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阅读经典的意义

2017-02-25何郁

中国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历练教书

何郁

我曾经说过一句很极端的话:老师,在您的书桌、办公桌上不能只放习题集、试卷集和复习参考资料,那样做,您的学生会看不起您的。您就是装样子,您也得放一些经典著作在书桌和办公桌上,这样,至少您在暗示学生,老师在阅读经典著作,阅读经典著作对老师很重要。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像有的经典作家说的那样,一个人没有经历暗夜的哭泣,不配谈苦难;一个没有经历磨难的生命,他的生命必然是苍白的。依我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阅读几部世界级的经典著作,他的生命也是苍白的,甚至是缺乏力量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更是如此,因为,他还有传承文化和弘道的

使命。

每一個生命,在生活的道路上,其实都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一方面依赖于生活的历练。有的人在生活的泥浆里和工作的磨刀石上摸爬滚打,就渐渐悟透生活的哲理,或许就能成为一个大写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的有力量的人。但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完成自我塑造的过程,其实是依赖于阅读的,这其中就包括经典著作的阅读。

阅读经典著作的意义,就好像是历经一次长途旅行,其间要经历怎样的波折,能欣赏到什么样的风景,心灵面对世界的无穷变化从而出现怎样的强大和坚定,对生命、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思考达到何种深度,以及生命在历练后的硬度和润度到底如何,都有可能在一次漫长的阅读后交出答卷。也可以这样说,一次经典著作的阅读,就是人生里一级向上爬升的台阶,台阶越多,人生的经历就越丰富,生命的色彩就越加灿烂。如果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语文老师,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所凭借的依然是中小学时的那些课文,那固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和作用,但那毕竟是碎片化的,是相当肤浅的,甚至是浅薄的,我觉得这是十分可悲的。一方面,您的人生厚度不够,视野狭窄,您以这样的人生高度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您会有无力感,时间长了,您就会不自信,甚至自卑,您会发现,原来您的学生比您懂得多,也读得多。如果您是语文老师,您还会发现,有时候学生写的文章,提到的人名,谈到的事件,您需要去查阅资料才能搞懂,这个时候您就会感觉已经跟不上教学了,久而久之,您就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会教书了——对不起,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拜您不读经典所赐。

我自己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惶恐。比如我没有系统读过《平凡的世界》,因此与老师们一起备课时,或者听老师们讲完《平凡的世界》后,我常常没法从作品本身去谈,而只能从教学方法上去谈一些意见,我因此十分怀疑那些意见和建议会不会似是而非。那一刻,我失语了。我还常常这样设想,如果这样的情况多了,我就一定会变成哑巴,不敢轻易说话了,到那时我就该失业了。这样一种状态,常常激励我拿起书本,特别是经典著作,去读,去天昏地黑地读,去“摸爬滚打地读”,因为只有这样,我说话才有底气,我备课才能积极地发言,我对工作才会有

信心。

没别的,老师,就一句话,就是读,特别是经典著作,多读一点;当然还要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

总想起刚开始教书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您要想教学生一碗水,您自己就必须是一桶水,我常常想,我是一桶水吗?我还想,这一桶水里,应该也包括经典著作阅读吧。现在教书的年头长了,我更加期待自己是一片水,一片汪洋大海。南宋理学家程颐说,“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时间长了,我觉得这话说得真是很有道理。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历练教书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历练旅途
根雕
不是放马的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秀才教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