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科室护理协作对ATE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09张文晋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治疗师冠脉协作

王 艳 张文晋

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TEMI)是急救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并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综合征[1]。现阶段对STEMI患者进行急救旨在打通梗死区冠状动脉血管,而急救护理与降低患者病死率,保护患者心功能并提高患者预后密切相关[2]。而传统的护理方案多由单科室人员组成,而随着医疗条件及需求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3]。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多科协作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多科室护理人员协同工作,第一时间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维持急救绿色通道的通畅[4-5]。但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在ATE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仍鲜有报道,因而作者对本院收治的80例ATEMI患者进行效果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TEMI患者作为本组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入组时间编号,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0.38±8.28)岁;下壁及右心室梗死5例、广泛前壁梗死7例、前间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9例、前壁梗死11例;触发性心肌梗死34例、复发性心肌梗死6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2.31±7.32)岁;下壁及右心室梗死3例、广泛前壁梗死8例、前间壁梗死6例、下壁梗死10例、前壁梗死13例;触发性心肌梗死32例、复发性心肌梗死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发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本组研究的所有患者及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1)患者临床症状维持>30min。(2)实验室检测患者心肌梗死临床指标显著升高。(3)患者心电图检测>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4)患者及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就诊前6个月内存在脑血管意外及大手术者。(2)患者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3)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无法配合常规治疗。(4)患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研究。(5)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在患者入组后由专职护士进行入院评估,与患者及亲属构建合理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依照患者心理状态不同,采用心理措施进行干预,并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进行干预,由相关人员(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血管科医护人员、导管室医护人员、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营养师)组成多科护理小组,干预措施如下:由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急诊护士配合医生完成急救中病情评估,并给予基本的抢救措施,初步诊断后通知心血管科医生复诊,在急诊医生的协同下确定治疗方案,对于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通知导管室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由导管室护士完成PCI术前准备工作,并在心血管医生的协助下行手术,此过程由两科室医护人员共同负责完成,病情严重者送入CCU病房,由其医护人员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护理工作。在心血管病房住院期间,物理治疗师在医生所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步行进行活动,通过物理治疗干预,尽可能改善患者功能状态。物理治疗师与护士协同护理,更好地配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心理治疗师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辅助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本组研究中在患者出院前评估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TB)、人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护理一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在6个月时,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水平,统计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冠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表1 患者护理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

2.2 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检查结果 见表2。

表2 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检查结果(

表2 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检查结果(

?

2.3 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冠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见表3。

表3 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冠脉再狭窄发生情况[n(%)]

3 讨论

STEM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其存在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发病率高等特点,PCI疗法是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其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在对STEMI患者进行干预时,迅速恢复患者梗死、心肌缺血的冠脉动脉前向血流是首要目标,避免左心室重构,挽救缺血心肌细胞,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中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STEMI患者进行干预,但由于临床实践的诸多因素限制,常导致无法及时有效针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干预。

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DTB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及人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具有较广应用前景的护理模式。在出院前对患者LVEF及LVED水平进行检查发现,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LVE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对ATEMI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有利于冠状动脉的迅速开通及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灌注的恢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冠脉再狭窄及心源性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提高安全性。采用多科室护理协作模式对ATEM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通过完全、持久早期地辅助患者开通梗死血管,恢复血液灌注,并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心肌坏死或缺血,降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同时,在ATEM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可显著改善冠脉微循环血流量,护肤动脉微循环,挽救梗死区心肌功能,改善心脏功能,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心电活动,因而可减少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率失常、心源性死亡概率。

[1] Basu S,Ratcliffe G.Develop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within the ED towards domestic violence presentations.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4,31(3):192-195.

[2] Wolf L,Ulrich CM,Grady C.Emergency Nursing,Ebola,and Public Policy: The Contributions of Nursing to the Public Policy Conversation. Hastings Center Report,2016,46(S1):S35-S38.

[3] 吴洁.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2492-2494.

[4] Christensen M, Rosenberg M, Mahon E, et al. Pivot Nursing: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ED Triage.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2016,42(5):395-399.

猜你喜欢

治疗师冠脉协作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