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临床效果观察

2017-02-26张民杰夏玉兵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莫唑胺多形性母细胞

张民杰 夏玉兵

(开封市肿瘤医院 放疗科 河南 开封 475003)

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临床效果观察

张民杰 夏玉兵

(开封市肿瘤医院 放疗科 河南 开封 475003)

目的 观察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老年患者60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调强放疗,治疗组行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均生存周期为(21.4±3.6)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周期(12.6±2.7)个月(P<0.05);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用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共同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可推广应用。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放疗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属于一种神经胶质瘤,是脑瘤中特别致命的一种肿瘤[1]。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放化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取得了一定效果[2]。有报告显示,采用手术+调强放疗+口服替莫唑胺共同治疗效果明显[3]。为验证这一观点,本研究对来开封市肿瘤医院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60例老年患者术后分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强调放疗,治疗组调强放疗+口服替莫唑胺共同治疗,对比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为59~81岁,59~66岁10例,67~74岁8例,75~81岁12例;平均年龄(64.9±6.1)岁。治疗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为58~82岁,58~66岁7例,67~74岁12例,75~82岁11例;平均年龄(65.1±6.4)岁。排除肝肾功异常、哺乳、妊娠、药物过敏、严重骨髓抑制等患者。两组例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后2~4周开始进行放化疗。对照组行调强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进行治疗,术前采用MRI对病灶及残留病灶进行扫描标记作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为靶区外放0.5 cm,保证计划靶区全部能接受处方剂量,首次放疗剂量为1.8 Gy/次,每周5次,共化疗28次,之后将计划靶区调整为临床靶区外放0.5~1 cm,放疗剂量为2 Gy/次,每周5次,加量照射DT10 Gy/5次。治疗组行调强放疗+替莫唑胺(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80)共同治疗,调强放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放疗期间服用替莫唑胺,每日服用75 mg/m2,连续服用6周。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生存周期,统计生存率;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 生存率治疗组平均生存周期为(21.4±3.6)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周期(12.6±2.7)个月(P<0.05)。对照组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33%(22/30)、36.67%(11/3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3.33%(28/30)、70.00%(21/30)(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18例(60.00%)出现胃肠道反应、14例(46.67%)出现脑水肿、4例(13.33%)头痛表现;对照组中有7例(23.33%)出现胃肠道反应、8例(26.67%)出现脑水肿、3例(10.00%)头痛表现。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脑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经过对症治疗均得到缓解,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影响治疗效果。

3 讨论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临床较常见、死亡率较高的一种肿瘤[4]。手术是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常用方法,但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高浸润性,转移范围大,使手术切除不完整,复发率较高,影响整体治疗效果[5-6]。目前临床在手术治疗后配合放化疗共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医学专家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整体疗效。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烷化剂类药物,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效果明显[7-8]。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一直是恶性胶质瘤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一直是医护人员努力的目标。本次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生存周期,6、12个月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术后配合调强放疗+口服替莫唑胺共同治疗能有效延长生存周期。这主要由于替莫唑胺药物分子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相对较高,提高了脑脊液中药物的浓度,从而提高疗效,而且在酸性稳定状态下,不易于其他药物产生毒性。治疗组胃肠道反应、脑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经过对症治疗均得到缓解,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不影响治疗,说明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术后配合调强放疗+口服替莫唑胺共同治疗安全性高。替莫唑胺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在生理水平PH下经非酶途径转化为活性化合物MITC,通过MTIC抗肿瘤,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神经胶母细胞瘤或复发性恶性神经胶质瘤,与放射治疗同步进行辅助性治疗,疗效显著。但是由于药物机制,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小板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以防两者过少引发骨髓抑制。

综上,在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用调强放疗+替莫唑胺共同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显著,该方法应该在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中推广应用。

[1] 陈怡东,房彤,蒋静,等.精确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初探[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5):474-477.

[2] 水永杰.替莫唑胺胶囊同步放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153-154.

[3] 戎佩佩,刘佳,宋金春,等.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师,2015,(8):1338-1340.

[4] 孙涛,董莹,张矛.老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18):1466-1469.

[5] 胡江,潘军,骆志国,等.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1):166-167.

[6] 赵鹤翔,高利民,冯文,等.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24):1-4.

[7] 毕利萍,徐国镇.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4):649-652.

[8] 赵莺,丁文秀,尹小祥,等.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留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6(4):334-337.

R 739.4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5.071

2016-05-21)

猜你喜欢

莫唑胺多形性母细胞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白花丹素调节MEK/ERK通路增加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替莫唑胺对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替莫唑胺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