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2-26赵新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降钙素感染性儿科

赵新华

(安钢职工总医院 儿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赵新华

(安钢职工总医院 儿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安钢职工总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抽取46例作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抗感染治疗,选择同期入院的46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及两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高于对照组的(1.33±0.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高于治疗后的(1.68±0.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鉴别儿科感染性疾病,并可作为评估感染性疾病病情的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儿科;感染性疾病

小儿因机体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容易遭受病菌侵袭,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予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从而促使其早期康复。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病原学检测法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但因可能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病毒分离阳性率比较低,检测所需时间较长,导致病原学检测法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受限。据报道[1],血清降钙素原是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可动态显示患儿病情变化,但缺乏足够实验数据。本研究为确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统计学软件分析46例观察组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安钢职工总医院诊治的46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已经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检查等明确诊断为感染性疾病。其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7个月~10岁,平均(4.83±1.46)岁;感染类型:细菌感染20例,病毒感染26例;感染部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9例,呼吸道感染22例,败血症5例;选择同期入院的4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8个月~10岁,平均(4.85±1.4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方法观察组患儿住院3 d后,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2 ml,对照组受检者则在体检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并在抽取1 d内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检测其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其中降钙素原水平超过1.5 μg/L为阳性者,不足1.5 μg/L为阴性者。

1.3观察指标①统计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②统计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2 结果

2.1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高于对照组的(1.33±0.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97,P=0.000)。

2.2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4.98±0.75)μg/L,低于治疗后的(1.68±0.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43,P=0.000)。

3 讨论

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没有激素活性的血清降钙素前体,是一种糖蛋白[2]。据报道[3],血清降钙素原在正常人体中含量极低,在0.1 ng/ml以下,无法检测出来。然而,一旦个体发生细菌感染,其可因细菌霉素、阳性细胞因子刺激而明显升高,通常在0.05 μg/L及以上[4]。经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是因肝脏巨噬细胞、肺部以及肠道组织淋巴细胞遭受刺激后过度分泌、合成降钙素原所致[5]。因血清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产生、进展有一定关系,因而有学者曾应用血清降钙素原鉴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从而合理应用抗感染治疗,以免其产生耐药菌株,最终改善抗感染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亦证明,感染性疾病患儿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分证明了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健康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的临床价值;同时,感染性疾病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治疗前,可见血清降钙素原还可作为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之一,印证了其在判定感染性疾病患儿病情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对败血症、脓血症等病症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建议临床将血清降钙素原作机体炎症水平检测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反映了细菌感染程度。同时,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上升,可促进细菌性感染疾病恶化,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伴随侵入性检测、化疗人数、器官移植增加,儿科感染性病例也日益增加,严重威胁患儿安全。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可及时发现并确诊其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血清降钙素原在病菌检测中应用水平日益提升,严重感染者可于2 h内被检出,从而予以早期治疗。

综上,对感染性疾病患儿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准确反映其病情,且鉴别价值显著,可作为感染性疾病患儿理想诊断方式。

[1] 杨蕾.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3.

[2] 曹红霞.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30.

[3] 许彬.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4):50.

[4] 邢正皓.PCT、CRP、WBC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509.

[5] 李娜.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和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440.

R 725.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53

2017-02-11)

猜你喜欢

降钙素感染性儿科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