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英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02-17楼璐铮

浙江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块化动态分层

楼璐铮

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英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楼璐铮

目的 探讨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英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75位卫生信息管理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对其英语教学采取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模块,动态调整的多元分层模式。四个模块均设置A(高级)和B(基础)2个班级教学。结果教学后听、说、读、写及总体分值较教学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教学后学习环境、学习资料、学习动力以及教学模式因素较教学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学习动力和教学模式对于成绩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但影响最为明显的还是教学模式。结论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教学确实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模块化 动态 多元教学 分层教学 有效输入

近年来,各医学类院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开设了中外合作相关专业,广受社会好评。能够成功进入外方(主要是北美等英语类国家)高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英文水平达到对方高校入学要求(如托福成绩79分)。这一硬性规定对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前的要求。托福均衡考查一个母语为非英语考生的听、说、读、写等4项综合能力。众所周知,目前国内英语教学注重阅读,其他三项能力的教学效果欠佳[1]。如何在1~2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写等综合能力,加强沟通交际能力[2],是保证中外合作项目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

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取得的学习成果,针对合作办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优化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本研究小组提出了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围绕“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4]、“动机学习理论”[5]以及“多元智能理论”[6],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实践“有效输入二语习得理论”[7],借助多元化、层次化、全方位的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多样化的认知、学习渠道,发掘其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促进多元智能的不断发展,达到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目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14级和15级卫生信息管理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75位、4位教师参与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每周学习26课时。课堂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模块进行,并做到交叉学习。阅读课堂以文本输入为主,兼顾口头概述表达。听力课堂以声音输入为主,兼顾口头表达。口语课堂以口头输出为主,兼顾听力和阅读输入。写作课堂以笔头输出为主,兼顾听力和阅读输入。4大技能班级设置A(高级)和B(基础)2个等级。教学初始阶段按照高考成绩和面试,进行初步分班。之后每隔2个月进行阶段测试,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实施动态调整。详见图1、2。

图1 学生基本信息

图2 学生入学高考英语成绩(分)

1.2 方法 动态分层多元模式的核心是对每一项语言技能的教学实行分层,同时做到相互协调、动态调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体现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的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结合、基础英语和高级课程的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等。由于模块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学习资料、学习动力、教学模式等四大块的综合作用,故本研究的假设认为四大因素均有可能对学生的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其主导作用的是综合因素,即教学模式。

1.2.1 滚动式动态分层 本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滚动制分级教学体系。依据新生入学测试成绩结合高考成绩,确定每个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模块所处的级别。例如学生的阅读较好,听力较差,则该生的听力模块加入B(层次较低)班学习,阅读加入A(层次较高)班学习。该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若听力提高显著可以升级到A班学习听力。

1.2.2 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为特点的网络计算机学习模式相结合,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8]。

1.2.3 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 终结性评估以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试和托福实考为主要形式。形成性评估指通过课堂内外活动记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平时小测验、课堂表现、书面及口语作业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监控和记录。通过这一系列形成性评估活动,教师清楚地了解到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听、说、读、写四个模块的教师开展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

1.2.4 基础型与拓展型相结合的课外实践 开展基础型课外实践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广播、英文媒体视听、外教讲座、阳光晨读等多种形式,组织拓展型课外实践活动。借助中美合作项目的授课计划,配合美国老师来校授课方案,学生轮流担任外籍教师的生活助手;参加各种形式的外语服务实践;组织暑期赴美夏令营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教学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教学前后各项英语成绩的比较 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测验,教学期间进行了多次阶段性测试(均采用标准化托福测试工具),监控学习效果,并进行动态调整,教学结束再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教学后各项分值较教学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1)。教学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4.57分,教学后平均成绩达到了80.53分,详见表1。

表1 教学前后各项英语成绩的比较(分)

2.3 教学前后李克特量表的比较 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群体调查,该调查问卷由40个利用5级李克特量表衡量的问题构成,分别对应学习环境(10个问题)、学习资料(10个问题)、学习动力(10个问题)以及教学模式(10个问题)。每个项目最高分为50分,收回有效问卷75份。结果显示,教学后四项因素较教学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详见表2。

表2 教学前后李克特量表的比较(分)

2.4 成绩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找到成绩提高的真正原因,验证本研究基本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分析各变量对因变量(成绩)的影响因素,回归统计发现R平方达到了0.48,可以适用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料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学习动力和教学模式对于成绩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但影响最为明显的还是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对学生的英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3 影响学习者相关因素多元回归检验结果

3 讨论

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英语学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创新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思想与理念的转变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教师,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教学团队积极学习研讨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9],领会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和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最大程度受益”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倡导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统一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之间的外语学习约定,明晰各自的角色与职责,确保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其次,保障教学有效进行的执行主体在于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改成效取决于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积极付出。本团队采取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合作等多种模式,努力提升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学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和专业指导老师直接参与英语教学。英语课程负责人有托福培训的工作经验,2位老师有海外留学经历,外籍教师是兼职的口语外教和教授专业课的美方教师。语言学习从英语课延伸到专业课上。

最后,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先决条件。经过2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在如何用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使分层的效果达到最佳化都进行了有益实践。在资料选择和时间安排上也作了成功的示范。

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极大扩展了原有的简单分层教学模式[10],综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英语分层教学不是一个根据英语总体能力分为A、B班的概念,而是细化为听力A、B班、口语A、B班、阅读A、B班、写作A、B班进行。分班的标准是听、说、读、写每一项的原有水平、潜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分成2个相互关联的班级。针对不同级别分别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促进语言习得的自然发展。A、B班在教学材料、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进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不同的针对性和特点。同时,动态的分级制度为学生提供了相互竞争的平台,由此带来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在动态分级教学的体制下,学生循序渐进,不进则退,在点滴中扎实提高英文水平。其次,模块化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还做到了教学体系中各个要素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结合,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基础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所有这些均贯彻实践了现代外语教学理念[11-12]。

虽然从以往的研究表明,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英文水平不是特别扎实的学生被分配到较低水平的班级,有可能影响学习积极性。但升降级制度的实行又让学生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实施的2年时间来看,总体上来说,模块化动态分层多元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加强听说写能力,巩固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医学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08,5 (1):4-10.

[2]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Gass,S.and Madden,C.(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New York:Newbury House,1985:235-256.

[3]Vygotsky L 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78:35-41.

[4]Jones M G.The Impact of constructivism on Education:Language,Discourse,and Meaning[J].American Communication Journal,2002,5(3):1-10.

[5]Gardner R C,Smythe P C.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ttitude/ Motivation Test Battery[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81,37(3):510-525.

[6]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M].New York:Basic Books,2011:134-137.

[7]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ew York:Longman,1985:13-17.

[8]杨永林,李鸣.一种数字化英语学习语料及其应用(下)[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1:7-13.

[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7.

[10]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

[11]Arnold J,Mc Fonseca.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4,4(1):119-136.

[1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53-79.

Module-based&Dynamically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Sino-foreign collaboration program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dule-based&Dynamically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Sino-foreign collaboration program.MethodsSeventy five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a Sino-American collaboration program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ly 2016.The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 in 4 modules, namely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The students were arranged in two classes:advanced class(class A)or preliminary class(class B)based on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each module.Results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scores of each skill test were significantly upgraded compared to tho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urse(P<0.01).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 and incentiv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the end(P<0.01).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s did not impact on the learning outcome significantly(P>0.05),while the incentive and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kills(P<0.01),the teaching method was particularly critical.ConclusionModule-based& Dynamically Stratified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ing outcome of students.

Module-based Dynamic Multiple teaching approaches Stratified teaching Effective input

2016-09-23)

(本文编辑:田云鹏)

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634)

310053 杭州医学院通识教育部英语教研室

猜你喜欢

模块化动态分层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动态
雨林的分层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