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安钦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经验举隅

2017-02-21赵强焦安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赵强++焦安钦

【摘要】焦安钦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多由“湿热、血瘀”所致,通过整体辨证,主张以清热利湿、行气通淋为主,兼以行气活血、调补脏腑,标本兼顾治疗泌尿系结石每获良效,现将焦安钦教授诊治泌司法尿系结石的经验进行整理,以飨同道。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石淋;辨证施治;清热利湿

【中圖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1-0054-03

Abstract:

Keywords:

焦安钦教授从医30余年,对各类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诊疗,也积累了较成熟的诊治思路。现将焦安钦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经验整理报道如下。

1病机关键为湿热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淋证-石淋”范畴,《中藏经》记载:“砂淋者,脐腹中隐痛,小便难,其痛不可忍,须臾,从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1]。古代医家大多认为该病系肾虚下焦有热所致。巢元方认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出:“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并皆治之。”邹云翔教授认为石淋的病理变化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另外,邹老还强调瘀热阻滞在石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时振声老师亦认为泌尿系结石主要因湿热下注,煎熬尿液所致,主张从清热利湿论治;颜德馨教授认为该病多因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强调从本虚标实论治[2]。焦安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湿热与血瘀”是为泌尿系结石发病的两大重要病理因素。

2辨证治疗审部位

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多见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肾结石始于超饱和尿中的一个结晶核,继而发生结晶生长,最终聚集成肉眼可见的结石[2]。在此过程中,尿晶体物质过饱和状态的形成和尿中结晶形成抑制物含量的减少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结石多发生在肾盂肾盏内,容易造成泌尿系梗阻,持续梗阻终将导致一系列肾梗阻性病变,如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而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多原发于肾脏,其成因、成分与肾结石相似。结石停留在输尿管时间过久,易损伤输尿管粘膜造成溃疡及炎性纤维增生,引发病变。

焦安钦教授认为,石淋是由于饮食不节,或先天禀赋有异,导致湿热内生,郁而化火,灼伤阴液,煎熬津液结为砂石;也可由热淋、血淋、气淋等其他淋证迁延不愈发展而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与输尿管,结石滞留于肾者,多由于肾虚有热,灼伤阴津,熬尿成石;结石积于输尿管,则多由于血瘀阻滞气机,导致气化不利而成。焦安钦教授在临床上主张整体辨证,分部论治,即结石固着于肾脏者,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同时兼以鼓舞肾气,以增加肾盂压力,有助于结石往输尿管迁移并排出,自拟肾石1号方治疗;结石已经下移于输尿管者,则在清热利湿通淋的基础上,重视调气活血、通淋排石,自拟肾石2号方化裁。

肾结石,多由于平素进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司,痰湿内生,久而化热,导致湿热蕴结,灼伤阴津,熬尿成石。故治疗上当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佐以调补肾气、理气活血,自拟肾石1号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15g,冬葵子15g,鸡内金15g,通草3g,地龙12g,莪术12g,赤白芍各15g,川牛膝15g,菟丝子20g,川楝子10g,滑石15g,车前子15g(包), 甘草6g)加减治疗。肾结石多因下焦湿热蕴结,故以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鸡内金消积化石,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鸡内金为鸡之脾胃,中有瓦、石、铜、铁皆能消化”,合之为溶石、化石、排石之专药;配伍石韦、冬葵子、滑石、车前子、通草利尿通淋,有“增水行舟”之意,以助排石;湿热久蕴,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故以川楝子、白芍疏肝行气,配伍地龙、莪术破血逐瘀;川牛膝性善下行有助于结石的排出;菟丝子配伍川牛膝补肾气,助气化。

输尿管结石,多由于湿热郁阻,血行不畅,形成血瘀,阻碍气机正常运化,日久不能排出则易于嵌顿于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处,治疗更为困难。焦安钦教授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取“增水行舟、利尿排石”之意,主以利湿通淋,辅以调气活血、软坚化积,并以此为原则拟肾石2号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20g,木香9g,车前子30g(包), 地龙15g,莪术12g,王不留行15g,枳实12g,川楝子10g,滑石15g,通草3g,冬葵子15g)加减治疗。结石积于输尿管,阻滞不通,予以金钱草、海金沙、通草通淋排石,其中金钱草经现代西医药理学研究表明[3],其可以引起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输尿管蠕动增强,尿量增加,对输尿管结石有挤压和冲击作用,促使输尿管结石排出;配伍石韦、车前子、滑石增强利尿通淋作用;气行则水行,“血不利则为水”,故以木香、枳实、川楝子行气,地龙、王不留行、莪术活血,共奏行气破滞、消积利水、通淋排石之功。

根据患者病情,亦可在其基础上随症加减。若出现肉眼血尿,加大蓟、小蓟凉血止血;若小腹刺痛,加元胡、沉香行气活血止痛;若胸胁胀满,加白芍、枳实疏肝理气。

3病案举隅

患者王某,男,18岁,2016年7月6日初诊。主诉:发现左侧输尿管结石4月余。患者自述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剧烈疼痛,排尿不畅,无肉眼血尿,于济南军区总医院就诊,行泌尿系彩超,结果回示:左侧输尿管结石。曾行经尿道膀胱镜激光碎石术,术后好转。14d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剧烈,于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就诊,行泌尿系彩超,结果回示:左侧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左肾轻度积水,结石大小约0.6cm×0.4cm,未行特殊治疗。现自行口服“肾石通颗粒”、“排石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未见明显效果。就诊时症见:左侧腰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无下坠感,无肉眼血尿,小便酱油色,自觉发热,纳可,眠差,大便调,余无明显不适。舌暗,苔薄黄,脉滑。综合脉证,中医诊断:淋证-石淋。治以清热利湿,行气通淋,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15g,冬葵子15g,鸡内金15g,通草3g,地龙12g,莪术12g,赤芍15g,白芍15g,菟丝子20g,川楝子10g,滑石15g,车前子15g(包),桑寄生15g,川牛膝30g,川续断15g,甘草6g。7剂,水煎服。辅以中成药:八正片、银花泌炎灵,清热利尿通淋,配合中药服用。并嘱患者平素多饮水,多运动以利结石排出。

2016年7月13日二诊,症见:疼痛感减轻,痛处下移,无尿频、尿急,尿涩痛,小便色清,纳眠可,大便日行3~4次,质软。舌红,苔薄黄腻,脉滑。调整前方,去桑寄生,加淡竹叶10g,继服7剂,中成药继服。

2016年7月20日三诊,结石已排出,无腹痛,无腰痛,小便色清,排尿涩痛,无尿频、尿急,纳眠可,大便调。舌红,苔黄,脉滑。结石虽已排出,但体内湿热并未完全清利,继服中成药,辅以清热利湿。

按:本例患者初诊时,自觉发热,小便色深,是因体内下焦热盛,故以石韦、滑石、通草、车前子,其性寒以清除体内郁热,利湿通淋;配伍鸡内金消积化石,冬葵子利水排石;左侧腰部持续隐痛,是因结石阻滞,气血不畅,故以赤芍、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病情日久,耗损肾气,故以桑寄生、川牛膝、川续断补肝肾、助气化;川牛膝还具有引药下行,通淋排石的作用。复诊时痛处下移表明结石移动,有排出倾向。故继服前方以利水排石,加用淡竹叶清心降火利尿,清利小肠,利于输尿管结石排出。中成药八正片、银花泌炎灵,主以清热利湿通淋,辅助排石,因此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4讨论

泌尿系结石的常见症状是腰痛和血尿[4],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和绞痛,疼痛后多出现血尿,或有排石现象。焦安钦教授认为泌尿系结石多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发病多由于湿热蕴结,形成血瘀,阻碍气机,以致气化不利而发为此病。焦安钦教授在临床上,抓住“湿热、血瘀”这两大致病因素,以“分部论治”为主要思路,四诊辨证,以肾石1、2号方为基础,灵活化裁,主以清热利湿通淋,或辅以益气补肾,或辅以行气活血,标本同治,大大提高了其临床治愈率,而且无创伤、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39-340.

[2]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9-781.

[3]周德生,胡华.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速查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20.

[4]张军会,杨淳.中医辨治肾结石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3):447-448.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结石
微创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预防泌尿系结石尿管相关性感染护理策略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
分析应用泌尿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分析
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对比
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