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

2017-02-07任杏莉朱白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务社会高校图书馆

任杏莉+朱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社会

摘要: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有其现实基础,但实际开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开放过程中存在着观念陈旧、宣传不力,制度不全、法规缺失,各自独立、资源浪费,统筹不力、协调不够,机制不全、运转被动,读者复杂、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困境,只有健全法律法规、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向社会开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1-0044-02

1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

在我国,关于高校图书馆是否向社会开放,最具代表性的有3种情况:①呼吁高校图书馆尽快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种情况有的来源于图书馆界的上层领导和专家,有的来源于广大民众。②反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主要来源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③主张高校图书馆向社会限定性开放,这种情况主要来源于一些研究专家和媒体,他们是站在中立的角度,既赞成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又顾及高校的实际情况而持有的一种折中之举。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出现了3种状况:①完全向社会免费开放。主要是一些地校共建的高校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同时承担着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双重责任。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济源市图书馆在进行人员、财物、馆舍、藏书等全面整合,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模式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履行社会服务功能[1];山东聊城大学图书馆同样也属于校地共建,仅2012年就为该市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1,386个,提供图书借阅服务6,763册次,报纸、期刊查阅服务2,865人次,电子资源查询服务1,106人次[2];其他还有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等。②向社会限定性开放。主要是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和其他一些高校图书馆,其限定性表现在读者身份、地域、时间、服务内容等方面。2012年3月“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时,34家高校图书馆宣称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在4年多的实际操作中都实行限定性的开放;2014年12月1日成都市区的11所高校图书馆实行对社会开放,但都存在“限制或门槛”[3]。③完全不对社会开放。这类高校图书馆只向本校师生的科研教学服务,不对社会读者开放。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数量还不是很多。王玉林等人在2011年就该情况对1,649家高校图书馆做了调查,其中面向社会不同程度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只有276家,约占高校总数的16.74%,其中开放的公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占实际调研公办本科院校的31.15%,高职高专图书馆占实际调研公办专科院校的6.53%,民办院校图书馆占实际调研的民办高校的4.55%[4]。2016年5月,笔者利用图书馆网页对陕西省34家公办本科院校展开调查,其中向社会开放的有22家,占总数的64.71%。把王玉林等人(当时陕西省只有5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和笔者调查的数据做比较可以看出:经过5年时间,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数量增长了4倍。有研究认为,“GDP排名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综合得分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程度基本成正比”[5]。

2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面临的困境

①观念陈旧、宣传不力。很多高校图书馆只是“藏书楼”,传统的管理观念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思想上“重藏轻用”,不重视对社会开放,加之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导致行动迟缓、力度不够,而且高校图书馆在宣传上一般只限于校内读者,没有形成社会影响,不能吸引社会读者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②制度不全、法规缺失。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只是依据一些领导的讲话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来进行,没有一整套的法律规章,对高校图书馆没有支持性和制约性,无法引起重视,随意性也很大,由此放缓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③各自独立、资源浪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固然丰富,但各自独立,与社会严重脱节,丰富的资源仅局限于满足校内师生,除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外,大部分适用于社会读者阅读的图书资料却长期闲置,造成浪费。④统筹不力、协调不够。我国高校的分布以省会城市为主,其他各地市相对较少,但高校与当地政府联系不够紧密,高校的管理没有彻底纳入当地政府的决策范畴,因此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都相对独立,无法统筹协调,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整合。⑤机制不全、运转被动。目前,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诸如管理机制、协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使该项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3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应对策略

3.1健全法律法规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关键因素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从法律法规上规定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服务标准等,确定了开放的必然性,这样图书馆不用为了追求稳妥,而消极对待开放,这也减轻了图书馆的压力和责任。”[6]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七条“服务社会”中有这样的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但这条规定不足以解决向社会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即将出台,该法出台之后应加快修订一系列补充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高校图书馆和社会读者的责任与义务,以保障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有法可依。

3.2转变思想观念

关于向社会开放这个问题,高校和图书馆顾虑较多。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打破传统“重藏轻用”观念,排除本位主义思想的干扰,牢固树立为社会读者服务的意识,克服消极思想,积极践行均等、公平、自由、民主、包容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把向社会开放纳入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当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图书馆,吸引社会公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常态化。

3.3创新服务方式

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社会读者群,开展个性化服务。比如:针对中小学生,要利用节假日提供内容活泼、有趣、知识性强的图书供他们阅读;针对学校周围的社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报纸、杂志让他们借阅;针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特色数据库,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根据他们的需要定期开展服务;同时,对科学研究用户开展查新服务、定题服务或专题情报服务,开发校友服务平台,提供个人用户服务,发挥文化“播种机”的功能,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读书会、报告会、座谈会、讲座、书画展览、书刊展览、人才教育培训等)。

3.4建立长效机制

①设立专门机构。在全国图书馆协会的统一领导下,自上而下逐层设立专门管理对社会开放服务的组织机构,并建立规章制度,在借阅、信息服务等方面都要有详细的规则,使校外读者有章可循。②建立合作共享机制。由政府部门提供协调和资金支持,建立由政府主导跨系统组成的区域图书馆联盟,通过图书馆联盟使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科研机构实现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集团购买昂贵的数据库,提供信息集成服务、合作开发数据库和联合编目等,其可以借鉴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成功案例[7]。③建立服务协同机制。在优先保证校内需求的情况下,在可操控的条件下实现对大众开放,建立后台分析系统,监控借书量,当借阅资源使用到一个临界点时,就会限制大众的外借[8]。图书馆可进行分区设置,开设专门的公众阅览室,实行预约制,解决流通量和时间的冲突。④建立服务人员管理机制。发挥图书馆社团的作用,吸纳志愿者、勤工俭学学生、临时工或离退休职工加入社会服务的队伍中,解决高校图书馆人员不足问题。⑤建立社会读者诚信档案制度,并在区域内使用“一卡通”。这样既可以优化社会读者群,保证校园安全和图书流通,又可以在图书馆收取押金费用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方便管理。⑥建立监督和评价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把向社会开放当做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就需制订一整套公平、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给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工作以客观正确的评价,把馆员个人的晋升、奖金等与其相结合,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社会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卫小梅.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并的案例研究[J].职业时空,2013(4):121-123.

[2]孙华玮.校地共建图书馆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以聊城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3(2):55-58.

[3]王子舟,刘菡,黄佩,等.高校图书馆的大门能向社会免费敞开吗:关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讨论[J].图书馆论坛,2015(8):69-76.

[4][8]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5]刘昊,严海兵.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模式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5(2):98-104.

[6]刘子辉,陈强,杨应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策略分析[J].图书馆,2013(2):120-122.

[7]吴海媛.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机制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5(3):118-120.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服务社会高校图书馆
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文化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