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内涵评述

2017-02-22沈弋徐光华

商业会计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评述企业社会责任

沈弋 徐光华

摘要:企业慈善捐赠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从企业慈善捐赠的理念出发,系统地回顾了企业慈善捐赠的概念,以及其在多种理论视野下的不同内涵,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和评论。研究对理解企业慈善捐赠的内涵以及相关文献脉络有一定的梳理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慈善捐赠 企业社会责任 评述

一、背景

2015年6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符合环保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数量约为300家。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60万个,比2013年度增长9.7%,且全国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超过3万个。社会团体30.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9万个,基金会4 044个,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6.2%、13.3%和13.9%。”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慈善法》,这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慈善捐赠也已经成为企业家无法回避的话题。

二、企业慈善捐赠的概念

大部分关于慈善捐赠的研究都没有提到慈善捐赠的概念,Gautier和Pach(2015)在回顾了过去将近30年162篇学术论文后发现,只有17%的论文阐述了他们对慈善捐赠的定义的理解,而事实上,学术界对于慈善捐赠的定义并不一致。按照Gautier和Pache的归纳,慈善捐赠的概念从“利他”到“利己”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慈善捐赠被认为是一种对公共的无私承诺,是一种公共商品(Common Good),这是最为纯粹的“利他”型慈善捐赠概念,是一种超越经济利益的给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形式(Carroll,1991)。其次,慈善捐赠被认为是对其所处环境的投资(Community Investment),持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慈善捐赠虽然在短期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负向的影响,但是从长期看,依然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Davis,1973)。最后,慈善捐赠也被认为是一种市场手段(Marketing),例如,Murray等(Murray and Montanari,1986)就认为,慈善捐赠可以成为公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帮助企业满足某些特定的公共需求,因而慈善本身就是一种市场手段。

虽然从文献的角度,可以将慈善捐赠的定义分为以上三类,但并不是说慈善捐赠只可以被分为这几类,以上的三个定义更多地是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慈善捐赠的内涵,同一个捐赠事项,可能是一个企业市场运作的一部分,但毕竟慈善不是企业进行市场运作的唯一选择,因此一个企业选择慈善作为市场运作的途径,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利他”的偏好和慈善之心。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内涵

根据沈洪涛(2005) 的考据,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The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现在的斯坦福研究所国际公司SRI International, Inc.,简称 SRI)的一份内部文件称,利益相关者是指 “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在此之后,Freeman(2010) 曾提出过一个关于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他认为“一个组织里的相关利益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显然这是一个对于利益相关者较为宽泛的定义,这样的定义虽然可以广泛地涵盖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各种形态,但是也模糊了概念应有的聚焦作用。一个企业的运营,必然导致其周围的各种人群都受到其影响,那么按照Freeman的定义,这些人都是利益相关者,但反过来看,哪些又不是利益相关者呢?显然,过于宽泛的定义无法将利益相关者真正有效地从总人群中区分出来。

与宽泛定义相对应的,是Carroll(2014) 提出的相对狭义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企业与之互动并在企业里具有利益或权利的个人或群体”,这一定义里强调了利益相关者应具有对标的企业潜在的“利益”诉求,以及对“权利”的要求。

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手段,并且,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基于企业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数据,Jia和Zhang(2014) 的研究发现,在IPO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慈善捐赠带来的效应有所差异。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学者理解慈善捐赠的后续效应提供了一个宽泛的基础性视角,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的“非主营业务”,其存在与企业理性经济人假设相悖,必然是受到了某些利益团体的驱动,而其结果也必然反映了相应利益团体的诉求和反馈。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利益聚焦在固定的利益群体上,进而能够合理地判断相应利益团体可能产生的反馈。综上,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慈善捐赠不仅仅是利他之心的一种反映,同时也被赋予了企业平衡多个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内涵。

四、制度理论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内涵

虽然学界很早就意识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必然受到其所在地制度环境的影响,但具体到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并不多。Jones(1999) 较早地建立了一个制度环境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理论框架,该研究认为,社会文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公司盈利状况等都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Campbell( 2007) 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包含了国家法律、行业自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社会道德水平、工会组织以及交流通畅程度这六个方面,并认为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会影响企业在不同国家的慈善决策。在一个强势且运行良好的管制范围内,政府将会釆取积极的鼓励措施,如免税政策等,引导企业积极地参与慈善活动。存在健全而有效的行业监管,特别是当政府支持行业自我治理的条件下,企业更可能采取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非营利组织、媒体、学校、工会等组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普遍预期和关注情境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更高。

基于上述Campbell提出的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的制度环境对于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可以看到,国家法律、行业自律和独立第三方监督在我国都相对缺位,只有政府是比较明显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之前就有学者指出,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由于财力所限,提供的公共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公共需求,因而政府更倾向于要求其辖区内的企业履行捐赠等企业社会责任(Dickson,2003)。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就曾公开发出要求,希望企业进行捐赠以缓解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公共產品供给的短缺情况,并且,在地震10天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向市场披露其捐赠的情况(Zhang et al,2010; Jia and Zhang 2011)。由此可见,在制度安排下,我国政府成为推动企业慈善捐赠最重要的力量,而慈善捐赠也被赋予了政企利益纽带的经济内涵。

五、研究展望

虽然现有文献对慈善捐赠的“前因后果”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为外界所关注的一项,也应该成为公司战略的一环。现有研究大都将慈善捐赠作为一个单独的战略来考虑,例如,将慈善捐赠看作是公共关系管理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于构建更好的政企关系,但是,从更宏观的背景看,公共关系也是公司整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公司其他经营战略需要形成相互的支撑,才能为公司整体提供价值,那么,慈善捐赠与其他战略之间是否/如何形成战略间的支撑?慈善捐赠又是否会影响别的战略的执行?这些因素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次,慈善捐赠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本文研究了同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慈善捐赠与税收贡献之间的关系,而主流文献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还包含了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以期拓展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理解。

第三,现有对慈善捐赠的研究大都以企业视角为基础,事实上各类慈善基金会以及NGO组织也日益增多,那么,各类慈善组织的兴起是否会对企业层面的慈善捐赠产生影响?专业的慈善组织在“慈善的竞争”中是将企业挤出,还是提供更专业的慈善捐赠服务,导致企业更愿意捐赠?这些问题也有待后续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 2016年3月我国第一部慈善法正式出台,这一法律的颁布和执行,会对我国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有怎样的制度性影响,也是后续亟待跟踪研究的课题。

综上,企业慈善捐赠不单内嵌在公司战略和经营中,也与社会制度、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这些都有待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Z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J L.Why would corporations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s?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 (3): 946-967.

[2]Carroll A B.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1991,34 (4):39-48.

[3] Carroll A B, Buchholtz A K. Business and society:Ethics,sustainability,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M].Nelson Education, 2014.

[4]Davis K.The case for and against business assump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3,16 (2):312-322.

[5] Dickson B J. Red capitalists in China: The party, 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prospects for political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6]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7] Gautier A, Pache A.Research on corporate philanthropy:A review and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5,126 (3):343-369.

[8]Jia M, Zhang Z.Agency costs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ic disaster response:the moderating role of women on two-tier boards–evidence from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1,22 (9):2011-2031.

[9] Jia M,Zhang Z.Donating money to get money:The rol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 in stakeholder reactions to IPO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4,51 (7):1118-1152.

[10]Jones M T.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9,20 (2):163-179.

[11] Murray K B,Montanari J B.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he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 Integrating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the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 (4):815-827.

[12]Zhang R,Rezaee Z,Zhu J.Corporate philanthropic disaster response and ownership type: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response to the Sichuan earthquake[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0,91 (1):51-63.

[13]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分析[D].博士学位论文,2005.

猜你喜欢

评述企业社会责任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试论零售商“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评析与完善
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