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7-02-09周云仙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活动期炎症性躯体

蔡 倩 夏 桦 周云仙*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1]。由于疾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对患者的躯体、心理、社会等方面造成影响,降低生存质量。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2],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然而,国内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较少,且涉及的样本量均较小[3-4],未能充分展现该群体的生存质量情况。因此,本文调查较大样本的IBD患者生存质量,并比较缓解期和活动期的IBD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杭州、南京、广州三地多家三甲医院就诊的门诊、住院IBD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制定的IBD诊断标准;年龄≥16岁;无并发其他严重疾患;无结肠造瘘;无肠道癌变。排除标准:不愿参加本调查的IBD患者。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经济、工作(学习)状态、疾病类型、病程、病变部位、肠外表现、住院次数、门诊次数、病情自评、疾病活动指数共15项内容。(2)生存质量调查表: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研究IBD患者健康状况的普适性调查问卷SF-36量表[5],包括 8个维度,即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机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和心理卫生(MH),共36个问题,前四个维度为躯体健康,后四个维度为精神健康,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本资料中的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2。(3)疾病活动指数评价:患者完成问卷填写后,由一位未知SF-36量表结果的医生对患者进行单独访谈,评价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其中UC患者采用Walmsley简化结肠炎临床活动指数(CAI)[6],根据白天大便次数、夜间大便次数、排便急迫感、血便情况、一般情况和肠外表现进行计分,总分0~16分,<4分为疾病缓解,得分越高,疾病越重。CD患者采用Harvey-Bradshow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7],根据一般情况、腹痛、腹泻、腹块和并发症等进行计分,总分0~12分,<4分为疾病缓解,得分越高,疾病越重。(4)调查方法: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向患者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经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请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完毕后,由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做出评价。共发放问卷348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8.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入法)分析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分别以SF-36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总分作为因变量,人口学变量和临床变量作为自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BD患者的一般资料 343例患者参与本次调查,其中,UC 129例,CD 214例。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35.5岁。门诊227例、住院117例。见表1。本次调查中性别分布在UC和CD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569)。CD患者平均年龄33.16岁,UC患者平均年龄39.40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UC和CD患者的教育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657)。UC患者的平均疾病活动指数为3.09,CD患者为2.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UC和CD患者的婚姻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1.7%的IBD患者处于疾病缓解期。

2.2 UC与CD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UC与C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表1 UC与CD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注:*协方差分析,对年龄、婚姻状况、疾病活动指数和病程进行校正

?

2.3 IBD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生存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IBD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生存质量比较(

表2 IBD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生存质量比较(

?

2.4 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住院次数、病情自评、疾病活动指数、因病请假与生存质量呈负向影响,家庭经济与生存质量呈正向影响,女性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男性患者。

3 讨论

3.1 UC与CD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本资料中,UC和CD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该结果可能是由于UC和CD患者的疾病活动多处于缓解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小。

3.2 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本资料结果显示,疾病活动指数是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其与SF-36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均呈负相关,在疾病活动期,IBD患者不论躯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生活质量均显著下降,因此,需要关注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并保持疾病处于缓解状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次数与SF-36量表躯体健康总分呈负相关,住院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即疾病可能处于活动期而造成躯体上的不适,另一方面,住院所致的工作与生活上的不利影响可能会降低其心理健康程度。病情自评与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均呈负相关,国外有学者对IBD患者调查后发现,该群体当前的症状,尤其是症状个数与其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及其他的全身症状影响社交、工作表现等,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本资料中,文化程度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患者的工作(学习)状态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另一因素,与发病后继续工作(学习)者比较,因病请假的患者各维度得分更低,与SF-36量表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均呈负相关。当患者处于工作(学习)状态或工作(学习)和因病请假交替时,表明疾病可能处于缓解或轻度活动期,肠道及全身症状不明显,因而,对其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因病请假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疾病活动期,影响其躯体舒适及社会功能。性别是影响患者躯体功能的因素之一,可能是由于女性比男性对躯体变化更加敏感且耐受性更差。家庭经济与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均呈正相关,表明该因素同时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影响。

[1] 叶任 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6-416.

[2] Ng SC.Epidemiolog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focus on Asia.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14,28(3):363-372.

[3] 刘振邦,周薇,胡石奇,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华全科医学,2011,9(1):90-92.

[4] 石玲燕,张培趁,林春景,等.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100例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2):163-164.

[5] 陈天佳,周云仙.SF-36 量表用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802-806.

[6] Walmsley RS,Ayres RC,Pounder RE,et al.A simple clinical colitis activity index.Gut,1998,43(1):29-32.

[7] Harvey RF,Bradshaw JM.A simple index of Crohn' s disease activity.Lancet,1980,1:514.

猜你喜欢

活动期炎症性躯体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