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新探

2017-02-16丁建安

关键词:奖励制度本科生高校

丁建安

摘 要:文章从当前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運行机制,并提出了优化本科生奖励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68-02

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教导学生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高校奖励制度是学风建设和学生培养的指挥棒。本科生奖励机制能否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不仅关涉学生个人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各项建设,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上取得巨大进步。依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围绕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高校本科学生教育和管理方面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学生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奖励项目的设置日趋科学、合理,逐渐形成覆盖面广、奖励受众多、正面激励作用突出等良性发展趋势。

普通高校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奖励项目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三个层级、四个内容。高校本科学生奖励项目的两个类型是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类,一般是指奖金和荣誉;三个层级是指国家级奖励、省部级奖励和学校级奖励;四个内容是指奖项设置的针对性一般涵盖奖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德、智、体、美所指的基本要求。目前高校本科学生最高等级的奖励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属于国家级别,奖金额度高、奖励对象明确,受到广大学生的热切关注。一些省市、部委根据本部门特点设置省部级奖励项目,包括荣誉奖励和奖金奖励两类,如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及省部级奖学金等,在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受到高度认可。高等院校自身也会依据财务预算、办学规模等情况设置校级奖学金项目,以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奖励。这些奖励项目,体现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追求,在学生中间较好地发挥了办学方针、学风建设和育人成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目前的学生奖励机制运行多年,学者对其研究也较为深入,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高校奖励机制发挥了正面激励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庸俗化、普遍化、物质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重奖金轻荣誉的倾向。物质奖励直接而又明确,荣誉奖励一般都只是名分,在学生中容易受到轻视。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奖励的结果非常看重,甚至一些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为奖励而学习,围绕奖励开展不当竞争,轻视奖项本身所带有的正面效果。第三,重先进轻总体的倾向。奖励一定是对优秀的学生颁发的,但对一些其他未能获得奖励的学生关注度不够。奖励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要根据学生奖励情况开展全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落选学生、未获奖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加关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认识,找到解决办法,最终获得成才机会。

二、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运行机制

高等院校本科生奖励制度一般是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按照由学生个人申报,学校认定、审批的工作流程及程序开展的。通过学校奖励机制,学生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培养目标的认同以及对全体学生的良好导向。

首先,高等院校学生奖励机制是学生自我肯定的过程。高等院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运行起点是加强对学生个体进步的激励。学生通过不同等级的奖励,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受到肯定与鼓励。

其次,高等院校学生奖励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认同的过程。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接收高校教育的结果,奖励机制是在学生中强化对教育目标认同的过程,也是树立学生树立自信,培养他们对自我肯定、对教育教学目标认同的过程。

最后,高等院校奖励机制是形成教育导向的过程。

通过奖励优秀学生,树立学习楷模和标杆,引导广大学生向先进学习,切实发挥群体带动功能。奖励机制是目标明确、特点突出的指挥棒,是巩固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

学生奖励机制的运行,是教育教学的结果反馈,也

是开展正面教育的过程。从高校奖励机制和体系的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高校本科生奖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奖励项目设置的协调性问题。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奖励项目的设置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开展,既要奖励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的突出进步,也要兼顾到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得以肯定和鼓励。既要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对在德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第二,高校奖励的获奖学生代表性问题。奖励项目的设置要具有典型代表性,要既能够选拔出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予以表彰和鼓励,也要兼顾到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切实努力达到的目标,既要把各方面表现确实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也要兼顾到普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第三,高校本科生奖励的时代性问题。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在奖项设置方面要更加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尤其是在学业方面能够做出创新成就的学生,要重点加以表彰。

三、优化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对策

教育部在开展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对学生奖励情况进行了一些基本指标设计,这些基本指标包括:学生获奖项目、获奖人数、奖项涵盖范围以及奖项的影响力。在评估数据统计中,不仅要统计学生获得校级奖励的项目,还要重点统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项目;不仅要统计学生的获奖人数、次数,还要统计获奖学生在总体学生的占比;不仅要统计学生获奖的范围,还要统计学生所获奖的影响力,即奖项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从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来看,要进一步做好学生奖励工作,还要从“优化”和“协调”两个角度,对现行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做出新的调整和革新。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优化”是指优化奖励运行机制,强化奖励工作的实效。高校本科生奖励机制的“协调”是指奖项设置和奖项实施方面要更好地彼此补充、相互搭配,实现奖励的最终目的。从操作层面来说,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的探索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奖项设置兼顾物质性与精神性。奖金奖励和荣誉奖励都是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大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高校奖励体系中的奖金奖励也要突出精神效果,不但要给予奖品奖金,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上来,配合奖金发放做好宣传工作,挖掘奖金奖励项目所提倡的精神价值。荣誉性的奖励项目要适当配套一些物质附属品,除颁发荣誉证书之外,还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纪念和传承价值的奖品予以奖励。高校学生奖励的所有项目首先都应当是荣誉性的,要注重维护奖励的荣誉价值,在奖金性的奖励项目上更要强化宣传效果,维护奖励荣誉。

第二,奖项实施兼顾先进性与全面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宝贵人力资源,每一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关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败。高校奖励制度设计上既要选拔拔尖人才予以表彰,同时也要能够鼓励后进共同成长。获奖学生作為一个阶段或一个方面的先进分子要能够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奖励项目在设计上要覆盖因区域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个性发展进步不同步等造成的被动后进分子,重点关注因家庭经济困难、

学习方法不当等造成的起点稍低又有进步追求的学生,他们的进步空间和进步愿望更需要得到正面的肯定和激励,要全面发展、整体进步。

第三,奖项认定兼顾公平与公正。高校奖励认定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具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监督监

管。高校管理部门和学校教师要在评奖过程坚持全程公开、公正和透明,主动向学生公开评奖程序和评奖依据,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照顾性奖励现象,弘扬正气清风,

形成能够经受考验的评奖结果,让学生在评奖过程中受到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工作方法教育,实现学生奖励多重效应。高校要加强对奖项、奖金的纪律监督和财务审计,做到奖励资金专款专用,提升奖励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评奖、颁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奖项宣传兼顾典型性和普遍性。高校要加强校际工作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前瞻性地做好学生奖励工作,也要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创新学生奖励管理机制,鼓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和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奖励项目。高校奖励工作既要坚持教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奖励工作的与时俱进,结合时代性的要求,在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做好奖励制度的普遍性设计,充分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奖励制度要注重鼓励创新,鼓励个性自由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兴趣、学有所长,鼓励全体学生自觉追求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菊,王世龙.高校学生奖励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童冬柏.高校学生奖励机制激活的新视域[J].绥化学院 学报,2006,(3).

[3]王丽萍.高校学生荣誉奖励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刘娟,赵玉生,桂阳.物质奖励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侵 蚀效应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6).

[5]曲莎莎,顾彤彤,刘萍等.哈佛本科生荣誉体系对我国高 校学生奖励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4,(5).

猜你喜欢

奖励制度本科生高校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唤醒和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的几点实践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民政部:完善慈善表彰奖励制度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