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及耐药分析

2017-02-22沈安妮张启贵陈雪礼

医学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烧伤耐药

沈安妮 张启贵 陈雪礼

摘要: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药敏结果,探讨其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烧伤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采集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120例烧伤患者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药敏结果,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多黏菌素B、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结论 烧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者应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用药,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耐药

烧伤感染是烧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烧伤感染中的85%是医院感染,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往往由于较长时间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在众多的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E)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今年已成为烧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PAE对临床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引起的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随着致病菌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不断地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检测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了解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敏情况,研究其耐药情况,我们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这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烧伤患者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标本来源来自我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就诊的120例烧伤患者,其中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35.6±8.7)岁。

1.2细菌鉴定 把采自烧伤患者创面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与麦康凯平板,置35℃培养箱中培养24~48 h,对生长出疑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菌分纯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鉴定。

1.3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推荐的程序进行,按NCCLS标准解释药敏试验结果。超广谱的B-内酰胺酶(ESBLs)测定:采用NCCLS推荐的ESBLs初筛和表型确定试验[3-4]。

1.4质控茵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1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中,敏感性最高的是多黏菌素B.敏感率达93.33%;妥布霉素、氨曲南、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次之,敏感率分别为88.33%、83.33%、82.50%、78.33%。敏感率最低的抗生素是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1.67%和4.17%,见表1。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属于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在外科疾病中烧伤患者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疾病,是烧伤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及抗菌药物作用下是会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感染。随着国内外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再加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天然耐药与获得性耐药特点,使得今年来耐药菌株逐年增加,给临床医生治疗过程带来诸多困难。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较为复杂[3],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①产生了抗菌药物修饰酶或抗菌药物灭活酶,如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D-内酰胺酶等。D-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碳青酶烯、质粒介导酶水解酶等,主要通过D-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诱导产生介导质粒可通转导、转化等方式在细菌菌种间传递,产生产生耐药性,这也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细胞膜屏障和主动外排,限制抗菌药物到达靶位发挥。③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使抗菌药物失去抗菌作用。④外膜通透性降低,如外膜蛋白OprD2是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4]。

为了方便指导指导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不断地对致病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和总结,我们对来自本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的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药敏实验,并对敏感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1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中,敏感性最高的是多黏菌素B.敏感率达93.33%;妥布霉素、氨曲南、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次之,敏感率分别为88.33%、83.33%、82.50%、78.33%。敏感率最低的抗生素是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1.67%和4.17%。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妥布霉素、氨曲南、奈替米星等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抗菌活性,这几种药物可以作为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治疗选择的抗菌药物。本文还发现亚胺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性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抗菌活性也强,但耐药率正在逐漸上升[5],其药敏实验耐药率已达到25%,本研究还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如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已超过90%。

今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和不合理使用,至使PA耐药率逐年增加,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和自然界,长期定植于人体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致病,它是医院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尤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烧伤患者在临床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应注意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创面干燥,防止创面感染[6];对医护人員应加强无菌观念和操作,同时应通过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为控制感染争取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张若文,王璐,姜焱硕,等.烧伤病房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3163-3165.

[2]闫沛,李武平,周琴,等.烧伤创面病原菌定植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194-197.

[3]闫玉玲.烧伤患者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101株耐药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6):106-107.

[4]李学如,孟涛,王艳,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004,25(3):105-108.

[5]陈越,孙景勇,倪语星,等.2012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3):199-204.

[6]刘树华.2010-2013年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1):81-84.

编辑/翟辰万

猜你喜欢

铜绿假单胞菌烧伤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阿米卡星雾化吸入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2010~2014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