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人才教育理念及培养问题研究

2017-02-22谢彦范英杰

商业会计 2016年23期
关键词:新常态培养模式

谢彦 范英杰

摘要:文章针对新常态经济对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环境的冲击,分析了新常态下会计教育理念的变化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部分重点高校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指出了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现实需求明显脱节问题,最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考核、教师评价等多方面提出了对新常态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会计教育理念 会计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关于会计教育理念的问题,近几年不同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永泽、池国华(2008)认为,会计教育理念的问题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缺乏“终身教育”等方面。张军、马元驹和叶陈刚(2010)认为,会计教育理念包括会计知识教育和会计价值教育两个方面,会计价值教育应当具有与以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法治、人权等为内容的人类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体系相一致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公正、诚信、廉洁、勤奋”。于玉林(2014)认为会计教育观念改革应当实施会计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栾甫贵(2013)将会计教育理念的涵义表述为:会计教育理念是会计教育工作者在会计教育过程中所应传授的理性认识及观念体系。这一定义可以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理解。会计教育理念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资金运动为核心的理念体系,会计教育理念具有宽广的外延空间,只要存在会计教学和教育,就必然存在会计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教育与教学、学历教育 (全日制)与继续教育(在职、非全日制)、会计教育与非会计教育等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会计教育中(葛敬东,2009)。

从以上的研究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教育理念的解释虽然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看,都认为会计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当有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但是,在会计教育环境变迁的背景下,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会计教育理念的研究尚且不足。

一、新常态下的会计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理念不是静态的观念,应当随着我们所面临的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扩展其外延空间。因此,新常态下的会计教育理念的特点应该必须考虑新常态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的背景。

(一)树立以德育人的理念。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资源合理化、集约化配置中,准确、透明、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加重要,而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着广大经营者、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在对会计人才的教育中,必须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专业德育教育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塑造公正、独立的职业精神,形成诚信、廉洁、自律的职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以专业的精深和道德的诚信来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树立适应新常态市场经济需求的理念。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提供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会计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为市场所需要的、具有深厚专业知识的职业者。在新常态经济下的企业发展机遇和价值增长,来源于消费需求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方式转变等,这一系列的变革,对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的参与者之一,其职业能力也必须能为企业管理服务。在新常态经济下,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也要不断扩展,职业价值正从单纯的会计技术核算向价值管理转变,从合规性治理向经营性治理和风险管理转变。会计教育也要适应这一转变,对会计人才培育目标不仅是会计核算类人才,更多的应当是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会计管理人才。

(三)国际化教育理念。在新常态下,中国对外开放出现新特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中国与沿线各国在基础设施、贸易以及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互利合作,利益共享。新常态下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必然促进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积极参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在这一进程中,会计的发展要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互联互通建设的需要,加强行业的国际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四)绿色教育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在“新常态”的基调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正是对环境领域严峻形势的呼应,生态建设被列入中央治国理政的五大布局之一,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会计教育也应将“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计的绿色教育在生态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环境绩效评价、環境信息披露及报表分析等会计绿色课程的开发会成为会计课程教育新的发展趋势。

(五)互联网+的教育理念。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关于“互联网+”战略描述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国家层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经济发展云时代的到来,云时代的企业是信息化企业,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是财务信息化,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步。云时代下,各种知识快速折旧、经营环境快速变化、信息平台快速升级、管理机制加速转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作为创新型会计人才,必须应对新技术层出不穷、管理诉求的千变万化,做到既熟悉会计实务,又掌握信息技术。

(六)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经济进入新常态,就意味着创新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意味着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新常态下会计创新人才,需要具有专业性、智能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制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培养懂业务、会管理、熟练运用管理软件工具处理业务、擅长沟通表达、思维积极活跃,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精神,卓越的管理组织能力及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

二、新常态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之下,必须明确会计教育新常态人才培养目标,不盲目追求人才培养数量,而更看重人才培养质量;从培养一般会计人才为目标,向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目标转变。在新常态经济的会计教育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具备专业性、智能性、环境友好性等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

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IFAC)的会计教育准则,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技术胜任能力”。因此,新常态下的会计人才也必须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能力。

(一)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基本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两个方面。基本专业技能包括:会计核算能力,成本管理核算会计、审计能力、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管理技能包括: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下,财务和会计工作应以战略为导向,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管理、产品管理、市场营销、投资及资产管理等经营活动,强化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理。掌握相关的管理技能的目的是使会计人才具有更为宽广的商业视角,熟悉各国法律、税务环境、商业环境,在全球视角下进行战略思维、治理和风险管理、行业观点、市场及顾客导向、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职业技能。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

(三)职业道德能力。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伦理原则。职业态度包括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职业伦理原则包括将廉正、客观、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谨慎性、保密和专业行为等伦理原则充分运用到审计过程出现的道德困境中,并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三、国内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笔者选取了上海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三所高等学校,分别代表了国内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对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较好水平。通过查阅相关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从上述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诸多方面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雷同化。这三所高等院校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从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实务工作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这种目标的定位充分体现了会计应用型学科的特点,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更看重会计技术的实务性功能,即会计核算功能,而忽视对会计人才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具备会计人才的“高级”特征。

(二)不同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点。上海财经大学属于国家重点财经类院校,从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看,更注重专业主干课程的精细化教学,主干课程均分为两个学期连贯性排课,如:中级财务会计I(第二学期),中级财务会计 Ⅱ(第三学期),高级财务会计I(第四学期),高级财务会计Ⅱ(第五学期),财务管理学I(第六学期),财务管理学Ⅱ(第七学期)。

山东大学属于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传统的注重人文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院校,从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看,开设了较多的经济管理类和人文教育类专业选修课程,如项目管理、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文献阅读与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等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海洋专业的重点工科院校,其开设的会计专业课中更注重计算机会计系统课程的连贯性学习,分为计算机会计系统I(4学分)、计算机会计系统Ⅱ(3学分)、计算机会计系统Ⅲ(2学分)。此外,开设的较多专业选修课程更侧重财务管理类课程的延伸,如财务报表分析、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控制、薪酬体系设计、财务制度设计、营运资本管理、财务管理案例、资本运营实务等课程。

(三)缺少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教育的课程。这三所高等院校的开设课程看,无论是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还是工科院校,均未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教育的课程。根据葛敬东(2009)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30所高校的会计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调查有9所院校未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教育的课程,有近1/3的院校对此课程未予重视;其中即便开设此类课程的也都作为零星散布的选修课。

(四)会计实践课程设置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高等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尚未列出专业实验课程,如: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实践课程主要是两部分,社会实践课/课外学习与实践(军训、学期社会实践、计算机水平测试)11学分;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12学分。二是已经设置了专业实验课,但是实验课开设的课程数和学时不足,如:中国海洋大学会计模拟实验只占到4学分。在山东大学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介绍中,列示了专业实践的内容和专业实习的内容,但是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设置中专业课中只开设了三门实验课:中级财务会计实验课(16学时)、财务管理学实验课(16学时)、审计学实验课(16学时),三门实验课的学时数占到会计专业课总学时的5%。

(五)人才培养方案与的市场现实需求明显脱节。现行培养模式的明显缺陷是高校提供的会计人才与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知识技能需求存在明显脱节。近年来从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职情况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工作是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岗位,其主要具备的能力是专业核算能力。几乎对进一步利用知识体系理解报表、分析报表背后的内涵及制定决策的工作价值没有选择。这说明一方面毕业生们对此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深,且在更高更广视角上利用会计知识协同其他部门的能力方面是欠缺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专业培养目标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高附加值会计工作的人才方面有待提高。从普遍情况看,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存在比较大的缺口,现行培养模式下提供的会计人才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普遍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现象,执业能力欠缺,知識结构陈旧且极不均衡以及就职岗位层级偏低等问题的表现比较突出。

四、新常态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的课程设置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博雅教育的观念,强调知识宽泛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共同发展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除了系统学习会计核心课程以外,在通用技能培养方面,开设商业环境、信息技术、法律、税务、经济、金融、管理乃至国际准则等一些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这样才能拓宽知识层面,开拓视野,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格素质,相应开设人文艺术修养、商业沟通与谈判、领导影响力等职业技能课程,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道德素质教育,相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职业伦理教育等课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有效防止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新常态下的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现场式教学以及分析案例等多種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讲解、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试验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等模块,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嵌入通用能力的锻炼,利用学生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胜任能力。

(三)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考核体系。 要改革考试体制。在考试形式上要鼓励多样化原则,采用笔试、论文答辩、案例报告、实验模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在考试总成绩计算上要体现能力培养导向原则,避免对学生的考察重理论、轻实务,重考试成绩、轻能力锻炼的现象,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的每个重要环节都要计算得分,如学生自主讲课环节得分、学生案例汇报环节得分、学生论文答辩得分、学生实验模拟环节得分、学生课后作业环节得分等。在考核的内容上,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四)倡导多元化的教师评价机制。多年以来,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大多实行以“论文定终身”的评价机制,根据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来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且也将论文等级作为评聘高校教师职称的依据。这种对高校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导致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下降,而从影响了会计教育的质量。

鉴于此,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将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践水平三者有机结合,并扩大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对教师评价的影响度。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关注高校教师到校外其他高校参观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活动,聘请会计实务界的高端会计人才来校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等实践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开展这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实务界人士之间的交流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2]张军,马元驹,叶陈刚.遵道才能得路——论会计的价值教育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3]于玉林.会计改革观念改革要先行[J].会计之友,2014,(32).

[4]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

[5]葛敬东.会计课程设置的乱象与统整——基于30所高校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的调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6).

[6]杨爱君,张玉华.基于就业问题的会计本科教育效果调查研究——以2010年山东省高校实践调查为证据[J].会计之友,2011,(10).

[7]刘爱英.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8]王越,万经花.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2016,(8).

作者简介:

谢彦,女,管理学硕士,青岛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范英杰,女,会计学博士,青岛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新常态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