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引领”助推毕业生就业探析

2017-02-24杨立富

关键词:思想引领毕业生思想

杨立富

“思想引领”助推毕业生就业探析

杨立富

(河北工程大学 学工部,河北 邯郸 056038)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出现人才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毕业生就业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就业指导、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就业现状,分析了毕业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引领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途径。

思想引领;助推;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毕业生人数的连年递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企业无人可用,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为扭转这种现状,我们在不断扩宽就业市场的情况下,应着重加强思想引领,把思想引领作为提高毕业生求职意识、技巧和能力的有力抓手。

一、当前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自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扩招第一年高校招生增幅达到42%,2000年至2004年每年递增25%左右,随后扩招速度有所放缓。自2008年开始毕业生的增幅较2002——2007年有所下降,但整体数量依然持续增大,到2017年毕业生达到795万,比2008年增长50%。而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2017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超过1500万,就业压力异常严重。

(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降低

从就业单位性质看,近三年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下降,16年比14年下降6个百分百,而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上升,16年比14年上升5个百分点,到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比例基本持平(数据来源:麦可思提供的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从月收入看,近三年毕业生的月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毕业生的预期相差越来越远,造成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降低。

(三)毕业生就业意识有待提高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市场的转变,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人员流动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但从调查结果看,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传统,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同时金融、教育等传统行业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集聚地。同时,毕业生就业还存在跟风现象,就业地域也是倾向于一线城市,不愿从事艰苦行业或到艰苦环境中去,因此导致毕业生不能实现理想就业[1]。

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一)就业动机不足

随着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创业重视程度的加大,社会媒体对毕业生就业难的渲染,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及家长带了了一定的恐慌,而实际上,我们过度夸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通过统计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情况,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达毕业生人数的3倍左右,但为什么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并未达到我们的理想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个别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二是毕业生的期望值与岗位实际不符;三是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支出较大,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收入甚至不能满足个人的日常花销,同时父母宁愿被啃老也不希望孩子去辛苦工作。

(二)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优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途径和速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注重个人利益,将薪酬、福利待遇、干部身份、工作环境等作为择业的重要因素,造成目光短浅、缺乏理想信念,不能把为国家级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远大理想[2]。

(三)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顺利就业,尽力夸大在校期间的经历、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甚至出现非法购买假的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行为,严重违反诚信原则。还有少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在签定就业协议后,遇到好的就业机会就随意毁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影响招聘毕业生,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就业,甚至使学校的声誉受到不良影响,影响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三、思想引领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毕业生的某些消极思想在择业观和就业观中显现出来[3]。有的毕业生出现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等现象,有的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盲目的就业心理;有的缺少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毕业生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和消除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思想、解决就业难题、实现顺利就业。

(二)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国计民生,关乎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毕业生就业困难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认可,也影响到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评价。通过思想引领,把就业指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就业观念,保证顺利就业,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

多媒体的普及和多样化,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非常及时和迅速,对就业信息的掌握也实现了即时性,但在形势的分析上、面试应试的技巧上还存在不足,我们把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择业指导等贯穿思想教育始终,既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求职择业能力,对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思想引领促进毕业生就业途径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引领队伍

思想引领队伍是对学生直接进行指导和引领,引领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引领过程的实施和目标实现,是教育引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毕业生求职择业技巧和能力、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有效措施。这支引领队伍除了包括就业教育、指导、服务等部门、科室的工作人员外,还应包括校内和校外的人力资源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师、各学院(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等,且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二)把就业思想引领贯穿到高等教育始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就业思想引领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同时开设相关的专门课程。同时要把就业思想引领贯穿到专业教育中,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行业背景、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和指导,要做好以学习实践、生产实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实践技能,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

(三)创新思想引领的方法和途径

现在的毕业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虽然已经年满18岁、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学生的就业选择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因此要通过有效手段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建立学校和家长间的统一战线,共同做好思想引领作用。把思想引领与“互联网+”结合起来,通过微博、微信、QQ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引领,创造条件开通微课堂,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参与其中,实现思想引领效果的最大化。把思想引领汇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各类竞赛活动,增强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靳肖佳.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122-123.

[2]高文倩.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下):253-254.

"Thought leading" to boost graduate employment

YANG Li-fu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is very serious, there is a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of talents; and the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of the graduates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is situation,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work hard to lead the students' idea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mployment,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problems of graduates and thoughts lead role in graduate employment, finally proposes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thought to lead the way.

thought leading; boost; graduate employment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3.006

F643.1

A

1673-9477(2017)03-022-02

[投稿日期]2017-06-12

杨立富(1979-),男,河北宽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思想教育。

[责任编辑 陶爱新]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毕业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