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前街上马咏斋

2017-02-14华永根

苏州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熟食店马肉卤菜

华永根

观前街上马咏斋

华永根

1931年古城苏州观前街上开设出一家名叫“马咏斋”熟食店,店主为常熟人马骥良,地址在观前街大成坊巷口,更确切的位置在观前街旗杆里新华书店的地方,该店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占地有300-400㎡,店面坐北朝南开在观前街上,是一家叫得响的熟食店。因生意兴隆,马咏斋次年又在观前街洙泗巷口开设马咏斋东号,业务蒸蒸日上,不久又在上海浙江路宁波路口设立马咏斋上海分店。一时马咏斋熟食店名振江南,在常熟、苏州、上海连成一片出售熟食,深受百姓欢迎。

旧时在吴地熟食店大体有多种名称,一种称卤菜店,至今仍有这种称呼,另一种称野味店,在苏州一带历史悠久,存在普遍,再有一种称熏腊店,专售南北货、火腿,兼售熟食。在这些业态中,当时大都是生熟兼营,上午卖生肉,卖剩的肉烧熟后下午出售。同时收购一些野味,如野鸡、鸭、兔之类加工出售。而马咏斋兼备卤菜店、野味店、熏腊店的特点,创制出适合自己的经营路子,加工产品特色明显,制作技艺精细,赞誉四起,为当时异军突起的熟食卤菜店。

说起马咏斋其发迹真正起步在常熟,创始者为马咏梅先生,马骥良是他的儿子。马家世居常熟古里村,早年马咏梅在其父开设的南北杂货店中工作,然而此业并非他所爱。马先生一生嗜吃,在品吃过程中,享受吃食生活带来的种种乐趣,长年累积、学习,自己也变成擅长烹饪之术的人,并日趋成熟,烹调技艺越发精益求精,特别是他天生对食品感悟,摸索出一整套鸡、肉、蛋等的独特制法。他利用当地食材,烧煮一些鸡、肉之类熟食,在乡镇店中串门做买卖,很快赢得人们的称赞,随后他辞去杂货店工作,一门心思做起这种小买卖,经营品种四样即酱鸡、酱肉、酱蛋和糕片。当时乡镇上的人久吃马家熟食,由于风味独特,美味可口,因为他姓马,所出售的卤菜人们盛称为马四件,即“马鸡、马肉、马蛋、马糕片”,那糕片为当时乡下一种淡糕,切片晒干,锅里炒脆,吃时蘸上烧鸡、肉的卤汁,别有风味,价廉物美,深受欢迎。马咏梅并不满足于乡镇上业务量,每日早出晚归,抄着篮到常熟城里去卖熟菜,当时古里的“马四件”熟食早已传到常熟城里,因而马先生所制熟食到了城里不需多走地方,早被抢售一空了,随后马先生干脆在常熟城里置地设摊开店,取号“马咏斋”,那是宣统二年的事了。

苏州观前街上的马咏斋承继了常熟马咏斋的经营特色,采用前店后坊制作模式,主经营品种“马鸡”“马肉”“马蛋”,另有熝鸟及少量野味,所用货源均从常熟而来,选料精良、采用祖传秘方,马骥良每天亲自烧制,产品飘香观前街。马老板他为人亲民,谈吐和善,服务周到,切出熟食斤两准足,刀面平整美观。另备有多种自制蘸汁,供客人选用。

我家住在牛角浜离马咏斋仅百步之遥。牛角浜是一条居住、商业混搭街巷,街中业态分布“刻字”“算命”“镶牙”“拍照”“旧书店”等等,巷口那家连接东脚门算命店蒋通天最为有名,50多岁年龄,胖乎乎身材,口才极佳。他成天戴着墨镜,他看人家清楚,人家看他不清楚,每天下午,有时他会去马咏斋买摊酱鸡或酱肉,随后在店门口摆起小桌、杯筷,自酌自饮,引得四周小孩常围着他讨来吃。有时来人算命,他即放下筷箸,做起生意,没有人来就吃喝,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街坊人都知道蒋通天生意好时天天“马鸡”“马肉”,生意冷落时顿顿萝卜干。

多年以后我才得知马咏斋的马鸡、马肉之所以吸引人,其制作秘笈是一直选用鹿苑鸡,体重在3斤左右,猪肉选用太湖猪肉,皮质细薄,精肉层厚,含脂量轻。在烧煮时采用“裹汁烧法”,以红脍为主,分次加入香料、调料,文火焖酥,这样烧出的鸡、肉吃起来浓而不腻,味鲜又爽口,在烹制过程中使用吴地传统法宝“用好糖”。把鸡、肉烧透,吊清汤,文火焖酥,然后把原汤重糖收汁,浓缩汤汁,再把鸡、肉等浸入汁里。苏州的菜品中甜味有提鲜作用,但糖不能过重,过重会发腻而使人厌,也不能放少,否则起不到提鲜作用,又达不到防霉、防变质的作用。下糖还得与火候配合,若下糖过早,有被炙干夺取鸡、肉本味的危险,过迟不能入味。在制作过程中“用糖”真是大有讲究的。

我对马咏斋印象最好吃的是“马蛋”,那时我还年轻,对鸡、肉食感还处于朦胧阶段,对蛋却一直“馋涎三尺”,马咏斋的酱蛋与众不同处是用鸭蛋,鸭蛋产下后10天左右最宜,鸭蛋烧熟剥壳后用竹签在蛋上深刺许多小孔,使烧煮时卤汁浸到蛋黄中,成品后酱香扑鼻,蛋色泽枣红,咬一口鲜味十足,蛋白滑润,蛋黄肥腴,真是细微深处见功夫。说到吃蛋不得不说那时另一款蛋即熏蛋,熏蛋用鸭蛋,有时也用鹅蛋,煮成半熟时剥壳,用茶叶、糖、米糠烟熏。熏蛋特色焦香浓郁,色泽棕黄,最吸引人处为蛋黄必定为“溏黄”的,处在似熟非熟阶段,吃时蛋白的质感,蛋黄软糯似流质这种美味在舌尖滑动时,心中充满着一种满足感。吃此蛋时不能用刀切,得用细线勒分开来,才能保持溏黄不破碎的效果。在苏州另有一款糟蛋,风味独特,欢喜吃的人也不少,那是另一种吃法了。

马咏斋的产品中做得最精细的要算爊鸟了,爊麻雀了。旧时常熟虞山树林密布,山货野味众多,常熟四乡早有烹制野味的传统做法,即爊烧法。马咏斋在“爊烧法”基础上另有改进,对山鸟、野味之类食材使用纯菜油,重油爆透,重香红烩,加入十多样香料,把握好火候,烧出的野味总是香气扑鼻。色、香、味俱臻上乘,深受人们追捧。马咏斋还有那款风味、色泽、俱佳的肉松至今人们还一直惦记着。

马咏斋在发展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的,解放后马咏斋因“利用、限制、改造”方针政策公私合营了。困难时期,马咏斋因无东西可卖,只能卖起螺蛳、萝卜干等产品,如同摆荒饭摊一样。文革期间牌号被叫停、歇业。随着观前街拓宽拆迁,马咏斋从此销声匿迹了。但马咏斋牌子还保留至今,常熟等地还有马咏斋店开着,只是店主已易名,那些著名食品马鸡、马肉、马蛋已走入历史。至今观前街上一些老居民每每说起“马咏斋”总还是恋恋不舍的。回忆起马咏斋那时马老板把店中多余的“骨屑”“鱼杂”“冻水”分发给周边居民,哪家烧肉去马咏斋讨碗老卤,盛一碗汤,马老板都会慷慨给予。在食品匮乏年代,那些“下脚食品”,不知温暖了多少人。

人们不会忘记:观前街上飘香了近一个世纪的的马咏斋,那“马鸡”“马肉”“马蛋”和那块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片的美味,还有那个和蔼可亲的马骥良老板。

猜你喜欢

熟食店马肉卤菜
只需一小步
只需一小步
只需一小步
不是为我考虑
一起彩钢板房商铺火灾事故的调查
挂牛头卖马肉
对马肉的偏见 你有吗
熟食店
纽约市最著名的三明治
马肉与牛肉——皮特(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