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画与水彩画特点的若干思考

2017-02-14刘璟

国画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水彩水彩画韵味

刘璟

水墨画与水彩画特点的若干思考

刘璟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拥有着悠久的中国人文主义思想和文化历史传承。水墨画,以它富于变化的水墨特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也被人们一代代发扬,传承下来,并影响着亚洲很多国家的绘画形成。例如,日本绘画和朝鲜绘画都可以看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子。水彩画始于西方,是西方人们喜爱的画种,顾名思义就是用水调和颜料作画。水墨画、水彩画看似是无关的两个画种,但是只要从“人”的角度读解它们,它们之间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共通性,在绘画发展上又无时无刻不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着。自水彩画进入我国绘画视野以来,很多的艺术家就在不停地寻找、探索、实践着水墨画与水彩画的共性与各自的优势,这两种绘画形式也正不停地碰撞,并产生着共同质的飞跃。同水墨画一样,水是创作绘画的媒介,水分的掌握与使用是两种绘画的共通要点,也是画好水彩画、水墨画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是墨色语言是水墨的灵魂,水色语言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对于颜色的艺术思想打破了水墨画固有的艺术思想,为水墨画艺术表现带来了新的突破。中国的水墨画也从思想精神层面对艺术的理解影响着水彩画的发展与演变。

一、水墨画与水彩画题材分布相近

水彩画自传入中国,走过几百年的历史,逐渐与中国的文化碰撞与融合,“西画东渐”,在我国,水彩画已经和水墨画一样,在绘画领域拥有广大的青睐者。只有受到人们喜爱的绘画艺术,才会被人民认可,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的基础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原基础。中国的水彩画也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的独具特色,其中包含着许多画家的努力和探索。正如吴冠中先生说的那样,如果艺术是一座大楼的话,国画、油画、版画等等画种,就是一扇扇窗户,里面是相通的,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争论不休。从水墨画与水彩画题材分布上不难看出,水墨画与水彩画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水墨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水彩画同样包括风景画、肖像画、景物画。从内容上看几乎是相近的。两种绘画语言及表现题材都非常的宽泛,从古典风格到现代风格,从写实风格到抽象风格,都是既可表现明快飘逸的,也可以表现深沉厚重的,既可以是表现小情趣,也可以构筑大的题材。正是因为题材上的如此相近,水墨画与水彩画在绘画技法上才可以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在艺术家不断地探索下,今天的水墨画与传统的主题的水墨画形成鲜明对照,今天的水墨画吸收了水彩画题材上的特点,创作了许多更加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作品,例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的很多国画作品。中国画自身独特的形式特征也得到了强化,取材的范围,绘画的形式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水墨画与水彩画技法表现相近

当代有很多的水墨画作品创作,中国艺术家在学习了水彩画中固有的清新特性的基础上,保留着水墨画潇洒、飘逸、畅快灵动的画面效果。首先,艺术家在用色方面,水墨画与水彩画都是以水为媒介作画,水彩画以水导色、用水去溶解色彩,各种色彩可以在水中互相渗透、融合变换出无穷的水彩效果。水彩不仅通过水色调和产生透明、清晰、湿润、流畅的独特艺术效果,而且干后还可以二次叠加,出现意想不到的质感效果。水彩画中讲求水的韵味,包括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水作为水彩的调和剂,拥有自己的灵性,它依赖颜色形象保持着自身的特质,又不受颜色的限制自由流动,为水彩画增添了诗情画意。水彩画中的虚实就体现在了水分的把握和控制上,水与色的碰撞,产生虚虚实实的水彩特征,不管水彩画家以什么样的独特方式作画,都丢不掉水的特质。而艺术家在水墨画与水彩画对水性的运用和侧重点上不同,水彩画空蒙逸秀,清新洒脱。水墨画讲求画家对水分高超的控制来表现艺术家精密的构思,水墨画面中,通过墨色与水的调和产生虚实相生,美轮美奂的“墨分五色”艺术效果。水墨画的用色大部分是精神层次的想象与叠加,色彩较少,常常只是在墨色的衬托下寥寥几笔,或是破彩、破墨、泼色、泼墨、肌理等绘画技法表现,强调墨与色的融合,画面中色彩简洁而具独特韵味。近几年,艺术家在水墨画与水彩画中运用的技法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出现了实验水墨与实验水彩的说法,究其根本就是水墨画用色吸取了中国水彩画的用色经验,出现了现代彩墨的绘画方法,色彩艳丽而不失水墨韵味。同时,水彩画也在与水墨画的碰撞中升华了水墨画的风格和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用色特点。例如,朱志刚老师的《拉二胡的老人》,画中运用了大量的水色晕染、留白的手法以及一些泼墨技法,画面整体富有震撼感,技法上更多地追求色、水、意三者的相辅相成。这种形式的水彩画受水墨画技巧的影响较为深远,既保证了水彩画原本的造型特点和用色特点,又与水墨画中技法相结合。

水墨画家创作中有“留白、泼墨、积墨、破墨、染色”等技巧。水墨画中的“留白”并非单纯的空白,而是艺术家表达情感、营造气氛、烘托意境的表现手段。水彩画中也常用“留白”的技法,却和水墨画中的“留白”不同,水彩画中的“留白”主要表现的是物体的受光面与空间关系,使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当下,水彩画也借鉴了水墨画“留白”的技法,真正实现了水彩画与水墨画的绘画技法、精神的融合,从“留白”的例子也充分体现了水彩画与水墨画的交流。如朱志刚老师的水彩作品《老屋》在画面构图上就使用了中国画中留白的技法。既表现了光感,又表现了精神空间。正是因为“人”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才使水墨画和水彩画得到了不断发挥自身各自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价值。

水彩画从引进到发展,到繁荣,受到很大程度的水墨文化的熏陶,除了在用水、用笔、用色方面,水彩画和水墨画有极其相似之处外,在构图方面,水墨画的构图元素在水彩画中也随处可见。水墨画笔法讲究快慢、正侧、轻重、涩滑等,而且落笔前讲究“意在笔先”及落笔前已构思好了构图、意境等。在艺术思潮解放,艺术家绘画技法日渐频繁交流、融合的今天,水墨画不仅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绘画风格和独特个性,也为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榜样。水彩画也在传承了老一辈水彩画家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实验创新中逐渐形成现代水彩画的艺术风格。同时,水墨画也在不断学习水彩画的艺术形式,取其精华,丰富水墨画中用色技法,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创新、实验,从而,将水墨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总之,无论是水墨画或是水彩画都要在“人”的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求发展,用新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去阐释当代的艺术的发展规律。更多的绘画工具、绘画材料和绘画表现,随着艺术的探索精神不断创新、融入水墨与水彩艺术中,对于绘画而言,表现形式和绘画技巧并不足以成为绘画的目的,最终通过艺术表现出来的人们精神层面的精髓才是各种绘画形式的最终目的。

三、水墨画与水彩画的精神碰撞

无论怎样的艺术语言,还是什么样的表现技法,最终都是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服务的,绘画必须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观念和物质材料的变化而发生相宜的变化与时俱进,我们在继承原有艺术语言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发展绘画的多元艺术语言,水墨画与水彩画的精神相互碰撞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成功。水墨画借鉴了水彩画的写实精神,这种外来的绘画多以写生为主,水彩画题材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当下,水墨画在题材处理上也巧妙地运用了朴实无华的亲民题材,使作品更加“接地气”。水彩画则借鉴水墨画的写意精神,水墨画中的写意精神讲究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而水彩画经过多年的发展,将写意精神充分融入创作中。写意精神是创作者注重对“意”的抒发,把思想情感融入绘画,如国画中的“伤、逸、谨、狂”等写意风格,常被很好地运用于水彩画的创作中。张小纲在绘画中注重强调“概括用笔”,不过多刻画细节,而是更多地关注画面整体所抒发的情感,强调画意与人意的结合,成为水彩画写意的重要代表。由此可见,“人”的精神碰撞,就是要年轻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绘画精神,绘画精神最终都是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服务的,进而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撑。

(刘璟,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水彩水彩画韵味
我的水彩画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水彩的“干”与“湿”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与水彩对话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秋之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