微课在心胸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8B):2911-2913.

[8] Zhan L,Feng Y.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platform in modern design teaching[C]//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IEEE Computer Society,2016:290-293.

[9] 窦菊花,何高大.微课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5-60.

[10]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11] Scagnoli N.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R].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2012:1-2.

[12] Morris LV.little Lectures?[J].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09,34(2):67-68.

[13] Cormier D,Siemens G.The open course through the open door-open courses as research,learning,and engagement[J].Educause Review,2010,45(4):30-32.

[14] 菅春叶.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15-19.

[15] Project Tomorrow.Speak up 2013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findings:a second year review of flipped learning[EB/OL].(2014-03-07).[2016-11-01].http://www.tomorrow.org/speakup/2014_Flipped Learning Report.html.

[16] Bouwmeester RA,de Kleijn RA,Freriksen AW,etal.Online formative tests linked to microlectures improving academic achievement[J].Medical Teacher,2013,35(12):1044-1046.

[17] 陆汝华,颜文燕,王双维.我国微课研究状况的统计与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2):73-75.

[18] 桑新民,谢阳斌,刘永贵,等.从热点中孕育新生态—— 高校微课发展报告(2016年)[EB/OL].[2016-11-01].http://weike.enetedu.com/weike2016/Report.

[19] 吕琴.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40-42.

[20] 李晓微,闫秀静,杨琳.微课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184-186.

[21] 马丹.微课程在高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42.

[22] 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1):489-490.

[23] 赵蓉,巩晓璐.微课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5):67-68.

[24] 王静,田智慧.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6):417-419.

[25] 魏影.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7):77-78.

[26] 庄淑梅.微课在护理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30-33.

[27] 刘俊香,杨柳清,丁洪琼.“微课”视频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33(33):4557-4558.

[28] 赵红,姚平波,刘玉环,等.微课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57-858.

[29] 高凤.微课程在医院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32-33.

[30] 景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7):98-101.

(本文编辑孙玉梅)

Research progress on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in nursing education

Yang Huan,Wu Qi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School,City College,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83 China)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composition,application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and applic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 of micro-lesson.It pointed out the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of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network learning;micro-lecture;teaching model;nursing education;research progress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6CYZDJY002。

杨欢,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43008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部护理系);吴琼(通讯作者)单位:430083,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部护理系)。

信息 杨欢,吴琼.微课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16):1927-1930.

G642.0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6.003

1009-6493(2017)16-1927-04

2016-12-08;

2017-05-16)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