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状况分析

2017-02-17米艳丽韩慧君石国帅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社区卫生全科

米艳丽,韩慧君,石国帅

·论著·

·数据研究分享·

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状况分析

米艳丽1*,韩慧君2,石国帅3

目的 通过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资料,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系统中的门诊诊疗日志,对近5年的门诊就诊例次、性别、年龄、主要就诊病因、转归类型、就诊类型、医疗费用支付类别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门诊就诊例次分别为62 428、110 957、136 133、156 062、167 942人次,5年的逐年增长率分别为:77.74%、22.69%、14.64%、7.61%。2011—2015年患者的性别比基本保持稳定,男性约占40.00%;年龄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60~69岁位居第一,约占总例次的30.00%,其次为50~59岁、30~39岁、70~79岁、40~49岁;第一诊断位列前2位的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占13.00%)和高血压(约占9.00%),其次为支气管炎、骨关节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各约占5.00%;转归类型为约98.00%的患者就诊后选择回家;患者的就诊类型以复诊为主,约占90.00%;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以社保卡为主,约占70.00%。结论 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社区老年居民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将针对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支气管炎、骨关节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开展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在分配医疗资源和培训医生时对上述方向予以优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且切实做到持续健康管理,在推行的分级诊疗制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卫生中心;门诊病人;疾病谱

米艳丽,韩慧君,石国帅.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96-199,205.[www.chinagp.net]

MI Y L,HAN H J,SHI G S.Status of outpatients of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11 to 2015[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7,20(2):196-199,205.

2015-09-1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下称《意见》)。《意见》将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虽然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刚刚起步,且未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2];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应从哪些方面尽快着手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迎接分级诊疗制度,因此本研究通过对2011—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就诊例次、年龄构成、疾病谱构成、医疗费用支付类别等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发现辖区居民的诊疗需求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应提高的疾病诊治能力,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常营乡政府提供的数据,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辖区面积9.3 km2,是北京市回族人口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常营辖区有1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86 736人,常住人口(居住时间>半年)56 925人(65.63%);本区户籍人口22 232人(25.63%),流动人口64 504人(74.37%);60岁及以上老年人9 205人(16.20%)。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2011年21名,2015年增为27名。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生工作站电子系统中的门诊诊疗日志,对2011—2015年门诊患者的就诊例次、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主要就诊病因、转归类型、就诊类型、医疗费用支付类别进行分析。主要就诊病因依据就诊的疾病诊断进行确定,若患者有超过1个诊断,以第一诊断作为主要就诊病因。所有疾病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3]进行分类。每例独立ID患者按每种疾病就诊1次计为该病种1例次的就诊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导入Excel表,然后用SAS 9.2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年门诊接诊量从2011年的62 428例次增加到2015年的167 942例次,5年逐年增长率分别为:77.74%、22.69%、14.64%、7.61%。5年中患者的性别比基本保持稳定,男性约占40.00%(见表1)。此外,年龄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2011—2015年门诊就诊的患者中,60~69岁位居第一,约占总例次的30.00%,其次为50~59岁、30~39岁、70~79岁、40~49岁(见表2)。

分析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主要就诊病因,结果显示疾病谱非常广泛,疾病种类多达数百种。2011—2015年第一诊断位列前2位的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占13.00%)和高血压(约占9.00%),其次为支气管炎、骨关节病、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各约占5.00%(见表3)。

进一步分析2011—2015年门诊患者就诊后的转归类型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就诊后选择回家,约占98.00%(见表4);患者的就诊类型以复诊为主,约占90.00%(见表5);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多样,以社保卡为主,约占70.00%(见表6)。

表1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性别构成〔n(%)〕

表2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年龄构成〔n(%)〕

表3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主要就诊病因构成〔n(%)〕

表4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转归类型构成〔n(%)〕

表5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就诊类型构成〔n(%)〕

表6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类别构成〔n(%)〕

3 讨论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的年龄构成显示,社区门诊各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就诊人次,反映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满足各年龄段人群医疗需求的能力,发挥着医疗体系“守门人”作用。

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主要就诊病因包括了绝大多数系统的疾病,疾病种类较多,但以老年人的慢性病为主。该结果与北京[4]、内蒙古[5]等研究结果一致,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社区最常见的疾病,提示慢性病的社区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对全科医疗的大力发展,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诊疾病种类较多反映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基层首诊和疾病康复的能力。

从门诊患者的转归类型来看,转归结果主要是回家,说明大部分患者的医疗需求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满足。门诊患者的就诊类型主要为复诊,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居民患病主要以慢性病为主,这也与门诊患者疾病顺位结果一致,另一方面反映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基本是辖区的固定居民。

门诊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类别主要为社保卡,一方面说明社区较好地承担了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说明医保政策对引导居民首诊到社区就医起到一定作用。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见2011—2015年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患者逐渐增多,但主要接诊疾病种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目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群以在上级医院已经明确诊断来社区医院复诊取药为主,例如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故针对这一人群社区医生应发挥能连续接触患者的便利,做到从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上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慢性病患者形成健康的行为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传播到家庭成员,进行一、二级预防,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群除了慢性病患者还有一些是各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的患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泌尿系感染、骨关节病等,而一般较严重的疾病均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就诊,而上转的疾病中有些是可以在社区进行治疗管理,例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因社区医务人员诊疗知识及能力欠缺而只能上转患者;为方便患者就诊,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可以增加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外的其他系统常见病的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诊疗能力[6-7]。故在培养医务人员提高其诊疗技术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方面,一应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二应加强慢性病的诊疗及规范管理,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开发诊疗及转诊指南与临床路径,与三级医院合作协同管理慢性病患者。此外也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目前年轻人普遍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的发病年龄前移,预期未来老年人群的慢性病防控压力会持续增长,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其易接受的互联网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而对于老年人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可以通过健康大课堂以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进行自我管理,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几年的发展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医疗与康复服务,为了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及时制定详细的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转诊标准和指标,出台分级诊疗规范和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路径指南,建立合理规范的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转诊流程、医疗文书及保障措施,建立转诊患者反馈机制。此外还应解决全科医生匮乏的问题,本研究数据显示,2011—2015年门诊接诊量呈递增趋势,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从2011年的21名增到2015年的27名,仅增加了6名,人均每个工作日接诊患者数从30余人增加至80余人。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希望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从而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作者贡献:米艳丽、韩慧君进行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米艳丽、石国帅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米艳丽、韩慧君、石国帅进行论文撰写。

本文无利益冲突。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5〕70号.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eatm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Z].Guidance issued 2015 No.70.

[2]王虎峰,元瑾.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2(1):11-13. WANG H F,YUAN J.Probe of releva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iered diagnosis and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J].China Medical Administration Sciences,2015,2(1):11-13.

[3]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Department of Health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WHO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enter.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application guide[M].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3.

[4]李春玲,李盼.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常见病种类及用药情况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133-135. LI C L,LI P.Investigation of Baizhif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mon types of diseases and medication[J].Chinese Modern Drug Application,2011,5(4):133-135.

[5]姜艳,姜波,张秀玲.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的大庆模式[J].现代医院,2008,8(4):106-107. JIANG Y,JIANG B,ZHANG X L.The Da Qing mode of guiding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healthcare by three grade hospital[J].Modern Hospital,2008,8(4):106-107.

[6]张宇林,毕嘉璥,李静,等.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住院患者的疾病病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64-366. ZHANG Y L,BI J J,LI J,et al.Analysis of disease spectrum of inpatients in Desh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13(4):364-366.

[7]邱艳,任文,刘颖,等.城乡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1):3787-3791. QIU Y,REN W,LIU Y,et al.The features of patients of general practice outpatient clinic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31):3787-3791.

(本文编辑:贾萌萌)

Status of Outpatients of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11 to 2015

MIYan-li1*,HANHui-jun2,SHIGuo-shuai3

1.BeijingChaoyangDistrictChangy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Beijing100024,China2.DepartmentofEpidemiologyandHealthStatistics,InstituteofBasicMedic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choolofBasicMedicine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005,China3.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Beijing10073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MIYan-li,Attendingphysician;E-mail:746394359@qq.com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ata of outpatients visiting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from 2011 to 2015,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rds was conducted for all patients who visited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2011 to 2015.All records were stored in the Outpatient Physician Workstation Electronic System of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during the five years,including outpatient visits,gender,age,spectrum of disease,types of outcomes,type of visit,and methods of payment for expense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outpatient visited from 2011 to 2015 were 62 428,110 957,136 133,156 062 and 167 942,respectively,with year-on-year growth rates of 77.74%,22.69%,14.64%,7.61%.During the five years,the patients′ male-to-female ratio(about 40.00%) as well as the patients′ age structure were basically stable.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outpatients were in 60-69 years(about 30.00%),followed by 50-59 years,30-39 years,70-79 years and 40-49 years.In terms of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diseases,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ranked first(about 13.00%),hypertension ranked second(9.00%),and four diseases(bronchitis,osteoarthrosis,type 2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ranked third(each about 5.00%).Among all the patients,about 98.00% went home after the visit with regard to types of outcomes;about 90.00% of them visit for a previously diagnosed problem;approximately 70.00% of them paid the medical expense by social security card.Conclusion For Changy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elderly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the key service people,and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hypertension,bronchitis,osteoarthrosis,type 2 diabetes,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other common diseases are the major work,and these aspects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when allocating medical resources and arranging physician training program.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medical system by offering primary health care and subsequent management for resident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Outpatients;Spectrum of disease

R 197.1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7.02.015

2016-02-01;

2016-10-09)

1.100024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00005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流行病和卫生统计学系

3.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通信作者:米艳丽,主治医师;E-mail:746394359@qq.com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社区卫生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