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的思考

2017-02-26广东省茂名市健康路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方形立体平面

广东省茂名市健康路小学 张 敏

回归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的思考

广东省茂名市健康路小学 张 敏

小学图形学习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从立体到平面最后又回归立体,二是依托于生活实践和具体材料,三是从表面开始逐步深入内部的探索,四是以对称图形为重点。实际教学中应该以生活为基点导入新知,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促进数学知识的趣味化,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回归生活;基本特征;教学要求;尝试

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出发点,使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的抽象化、模型化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主动寻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数学教学回归到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享受探究的快乐。在此,笔者就来谈一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现实意义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现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感觉和经验,形成了构造学习的基础,感受现实世界的过程也因此而成为人们适应经验和增长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展开分析和讨论,利用具体形象的感知使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架构,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当中也将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作为重点要求,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倡导以学生喜欢的身边情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将学生的心思拉回到数学课堂上来,然后慢慢地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不管是哪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因此回归生活理应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对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理念与教学要求

几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顺应实际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当中,“图形与几何”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平面图形知识既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广泛联系,又有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培养,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有助于数学意识的形成。

1.小学图形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从立体到平面最后又回归立体

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来看,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最初接触到的都是立体的事物,如桌子、皮球、粉笔盒等。平面图形的建立则是依附于立体图形的,如桌子的表面是长方形,皮球的剖面是圆形等。因此,他们在认识平面图形之前,首先应该建立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当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时又需要引入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认识的不断深入则会使其对立体图形有更清楚的认识,这体现了小学生图形认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想。

(2)依托于生活实践和具体材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通过现实生活积淀,小学生具备了数学学习的现实基础,特别是在图形学习当中,大量的素材都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汽车方向盘、家用电器、公路等。

(3)从表面开始逐步深入内部的探索

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由表面开始逐步深入内部的探索过程。他们先是根据抽象思维形成对具体实物的辨认,找出平面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成科学认识,而后对这些图形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边、角、对称性等进行分析,使这些图形的特征内化为图形的整体感知。

(4)以对称图形作为重点

对称性是平面图形的重要特征。小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都是从正方形、长方形等标准的对称图形开始的,他们愿意接受对称图形,如果让他们画出圆的直径,通常第一条都是水平方向的,第二条是垂直方向的,其他的也都是沿对称位置展开的,这正好反映了他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见物体的特征。

2.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教学要求

(1)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变了原大纲侧重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的特点,重提几何直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几何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几何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形成空间观念。

(2)教学要求

小学平面图形的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学段。在第一学段,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四点: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在第二学段,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目标主要有:认识线的特征和平面上线的位置,理解角的大小关系,从理性上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等基本的平面图形。

三、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回归生活本位的尝试

1.以生活为基点导入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好的开始就像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有引人入胜之感。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新旧知识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未知欲,达到学生想学、愿意学的目的。实践中,笔者习惯于将课堂上要讲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这些来自于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认识平面图形》一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冬天下大雪后,动物在雪地上玩耍留下一串串脚印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小狗、小鸡、小鸭、小马等脚印的不同形状,而后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学过的立体图形及“手拉着手”在雪地上留下的图形。这样的导入符合小学生活泼可爱、爱听故事的天性,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促进数学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学科图形和数字较多,对数量关系的讨论较多,具有明显的抽象枯燥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提到,应该强化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目标,强化对教材和教学评价的指导,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例如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公顷”比较陌生,将1公顷与10000平方米对应起来更显得困难,不管如何讲解,学生都难以突破难点。这时,不妨带领学生走到教室外面,到草坪或操场上,师生一起用绳子测量出面积为1公顷的正方形。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对1公顷的大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会因为实践而对1公顷与1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经过实践之后,1公顷的数学概念会在学生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3.促进数学知识的趣味化,实现快乐地数学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力,对于游戏性的活动兴趣浓厚,活泼和有趣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与之相对应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较为枯燥乏味,想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数学知识活动化的有效方法,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呈现数学知识。笔者在实际教学当中,总是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使之变成富有趣味的活动,并通过活动呈现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践证明,只要能将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总能够找得到趣味横生的活动。比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对纸盒纸箱的表面进行测量、计算,学生愉快地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又能轻松地在活动当中学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也更容易使学生体会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4.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利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有些学生记住了数学概念和公式,但却难以将这些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形成了数学知识学习与数学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到:应该关注以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学知识为基础来理解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有情趣、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形成强烈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小木棒和钉子板分别摆成三角形的形状,引导学生在动手摆放的过程中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两条邻边的夹角进行讨论和分析,而后组织学生利用木棒摆放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对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施加大小相同的力,观察图形的变化,这些操作将使其深刻理解并记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长方形立体平面
我爱长方形
念个立体咒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立体登陆
长方形的困惑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