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A与OA对阑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7-02-09虞武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开腹

高 明 虞武斌 丁 琼

作为常见的外科炎性疾病,阑尾炎保守治疗复发率高,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多,对机体创伤大。近年来,随着设备器械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日益广泛[1]。临床应用最广的两种手术方式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OA),LA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OA虽然切口明显小于传统开腹手术,但手术难度随着切口的缩小视野暴露不清晰而增加,有较高的并发症[2]。作者对行LA和OA的阑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方面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共234例阑尾炎患者,排除妊娠期阑尾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肾、肝、肺、心等重要脏器急慢性疾病者。向所有患者告知治疗方法及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08例),观察组采用LA治疗,对照组采用OA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比例、阑尾炎类型、阑尾穿孔及腹腔镜中转开腹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1.2 手术方法 (1)观察组:采用LA,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将气腹针插入脐右侧,人工气腹建立后,腹腔镜引导下在耻骨联合上3~4cm偏右取0.5c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在麦氏点0.5c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左侧反麦氏点1.0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结扎阑尾后,将阑尾动脉切断,阑尾黏膜用电凝烧灼后,将阑尾切断取出,根据患者脓液情况留置引流管。(2)对照组:采用OA,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横切口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外侧2cm处,长约1~1.5cm,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逐层开腹,显露阑尾根部,将阑尾常规切除,荷包缝合阑尾残端,清洗消毒后逐层关腹,根据患者脓液情况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镇痛剂应用率等。(2)术后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第一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感染率。(3)炎症因子: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抽取2ml静脉血,离心10min,转速1500r/min,将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0、TNF-α和IL-6等含量。(4)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进行,内容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等四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0水平变化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0水平比较[pg/ml,(]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0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术前比较,*P<0.05

?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 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pg/ml,(]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术前比较,*P<0.05

?

2.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变化 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pg/ml,(]

表7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术前比较,*P<0.05

?

2.7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8。

表8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8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

3 讨论

作为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阑尾炎发病率为6%~10%,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为其治疗原则[3]。本资料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这有可能由于OA手术时,对手术牵拉和手术操作敏感度较高,同时有脓液及炎症渗出物污染的风险,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增加,而LA术中切口未接触病灶,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OA术。LA术中由于牵拉肠管和牵拉切口,肠应激反应及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易发生,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延长,而进行LA手术的观察组对肠管影响小,镇痛剂应用率低,胃肠功能恢复快(P<0.05)。TH2细胞产生的强效抗炎细胞因子,可抑制释放如TNF-α、IL-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以阻止炎症的进一步恶化。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IL-10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升高,术后第7天迅速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IL-10水平升高,术后第7天缓慢下降。术后第1天观察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O2气腹减少炎性反应主要通过增加抗炎因子实现。

机体受到有害刺激后起始动作用和最初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是TNF-α,其直接反映了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其核心作用是在炎症反应中使细胞因子级联反应激活,各种免疫细胞可被TNF-α激活,多形核细胞被激活,巨噬细胞杀肿瘤的活性被诱导、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被增强,阑尾炎的严重程度可通过血清TNF-α进行判断[4]。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TNF-α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NF-α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水平升高缓慢,但下降快。术后第1天、第7天观察组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中的CO2气腹是减轻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作为组织损伤敏感和早期的标记物,IL-6的升高值与手术伴随的损害和手术创伤有关,是应激创伤反应严重程度的主要评价指标,本资料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后应激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说明机体应激反应在腹腔镜手术中较轻,较好的保护了免疫系统。CO2气腹减低血清IL-6水平的机制可能为[5]:(1)CO2气腹可可逆性短暂抑制线粒体及巨噬细胞超氧阴离子释放,使炎性反应减轻。(2)CO2气腹酸化腹膜细胞,从而使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多种炎性介质得到抑制。(3)CO2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使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变慢。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6升高缓慢,但下降较快,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IL-6水平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引起术后应激反应,而腹腔镜手术术后应激反应消失快,且相对较小。

[1] 徐金,刘华献,王杭州,等.小切口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疗效比较.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25(4):494-496.

[2] 毛杨振.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219-220.

[3] 朱海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6):208-209.

[4] 颜文飞.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疗效观察.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1):63-65.

[5] 皮园园.腹腔镜及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92-93.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开腹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