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eleis转移理论发展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2017-02-27王国蓉黄桂玉

护理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条件理论护理

杨 青,陈 丽,杨 婧,王国蓉,黄 敏,黄桂玉



Meleis转移理论发展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

杨 青,陈 丽,杨 婧,王国蓉,黄 敏,黄桂玉

介绍了Meleis转移理论的背景、发展,主要阐述了转移理论转移的类型和模式、转移体验的性质、转移的条件和阻碍、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护理疗法以及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提出未来研究需要针对性的设计和采取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以测试转移理论或将转移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

转移理论;护理理论;延续性护理;护理领域;应用

在卫生保健领域,关于转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延续性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过程中,由于治疗和功能的需要,许多病人面临在不同的地点或者不同的健康提供者之间进行转移。理论上,这样的转移可以使特定的资源在不同的阶段得到运用,从而产生经济学效益。然而,病人在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寻求有效的理论指导转移的过程,以获得健康的转移是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Meleis为首的美国护理同行在实践中发展了转移理论。目前,该理论在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护理实践、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领域应用和实践[1-3],已应用于移民转移、延续性护理的病人转移、角色转移等,并不断完善。国内还未见该理论的应用,本研究就Meleis的转移理论的发展及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对我国护理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有所帮助,供同行借鉴实施。

1 Meleis转移理论的背景和发展

Meleis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她的母亲被认为是中东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母亲的影响下Meleis对护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护理的发展。获得博士学位后,她从1966年—1968年担任加州大学分校的讲师,1968年—1971年担任助教。1971年,她来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那里花了34年形成了转移理论。2002年,她被提名Margret Bond Simon的护理院长,并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Meleis的研究关注全球健康、移民[4]、国际卫生、女性健康、护理学科的理论发展。她撰写了150多篇关于社会科学、护理学、医学的文章,40个章节的专著和书籍。她获奖的书,《理论上的护理:发展和进步》,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5-8]。

转移理论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5],当时Meleis致力于她的博士研究,Meleis在她的书中描述了她的理论历程开始于她对实践和研究的兴趣。在她的硕士和博士论文的研究中,Meleis调查计划怀孕的现象和关于将要成为新的父母以及角色适应的过程。她关注配偶之间关于儿童数量的沟通和互动的有效或无效的计划[9]。后来她意识到她之前的想法是不完整的,因为没有考虑过渡。随后,她的研究方向专注于不健康人的转移和发现促进健康转移的干预措施[10]。对于这些研究问题,符号互动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理论思考的转变使她形成了一系列角色理论,这在她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文章中可以发现,Meleis不断发展并形成了成熟的转移护理理论,到2010年她将该理论与多种理论思想共存,使理论得到了深入发展。Im[11]在文章中描述了转移理论的发展轨迹。

2 Meleis转移理论

Meleis的转移理论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因为护士经常涉及各种类型的转移(如移民转移,健康和疾病的转移[12],管理转移等),转移理论在护理研究、教育和实践中容易被接受[13]。护理经常涉及护理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庭的各种转移,同时证明了这样的转移带给病人和家庭的变化和护理需求[14]。因此,转移理论为护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系统看待转移问题的视角和镜头。运用转移概念框架,在多项转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转移理论。这些成果在2000年Meleis的文章中发表[13],转移理论认为转移的性质、转移的条件、反应模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疗法,而反应模式中的结果和过程指标可对护理疗法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护理疗法的实施也会影响转移的性质和条件。

3 Meleis转移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定义

Meleis转移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定义,包括转移的类型和模式、转移体验的性质、转移的条件和阻碍、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和护理疗法。

3.1 转移的类型和模式 转移的类型包括发育、健康和疾病、情境和组织。发展性的转移包括出生、青春期、更年期、老化或衰老和死亡。健康和疾病的转移包括恢复过程、出院和慢性疾病的诊断[15]。组织转换是指改变环境影响客户的生活条件以及为其工作的人员[16]。转移模式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13]。许多人在同一时间经历多个转移,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转移,这些转移不能简单地与日常生活的环境区分开。形成转移理论的多个研究都同时涉及至少两种类型的转移,不能相互分离或排斥。因此,重要的是考虑多个转移是否按顺序或同时进行,转移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不同事件之间关系的性质会触发客户的转移。

3.2 转移体验的性质 转移体验的性质包括意识、参与、变化和差异、时间跨度、临界点和事件[13]。Meleis认为这些属性不一定是离散的,但是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3.2.1 意识 意识被定义为知觉、知识,和对转移经历的认可,意识水平反映的是过程和响应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什么是一个预期的响应和对经历类似转移的个人感知[13]。

3.2.2 参与 参与是另一个转移的另一个特征[13]。参与是指一个人参与了过程中固有的转移。意识水平会影响参与水平,没有意识参与就不可能发生。Meleis认为,一个意识到身体、情感、社会或环境变化的个体的参与水平与没有感知到这些变化的个体不同。

3.2.3 变化和差异 变化和差异也是转移的性质。身份、角色、关系、能力的变化和行为模式可能带来一种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的运动或方向感[16]。所有转移均涉及变化,但不是所有的变化都与转移相关。面对差异的时候,比如未被满足,未达到预期,感觉不同,或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和其他人,这时护士考虑客户的舒适和应对变化和差异的掌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3.2.4 时间跨度 时间跨度也是转移的一个特性,所有的转移都是流动的,同时随时间移动。Bridges[17-18]认为转移是有时间跨度的,它有明确的时间跨度起点,通过一段时间的不稳定、困惑和痛苦历程,最终趋于稳定。然而,Meleis等也指出定义某些转移时间边界是有困难或不可行的,甚至适得其反。

临界点和事件是被标记为出生、死亡、月经停止,或确诊一种疾病等。Meleis等也承认,具体的标记事件可能不会太明显,尽管转移通常有关键的临界点和事件。通常临界点和事件与变化和差异的意识增加或更积极参与转移有关。此外,转移理论中最终关键事件的特征是一种稳定的感觉,如新的日常活动、技能、生活方式和自我照护活动。动荡、连续变化以及混乱的现实则意味着这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性。

3.3 转移的条件 转移的条件影响一个人转移的方式,促进或阻碍健康的转移。转换的条件包括个人、社区或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促进或限制健康转移的过程和结果[16]。个人条件包括意义、文化信仰和态度、社会经济地位、准备和知识。Meleis等[13]认为:意义归因于诱发转移的事件和可能促进或妨碍转移的过程。文化信仰和态度等会影响转移的体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影响人们经历的转移。先行准备或缺乏准备会促进或阻碍转移,社会条件或社区条件会影响转移。与个人的转移条件相比,社会条件和社区条件的亚概念还没有发展完善。

3.4 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描述健康的反应。为了促进健康的结局,需要护士早期干预趋于健康或有风险的病人。此外,结果指标可用于检查转移是否是健康的,但Meleis等[13]指出,结果指标也可能与其他事件相关,如转移过程中病人的频繁检查。过程指标包括感觉联系、互动、位置、自信心的发展和应对。人们对适应新的情景和环境所掌握的技能和行为被认为是转移的健康性和完整性的证明。身份的再形成也可以代表健康的完成转移[19]。

3.5 护理疗法 护理疗法有3项措施广泛适用于转移期间的治疗干预[20]。第一,准备度的评估。准备度的评估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努力,需要对客户的全面了解,还需要评估转移的每个条件。第二,转移的准备[21]。转移的准备中,教育作为创造转移最优条件的主要方式。第三,角色补充[9]。角色补充的作用被应用于多项研究中。然而,在转移理论中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护理疗法的概念。

4 Meleis转移理论的应用

目前,Meleis转移理论应用领域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Im[11]的文献综述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转移理论已被翻译和广泛使用在荷兰[22]、西班牙[23]、韩国[24]等国家。在护理研究领域,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测试并发展了该理论[3-4,25-26]。Davies[27]研究了转移到养老院老人家庭成员的体验,得出结论:转移理论的3个领域 (转移的性质、转移的条件和反应模式)有助于解释个体转移的因素和遇到的经历。Weiss等[28]利用转移理论预测产后妇女的出院准备度,并得出结论:出院后的响应模式与转移的性质和转移的条件有关。Im等[2]以美国的韩国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9名第一代低收入韩国移民妇女围绝经期的调查,以及对21名女性的定性研究,确定了3个主要主题:①围绝经期妇女比她们更关注移民和工作转变;②更年期是一个隐藏的文化背景经验;③女性“规范化”、忽视和忍受症状。研究结果对转移理论添加了以下概念:①号码、严重性和转移的优先级;②社会经济地位;③性别;④内容;⑤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⑥所有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过渡;⑦症状管理。为了未来的护理理论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有新想法并保持开放的心态继续从事多学科协作研究。 在护理实践中,转移理论也被广泛用来解释健康/疾病转换,如恢复过程,出院和慢性疾病的诊断[15]。转移理论已应用于护理实践不同群体,包括老年精神病学,孕产妇人群以及家庭照顾者,更年期妇女,老年痴呆症病人,移民女性患有慢性疾病,新护士以及其他人群[25,29-30]。Meleis等[13]认为,转移护理实践的理论通过提供各种性质和类型的转移的综合视角,以及反映转移结果的指标,可以指导各种类型的病人转移的护理实践的方向。

在教育方面,转移理论也被广泛使用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转换理论提供了多所大学的课程的框架,包括康涅狄格大学和特拉华大学[31-32]。为满足学生对转移理论不断增加的学习需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设了关于转移与健康的研究生选修课[31]。此外,200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花费500万美元建立了转移和健康中心[31]。

5 Meleis转移理论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

未来,转移理论的框架将继续被发展、测试、融合,这是Meleis 关于理论发展的哲学观点,即理论发展是循环、动态和演变的。大量研究的经验支持使用转移作为理论基础存在,未来研究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采取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以测试转移理论或将转移理论直接用于护理实践。Meleis[5]也设想,基于转移理论可以开发出适用于不同情景的理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分级诊疗、缩短住院时间、延续性护理、按病种付费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病人的转移更加频繁。Meleis的转移理论不仅适用于医院到社区的转移,也适用于不同疾病和健康状态的转移。同时,我国可以将该理论用于教学课程设计的框架,发展和培养相应领域的专科护士。运用Meleis的转移理论推动我国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我国护理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1] Meleis AI.Revisions in knowledge development:a passion for substance[J].Sch Inq Nurs Pract,1998,12(1):65-77.

[2] Im EO,Meleis AI.A situation-specific theory of Korean immigrant women’s menopausal transition[J].J Nurs Sch,1999,31(4):333-338.

[3] Marnocha SK,Bergstrom M,Dempsey LF.The lived experience of perimenopause and menopause[J].Contemp Nurs:J Aus Nurs Prof,2011,37(2):229-240.

[4] Costa dos Reis AS,Mendes Costa MA.Caring for immigrants:from interacting in practice to building nurses’ cultural competencies[J].Revista De Enfermagem Referancia,2014,4(2):61-68.

[5] Meleis AI.Theoretical nursing:development and progress[M].4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7:1-100.

[6] Meleis AI.Theoretical nursing:development and progress[M].1st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85:1-483.

[7] Meleis AI.Theoretical nursing:development and progress[M].2n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91:1-150.

[8] Meleis AI.Theoretical nursing:development and progress[M].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1997:1-100.

[9] Meleis AI.Role insufficiency and role supplement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J].Nurs Res,1975,24(4):264-271.

[10] Jones PS,Meleis AI.Health is empowerment[J].Adv Nurs Sci,1993,15(3):1-14.

[11] Im EO.Transitions theory:a trajectory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nursing[J].Nurs Outlook,2011,59(5):278-285.

[12] Ramsay P,Huby G,Thompson A,etal.Intensive care survivors’ experiences of ward-based care:Meleis’ theory of nursing transitions and role development among critical care outreach services[J].J Clin Nurs,2014,23(5):605-615.

[13] Meleis AI,Sawyer LM,Im EO,etal.Experiencing transitions:an emerging middle-range theory[J].Adv Nurs Sci,2000,23(1):12-28.

[14] Son YJ,You MA.Transitional care for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illnesses as a vulnerable popula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nursing[J].J Korean Acad Nurs,2015,45(6):919-927.

[15] Meleis AI,Trangenstein PA.Facilitating transitions:re-definition of the nursing mission[J].Nurs Outlook,1994,42(6):255-259.

[16] Schumacher KL,Meleis AI.Transitions:a central concept in nursing[J].J Nursing Sch,1994,26(2):119-127.

[17] Bridges W.Transitions[M].Menlo Park,CA:Addison-Wesley,1980:25-50.

[18] Bridges W.Managing transition:making the most of change[M].Menlo Park,CA:Addison-Wesley,1991:1-130.

[19] Geary CR,KL S.Care transitions:integrating transition theory and complexity science concepts[J].Adv Nurs Sci,2012,35(3):236-248.

[20] Im EO.Transition theory.In 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M].8th ed.Elsevier:Maryland Heights,2014:416-433.

[21] Weiss ME,Piacentine LB,Lokken L,etal.Perceived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in adult medical-surgical patients[J].Clin Nurse Spec CNS,2007,21(1):31-42.

[22] Maten-Speksnijder AT,Pool A,Grypdonck M,etal.Driven by ambitions:the nurse practitioner’s role transition in dutch hospital care[J].J Nurs Sch,2015,47(6):544-554.

[24] Im EO,Meleis AI,Leec A.Cultural competence of measurement scales of menopausal symptoms:Use in research among korean women[J].Int J Nurs Stud,1999,36(6):455-463.

[25] Cerqueira C,Pereira F,Barbieri Figueiredo Mdo C.Patterns of response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cancer:an integrative review[J].Oncol Nurs Forum,2016,43(2):43-55.

[26] Joly E.Transition to adulthood for young people with medical complexity: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J].J Pediatr Nurs,2015,30(5):91-103.

[27] Davies S.Meleis’s theory of nursing transitions and relatives’ experiences of nursing home entry[J].J Adv Nur,2005,52(6):658-671.

[28] Weiss ME,Lokken L.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postpartum mothers’ perceptions of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after birth[J].J Gyencol Neonat Nurs,2009,38(4):406-417.

[29] Shaul MP.Transition in chronic illness:rheumatoid arthritis in women[J].Rehabil Nurs,1997,22(4):199-205.

[30] Joly E.Integrating transition theory and bioecological theory: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nurses supporting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for young people with medical complexity[J].J Adv Nurs,2016,72(6):1251-1262.

[31] Im EO.Meleis transition theory[M]//Alligood MR,Tomey AM.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7th ed.St.Louis,MO:Mosby,2009:425.

[32] Watson N,Pulliam L.Transgenerational health promotion[J].Holist Nurs Pract,2000,14(4):1-11.

(本文编辑孙玉梅)

Development of Meleis’ transition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ursing field

Yang Qing,Chen Li,Yang Jing,et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Sichuan 610041 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Meleis’s transitions theory,including the transfer types and patterns of transitions theory,the nature of transfer experience,the conditions and obstacles of transitions,the process index,the outcome index and the nursing therapy,and the application in nursing field.It pointed out that future research needed pertinent design and adoption of theoretical-bas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o test the transitions theory or to apply the transitions theory directly in the nursing practice.

transitions theory;nursing theory;transitional care;nursing field;application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编号:130224。

杨青,主管护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陈丽、杨婧、王国蓉、黄敏、黄桂玉单位: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

信息 杨青,陈丽,杨婧,等.Meleis转移理论发展及在护理领域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6):1924-1927.

R47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6.002

1009-6493(2017)16-1924-04

2016-08-02;

2017-01-09)

猜你喜欢

条件理论护理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排除多余的条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选择合适的条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