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式的比较

2017-02-09李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变性

李海燕

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为骨科常见病,目前,对于此类病症严重者,临床均采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1-3],此术式需剥离腰部软组织、切除部分椎板、摘除椎间盘组织及磨除增生和骨化形成的骨组织,导致术区创伤较大、术中及术后出血较多,且部分部位尤其是椎管内出血难以完全控制,故术后常规采用切口内负压引流术减少术区瘀血滞留,避免因血肿造成神经损害、切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故对该类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脊柱外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4例共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5岁。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其诊断。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标准手术方式: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和内固定术。其中一个节段患者42例,二个节段患者54例。纳入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滑脱影像学及症状均达到手术指征患者。(2)无腰椎手术病史者。(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使用抗凝剂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合并营养不良且严重贫血者。

1.2 引流装置 本组患者引流装置均采用江苏爱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沟槽)负压引流管路,规格为200ml负压球,600ml引流袋。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法(CNPD)引流。开口端置于椎板后侧与竖脊肌之间的间隙,引流管接负压球,再接引流袋,关闭负压球的下端开口,挤压负压球形成负压后密闭上端通气孔,保持负压状态即可开始引流。观察组采用间断夹闭引流法,引流装置及方式同对照组,切口缝合后即关闭引流管开关,分别在术后4、8、12、16、20h等时间点松开引流管10~15min,后继续关闭。两组拔管时间以24h引流量<60ml为标准[4],一般于术后 24~72h。

1.4 引流管的护理 待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嘱患者术后以仰卧为主,减少主动活动。有效稳妥固定引流装置,负压球置于切口下30~60cm处,维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术后负压及引流液情况及时调整维持有效负压,并将引流量、色泽相关情况及时记录。若引流管阻塞,可挤压引流管予以疏通;如引出量>100ml/h,并持续>3h,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可能;如引流液为洗肉水样或淡红色,24h的引出量>500ml,出现脑脊液漏可能性较大[5];切口敷料有大量血性渗出;出现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告知医生。根据临床观察及相关文献,术后4h内为引出量的高峰期[6],术后8h引出量随时间增加而减少。

1.5 术后康复锻炼护理 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侧卧翻身护理,侧身时引流管侧在下,利于瘀血排出,需两至三个人协同,保持肩颈部与腰臀部动作协同一致,保证脊柱在同一轴线上,禁止扭转及屈曲,防止腰部的不必要损伤。同时观察腰部术区有无红肿、瘀青、敷料渗血等情况。同时开始主动和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使腰背肌得到适当锻炼,通过肌肉的收缩促使术区积血的引出,2次/d,有助于防止神经根粘连及肌肉废用性萎缩。

1.6 心理护理 保持病房内安静、干净整洁,随同医生一起向患者反馈手术情况,交代患者及家属术后需注意事项,普及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和引流管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1.7 观察指标 术后即密切观察引流装置是否固定稳妥有效、是否通畅,引流液多少、颜色及形状,拔管时间,患者体温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评价两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性。

1.8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和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本组96例患者术后观察体温变化显示术后12~48h体温逐渐升高,于第3天达到体温最高峰值,后下降保持平稳,5~7d左右恢复正常。切口均未发生感染、血肿等不良情况,均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情况和检验表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管道出现意外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引流管出现意外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病例不同时间及节段引流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病例不同时间及节段引流量比较(

?

3 讨论

尽管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人体组织损伤较大,该术式治疗效果较佳,故临床首选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相关疾病常用手术方式,该术式常会损伤椎骨、椎旁软组织和椎管内静脉丛且难以完全彻底止血而出现渗血,术后必须予以引流,防止局部瘀血过多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并且增进创面血管修复、再生及细胞增殖,促进组织修复。所以,对于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引流方式主要为持续负压引流和间断夹闭引流,对于使用何种引流方式无具体标准,但是持续负压引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失血量较多,增加了输血和失血并发症的风险,对于术后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切口内置留引流管阻碍了密闭腔隙填塞作用,血肿的形成无法通过持续的引流得到避免,反而由于长时间的置留引流管加大了切口及切口内组织感染的风险。所以,有学者研究后提出[7],骨关节相关术后过长时间引流应防止。本实验中,观察组采用间断夹闭引流法,在术后按时打开引流管12~15min后关闭,余下在8、12、16、20h等时间点打开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期间,均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证引流管固定稳妥、管道通畅和及时调整负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引流量也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内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效果较佳。

本资料结果表明,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采用间断夹闭引流法,同时加强对引流装置的护理和记录,能够减少引流血量,同时明显减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术后采用此引流方式对于术后神经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未加以观察,有待下一步研究。

[1] Fujimori T,Le H,Schairer WW,et al.Doe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have advantages over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Global Spine J,2015,5(2):102-109.

[2] Khajavi K,Shen A,Lagina M,et al.Comparision of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stratified by preoperative diagnosis.Eur Spine J,2015,24(Suppl 3):322-330.

[3] Leute PJ,Hammad A,Hoffmann I,et al.Set screw fracture with cage dislocation after two-level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a case report.J Med Case Rep,2015,9:22.

[4] 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53.

[5] 任蔚红,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273.

[6] 沈妍,张明学,刘琳.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伤口引流量观察和护理.护理学报,2007,8(14):26.

[7] Pornrattanamaneewong C, Narkbunnam R, Siriwattanasakul P, et al. Three-hour interval drain clamping reduces postoperativebleeding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2, 132(7): 1059-1063.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变性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征兵“惊艳”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