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黑陶工艺与艺术化生存

2017-02-14贺晓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黑陶传统工艺日照

贺晓

(济南大学 美术学院,济南 250022)

日照黑陶工艺与艺术化生存

贺晓

(济南大学 美术学院,济南 250022)

当代纷繁复杂艺术形式的冲击,带给传统工艺的影响愈发显著,随着诸多学者对民俗艺术及传统工艺的重视研究,近年手工工艺之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日照黑陶工艺作为一种民俗艺术,是千百年来制陶人集体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当下因使用方式单一、大众审美多元等问题使发展停滞不前,所以审视黑陶的艺术化生存条件、实行设计转型迫在眉睫。这对于将传统工艺回归实用用途,走进日常生活,创造生活之美具有重要意义。

日照黑陶;手工工艺;产品转型;日用之美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日照黑陶作为龙山文化出土陶器的典型代表,因其独到的优点与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已延续几千年,现如今依然广泛运用于烧制陶器的过程中。近几年日照黑陶的发展趋于缓慢,生存与经营难度加大,因此黑陶不应只体现装饰的目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并举更为关键。

一、日照黑陶的生存基础

日照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时空变化,日照黑陶的生产现在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烧造工艺。器物造型古朴沉着,器表的处理被人们赞誉为“黑如漆,明如镜”。日照黑陶的质地素有薄、透气、黑、亮的良好特点,装饰性很强。先秦工艺典籍《考工记》中写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①材质之美加工艺之巧此为良器。就材料而言,日照黑陶采用日照两城地区特有两城泥,细腻而颜色纯净的陶土使得烧制出来的器物均匀而富有光泽感,烧制时使用原始土窑——龙山窑,燃料为木柴。从工艺性来看,手工黑陶在外观表现上层次多变而具有异质美,以实用和美观的属性满足大众使用及审美的目的。优良的材质与传统工艺结合烧制的日照黑陶透气性强,密度小,吸水性较高。由于在烧制时使用高温密封窑烟渗碳之法,根据不同需求能够达到毛光、乌光、漆光的程度,变现形式多样,质感相较其他器物也大不相同,黑陶经过抛光亮度低沉,以手抚之光滑但不含油光之感,低调厚重。相较于瓷器的简单,黑陶在审美上更具有古朴、沉着、宁静的特色,也更符合当代人审美上“极简”的风格,表现形式更具审美趣味性。

二、传统工艺和设计生存空间狭窄

(一)机械化制作的泛滥

工业革命使得机械走进了市场,开创了生产的新方式,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捷。因此机械制陶开始应用于制作当中。手工与机械的生产方式可以满足具有不同消费能力的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受审美观念和生活环境等影响,人们对于成品制作方式的喜好程度也大为不同。机械与手工的优劣因情况而异。机械生产在使用时和生产条件方面相对灵活,占据市场的巨大优势。手工制作受环境和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高,生产速度较慢且价格相对偏高。于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机械制陶开始泛滥,传统工艺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黑陶在原始社会的功用多半是作为礼器供贵族使用,寻常百姓难以触及,因此使用范围被隔断。如今黑陶制品虽已没有使用阶层的划分,但多重因素使得黑陶制品在市场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秉承传统工艺制作的器物成本依然不及机械产品的低廉,且对生产者技艺要求较高。从器型的设计,到拉坯、烧造,都需要有熟练技艺的工艺师独立操作。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黑陶的综合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但其包蕴的文化内涵却是普通瓷器无法企及的。另外,在工艺品生产领域,机械化程度日渐加深,导致产品的做工也愈发精细,但其批量和标准生产的属性使其具有均齐呆板的特性,与手工黑陶生产相比,缺乏匠人的情感融入,因而在文化价值的体验上相去甚远。所以,黑陶器物的手作精神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取代的。日照黑陶工艺经时间雕琢形成系统制陶方法,每一步骤的作用都体现在器面最终的表现上,是器物与匠心的交融。在机械泛滥的如今,人们在迂回的道路上也该清醒的认识到,“科学技术虽然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却不能代替精神文明;待它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人们又会回转来谋求文化的发展。”②传统工艺会在人们的认识中逐渐被深化,历史也会在发展中被弥合。在西方,威廉·莫里斯在综合19世纪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的理论,如今看来,尽管其主张反对机器生产为前提较为片面和局限,但其理论中复兴手工艺的观点却在无形之中给当今工艺的低层次发展敲响了警钟。时代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大众审美能力也在提高,在回归自然和极简的风潮中,手工陶器的价值逐渐开始被认同。手作工艺是重新认识自我、发现器物古拙之美和造就自我的过程,因此,继续发展和恢复日照黑陶的手工工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实用性不强

传统陶器的实用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被装饰所取代,装饰性一度成为引领其工艺生产的标杆。但仅仅依赖追求黑陶的装饰之美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毕竟实用功能才是其最本质的生命驱动力。

我国历史上关于推崇实用美的观念自古即有,韩非子在《外储说·右上》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堂公谓昭侯曰:‘今有千斤之玉厄,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盛酒而不露,可以盛酒乎?’诸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乎千斤之玉厄,至贵而无当,漏,不可以盛水,则人孰注浆哉?’”③价值千金的玉器若底漏,则在实用上不如至贱的陶器,因为陶器虽不具备玉器的莹润质地和精巧做工,但却合乎人们生活中具体的目的性,因而具备实用美。同样,对于器物之外在形式和本质功用之间的关系,汉代王符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④由古至今,“实用美”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下被传承、被强调,可见不论在任何时期,“用”都是衡量物品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千年后的今天,日本著名的民艺学者柳宗悦先生依然这样说:“与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器具所表现的工艺之美是最为健全的,是用具与美器的统一体。只有与用结合才能成就工艺之美。”⑤7所以,器物只有通过其发挥的功用才能实现价值意义的显现。器物之美绝不单纯在于其装饰与造型的华丽性,能够真正地用于生活才能展现造物工艺之灵性。工艺的审美本质不能只体现在器物的欣赏性方面,生活性更是工艺之美更为内在的依存。普列汉诺夫指出:“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的观点上看待他们。”⑥人的需要促进了劳动和生产,使物品开始出现。就黑陶而言,制造之初是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后为了实现精神需要去倾注不同的情感和目的,从而又附加上了丰富的精神属性。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器物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目的,礼器和生活实用器皆是对不同使用需求的合乎目的性的满足。作为龙山文化类型典型代表的日照黑陶,虽以蛋壳陶这类黑陶礼器所著称,但并非不存在用于生活的实用器物。因此,当下黑陶的生产不能仅仅局限于作为装饰之物,而应在维系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拓展黑陶的使用空间,使其审美属性回归日用,满足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才是其工艺传承的合理途径。

黑陶器曾伴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工艺源于实用,设若将实用目剥离,矫饰技巧就会占据主导。所以,重拾其“用”的功能才是对黑陶文化的真正回溯和本质审美探寻,更是对当今日照黑陶在工艺发展上的新诠释。日照黑陶的再发展既是对工艺的继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新角色。加强日照黑陶工艺的保护性生产和传承,汲取工艺创作中的典型元素,在把握生产创造规律的基础上,使此项文化精神在当代生活空间中得以延续和再生,焕发旧事物的新活力。

三、寻求生存契机和发展空间

现代工业的发展致使传统手工艺日渐衰落,应对这一现状的举措是努力挖掘其潜能,寻找传统工艺的新起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观念的持续更新,使得商品换代,能够不断满足大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当传统工艺进入市场,如何寻求长远的良性发展更需躬身实践。新时代日照黑陶亟需转型以传承手工艺,适应多方面需求。以喜多俊之带领日本传统工艺转型成功为例,他利用日本本土传统工艺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将现代设计融合其中,当传统工艺遇见现代设计,器物的本原性不仅未被设计的表象所覆盖,而是更加凸显了产品本身的古朴特性。喜多俊之在选择视角和创新点时倾注于传统工艺的传承,表现形式的改造让传统回归生活,器物实用性更加明显,工艺本身的特色也得到体现。同样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日照黑陶,在如何利用传统工艺克服设计缺陷,创造艺术化的生存条件,制作具有实用性、满足大众审美情趣的器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实用特征并不是衡量日照黑陶产品转型优劣的惟一途径,器物的工艺渗透着观念的传达。所以设计中,遵循物品的使用规律,达到日用与艺术的双重目的至关重要。传统工艺体现了一种文化,一种审美的横向展示,亦或是一种精神愉悦与审美的纵向发展。现代设计与古老工艺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并且带动了黑陶工艺在时代的变迁中继续改良更新,更为广泛的流传和被大众所认知。

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及空间,美的器物成了装点人们生活、体现品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日照黑陶依然保持传统制作及烧造工艺,制作过程中通过手的劳动将原始工艺与现实的体验、制作者主客观思维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此,工艺的古典性自然呈现于器物之上,又兼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艺术中的生活与生活中的艺术相得益彰,大众在选择手工器物时实际是独特审美内心的映照。就此而言,传承黑陶制作工艺,将现代设计融入其中,将材料、工艺、实用性、审美性集合于一身,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添砖加瓦,会营造出黑陶市场的新格局。日照黑陶以丰富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品格,摆脱千篇一律的表现方式,以质朴、凝重的观感给营造美的生活以积极意义。

四、结语

“时代是无法跨越的,唯有当下才是永久的,因此,只有‘古之美’才是‘永恒的新鲜之美’……优秀的古代作品以‘永远现在’之状态存在着,其美既没有突破过去,也没有停滞于现在,同时也不会终结于未来。”⑤52-53传统工艺在时代背景下具有美的不变性,这种美,不会随着时间消失殆尽,反而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剥去浮华,以其更加真实的面貌融入我们的生活。新时代下的设计转型是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工艺。传承不仅仅是器物工艺的传承,更是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延续。工艺之美,以“用”为先,古老的工艺已深深根植于传统的文化,它将超越时空的局限。继续发展日照黑陶手工工艺,创造艺术化生存条件,使日照黑陶在转型之下焕发别样光彩,此路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余强.设计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5.

②张道一.中国民艺的现状与未来[J].美术观察,1997(02):11-13.

③陈登凯.设计哲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4-25.

④孙发成.宋代磁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157.

⑤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⑥童焱.艺术学十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62.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柳宗悦.工艺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日)喜多俊之.给设计以灵魂.当现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Rizhao Black Pottery Craft and Artistic Existence

HE Xiao
(Academy of Fine Arts,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2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art forms has brought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rafts. With many scholars' emphasis on folk art and traditional craft, the beauty of handmade craf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Rizhao black pottery as a folk art, thousands of years of Taoist collectiv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embodies the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But the current use of a single way, the public aesthetic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tagnation, so look at the art of black pottery living condi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sign transformation is imminent.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return to practical use, into the daily life, to create the beauty of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rizhao black pottery; manual process; product transformation; daily beauty

J527

A

:1008-2832(2017)05-0124-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黑陶传统工艺日照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特别的宇宙生日照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