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数据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

2017-02-26朱同留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朱同留

(信阳农林学院 党委宣传部,河南信阳464000)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对的挑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些西方国家一直以来企图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颠覆国家政权,尤其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1 西方意识形态的主动进攻

长期以来,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存在斗争,这种斗争虽然在冷战后有所缓和,但从未停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对我们进行渗透,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进攻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最大威胁。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封锁和颠覆活动一直存在,在敌对国家培植亲信,搞“颜色革命”,进行“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颠覆他国意识形态的常用方法和手段。西方国家长期将目光投向中国,其近年来对我国的渗透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如加强软实力进攻,凭借其强大的硬实力对我国进行强势文化渗透,方式、渠道多种多样,从多个方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西方意识形态主动进攻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权,对中国“不战而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渗透更加复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出了新挑战。

1.2 思想文化多元并存的风险

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克思主义就被明确确立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牢牢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不同社会思潮冲击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1]。思想文化多元并存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表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多种所有制并存,各个阶层利益分化,并且利益主体本身也呈现多元化。人们不仅关注和重视个体自身的利益,而且关注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影响着人们价值评判的标准与尺度。人们的主体性加强,常常以自身的价值标准对好坏优劣加以判断,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不可避免,面对此种情况必须要加强警惕。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势,利用互联网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传入我国,影响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这种传播和渗透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妄图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颠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

1.3 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网络具有开放、匿名、即时、交互等特征,它能够使各种意识形态的观点集中呈现在一个舆论平台上,不同意识形态的正面交流、交锋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当前,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网络,将网络作为宣传自己政治观点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参与者、话题内容、话语形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意识形态论争与学术思想论争界限不明,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通过“学术交流”公开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参与者方面,国外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充分利用国内开放式网络舆论平台进行政治活动。在传播内容方面,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英雄人物、改革开放进行负面评价。在表现方式方面,既有基于理论的“理性”探讨,又有充满戾气的谩骂攻讦;既有仅限于网上的意识形态论争,又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意识形态论争。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主要挑战。

2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思想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尤其是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西方国家和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戒备之心更加明显。针对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的各种挑战,我们要采取坚决有力、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各种风险。

2.1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建设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对马克思主义自身建设提出了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实发展状况相结合。其次,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都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要赋予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时代特色、中国元素,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最后,整体性规划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包括理论建设,还包括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挑战来自国际国内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因此应对风险的举措和思路应该突出,这样才能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战斗力。

2.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保持政治上的清醒。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多种思想文化并存是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允许其它有益的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并不排斥文化的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种文化的交流、交融和碰撞,从长远来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自然规律。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待外来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开放的包容的态度去看待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不能被文化多元化混淆,更不可以被代替。我们唯一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3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整合作用

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是当前中国的主流思想。因此,在新时期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尤为重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推动的,而是要通过传播、教育、融入等渠道,通过说服、同化、感召和批评等方式实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对各种社会思潮客观地认识、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这是保证其有效价值实现整合的前提。要认真研究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思想源流、现实样态、理论观点和性质特征,要研究各主要社会思潮的价值取向及其表现形态与实质,以加强整合的针对性。

2.4 加强网络新媒体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与建设

加强网络时代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具有强大的引导和整合功能。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充分掌握新媒体的特征,科学运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多种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传播方式与方法,及时解答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事例传播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武装青年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努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国网络新媒体建设时间还不长,对于各种网络新技术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较为落后,特别是对各种不良信息、错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监控、防治能力还比较弱。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同时,要注重网络舆论工作和对网络社会的管理、监控和引导,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牢牢把握网络宣传阵地的话语权。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9.

[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0(1).(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猜你喜欢

话语权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