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2017-02-06王文健

关键词:文献智慧旅游

王文健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重庆 400031)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王文健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重庆 400031)

智慧旅游作为信息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的快速崛起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受到了大量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文献整理法,从国内智慧旅游文献的现状、文献的内容总结及智慧旅游应用对象三个大方面对我国的智慧旅游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以后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提供参考。

智慧旅游;CNKI;统计分析

0 引言

自从2008年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以来,“智慧”一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应用。这里的“智慧”,指以物联网、泛在网为基础,通过信息的查询、交流以及应用,方便人民的生活。随后,作为“智慧地球”的落脚点,“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的名词也相继提出。智慧旅游,顾名思义,是以游客为中心,借助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大数据的整理分析实现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的信息需求进而提高旅游质量。

智慧旅游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发展程度不断地向前推进。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我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并实施;2012年国家旅游局确定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随后,国务院又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作为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崛起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同时也受到了大量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法,在CNKI上搜索了主题为“智慧旅游”的所有文章,共计1 528篇,时间范围是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总结我国智慧旅游所有文献的现状和问题,为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搜索发现,基于CNKI有关智慧旅游文献整理的文章共有3篇。李加军,黄丽英(2015)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研究文献的处理来源及方法、发文时间、出版源、下载与被引用情况、项目基金资助情况、涉及会议、核心作者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求找出国内智慧旅游的研究特点及研究趋势,为相关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1];韩雅博(2015)从年份发文情况、作者活跃程度、所发期刊状况以及论文主题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王蕴瑞(2015)从文献的处理来源及方法、发文时间、出版源、下载与被引用情况、项目基金资助情况、涉及会议、核心作者进行了分析[3]。这三篇文献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只是对2014年及以前的数据进行的客观的现状描述,是对智慧旅游文献的现有情况进行的客观反映,不能反映智慧旅游文献的一些内容研究。

相对于现有三篇文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现有文献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10—2014年,样本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搜集了2016年以前所有的主题为“智慧旅游”的1 528篇文献进行分析,时间跨度更长,样本数据更大、更新,能准确把握智慧旅游文献的最新发展现状和趋势。(2)全文有针对性地从文献数量及构成、作者单位分布、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并说明现有智慧旅游相关文献的不足。(3)首次对智慧旅游应用对象四个要素——游客、目的地居民、政府、企业的文献进行了统计,亦可发现“智慧旅游”的一些研究内容。

1 智慧旅游文献的现状

1.1 文献发表数量

在CNKI上通过对主题为“智慧旅游”的搜索,共检索到计文献1 528篇。其中,2010年,3篇;2011年,52篇;2012年,131篇;2013年,229篇;2014年,507篇;2015年,共计文献606篇。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2010年智慧旅游在我国的提出以及不断的发展,关于智慧旅游的文献也在不断地增加,足以说明智慧旅游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2010年仅有三篇报纸有所报道,此后文献数量在不断地增加。2014年,国务院将此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此年研究智慧旅游的文献大幅度增加,从2013年的229篇上升到2014年的507篇文献。2015年是发表文献最多的一年,共计文献606篇。但是,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生的产物,还在不断发展和成熟当中,对其研究还有一定的过程,因此相对于其他的课题,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1.2 文献类型的组成

对文献类型进行整理统计发现,期刊论文共计913篇,报纸报道共计461篇,会议报道共计19篇,硕博论文共计135篇(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图2可以看出,智慧旅游的文献主要发表在期刊上(约占60%),而且每年发表的数量也是在呈递增上升的趋势(如图2所示)。期刊论文、报纸报道、会议报道、硕博论文都在呈递增的趋势,同样表明了学者们对于智慧旅游的关注程度在增加。

1.3 文献的来源

通过图2不难发现,智慧旅游文献主要来源是期刊和报纸。统计表明,发表在期刊和报纸的文献数量为1 374篇(约占89.9%)。《中国旅游学报》(报纸)、《旅游纵览》(期刊)、《物联网技术》(期刊)、《商》(期刊)、《旅游学刊》(期刊)是发表智慧旅游最多的期刊,体现了这些期刊对于智慧旅游的重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学科的文献共有1 438篇,旅游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文献共有108篇。智慧旅游文献的发表数量不仅在旅游期刊上逐渐增多,同样在有关物联网、互联网的期刊(例如《物联网技术》)上发表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充分说明了智慧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是借助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我们不仅仅关注旅游的发展,同样关注“智慧”的进展。

1.4 文献的基金项目

通过智慧旅游基金项目同样可以看出受重视的程度。在搜集到的1 528篇文章当中,我们把主题为“智慧旅游”的文献所获得的基金项目进行了整理统计。统计发现,获得基金项目的文献共131篇,约占总文献的7.7%。其中最多的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具体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智慧旅游文献最多的基金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CNKI

同时,本文根据文献所受基金项目的年份进行了整理。最早的基金项目出现在2012年,只有5项,而到了2013年就有了23项,2014年增加到38项,2015年增至52项。通过基金项目数量可以看出,基金项目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从而表明智慧旅游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研究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2 文献内容的统计分析

随着智慧旅游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已有的文献按照内容进行分类,主题为“智慧旅游的概念、定义、理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的发展”“智慧旅游的现状”“智慧旅游评价”的文献最多,如图3所示。本文也从这五个方面按照时间和主题进行了文献整理统计。

基于现有文献,关于“概念、定义和理论”的文献共计94篇;“公共服务平台”共计15篇;“现状”共计15篇;“评价”共计5篇;“发展”共计242篇。由于智慧旅游刚刚在我国兴起,时间较短,对于已有的文献,基本都是定性分析的文献,学者们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现状、发展的探究等这几个方面;相比之下,对“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评价”等研究较少。这些统计结果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2.1 智慧旅游的概念、定义、理论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结合而产生的结果,是社会不断变革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但是智慧旅游出现后,在定义方面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经本文整理得到的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定义和理论的文献共有94篇。虽没有统一定义,但在内容方面大同小异,其中以张凌云和李云鹏所提出的概念最具有代表性。

张凌云(2012)在已有的文献定义不足的基础之上,基于CAA框架体系提出了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4];李云鹏(2014)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定义的情况下,从旅游信息服务视阈出发,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5]。

以提高旅游品质、提高整体的效率为目的的智慧旅游,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其核心技术。在总结学者的观点后,本文认为,智慧旅游是以游客为中心,借助信息科学技术,通过大数据的整理分析实现了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的信息交换进而提高了旅游质量。

游客层面,借助于移动终端实现旅游前查阅旅游当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的相关信息和旅游中的互动体验以及旅游后的相关信息反馈和旅游后的评价;景区管理者层面,通过物联网的数据分析,及时安排或者组织相关的公共服务的调度,确保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政府层面,掌握相关的数据信息,有效地实现了总体的把握和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促进其集约化的发展。不论何种层面,都是对过去传统旅游的一种“颠覆”,其宗旨就是让旅游越来越方便化和质量化。

2.2 智慧旅游的现状

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我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并加以实施,截止到2016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7年内的时间里各地区的旅游智慧化程度推进得如何,同样受到了学者的关注。

张轫(2016)从智慧旅游的定义、现状、问题方面介绍了云南大理的智慧旅游发展状况,并给出了发展思路[6]。同样的,在其他文献中提到的省份或者城市智慧旅游现状的还有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甘肃省、安徽省,杭州市、黄冈市、秦皇岛市、温州市、洛阳市、大连市、南通市、襄阳市、松江市和佛山市等(排名不分先后),足以看出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推行,但是大部分对于现状的分析文章都局限在宏观问题上,只有少量的文章提及到了智慧旅游的具体实施现状。蔡蓉蓉,顾婷婷,潘鸿雷(2013)则通过实地调查南京的酒店,介绍了南京的智慧酒店发展状况,进而对南京智慧酒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张龙(2015)介绍了我国智慧旅游软件的发展状况;龚诗雅(2015)则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发展状况对智慧旅游APP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这样的文章少之又少。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所以智慧旅游的现状的研究不要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六个要素中的每一个现状都是值得挖掘的。

当前,我国的智慧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尚未有一个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的旅游智慧化程度。体系尚不统一,现状难以衡量。 张凌云(2016)阐述了智慧旅游针对旅游者、居民、政府、企业四大应用对象,旅游智慧化程度亦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衡量。例如,旅游者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游客的满意度进行衡量;企业方面,可从是否有二维码语音导航、是否具有APP、是否具有网站等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以对现状进行衡量。

2.3 智慧旅游的发展

智慧旅游在不同的条件、背景下该如何发展也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献中除了一些城市发展模式外,彭丽,谭艳,周继霞(2014)以重庆合川区为例,探索了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7];王虹,廖文喆(2014)针对我国国情和当前智慧旅游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从战略发展、科技发展、绿色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管理发展四个方面,论述了政府主导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性,明确了我国智慧旅游发展应走政府主导模式,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智慧旅游发展建设模型,以对我国智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8];杨群(2016)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在不同的条件、背景下采取何种发展模式进行智慧旅游的建设确实是重中之重。但是,对于如何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冷静地分析自己的现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现有文献当中缺少数据的分析,是以后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高科技都适合每一个地区,冷静地分析和把握现状是问题所在。例如:位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大,景区设置了短信预约的“绿色通道”,游客可以提前预约而避免排队进入;但是对于中小型博物馆层面而言,人流量不多的条件下构建预约平台并不是智慧旅游方便化和质量化的本意所在。

3 智慧旅游的应用对象分类统计

相对于智慧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张凌云(2016)则从旅游者、居民、政府、企业四大应用对象对智慧旅游进行了阐述。基于旅游者、居民、政府和企业四个方面,本文对文献进行了统计整理,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对于智慧旅游游客的研究是最多的(文献数为325篇),其次是企业(文献数为199篇),再次是政府(文献数为167篇),目的地居民研究得最少(文献数为2篇)。相对于游客、企业和政府,关于智慧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启发我们,智慧旅游目的地是以后的研究重点。

旅游层面而言,游客是核心、政府是保障、企业是前提、目的地居民是必备。游客、政府、企业和目的地居民只有很好地融合在智慧层面,智慧旅游才会真正地实现其便利化和质量化的宗旨。现阶段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融合,首先要搞清楚其当前的智慧化程度。游客和目的地居民层面均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需求和面临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层面则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来真实地反映其现状。

4 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

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在文献数量、基金项目数量上在不断地增加以及研究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但是基于当前文献,我们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4.1 研究内容过于集中

就文献的研究内容层面而言(如图3所示),学者们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现状、发展的探究上,相比之下,“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评价”等方面研究较少;就文献的研究目标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文献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游客和企业两个方面,关于目的地居民和政府方面的研究较少。纵观所有文献,在研究内容和目标方面,研究过于集中。

4.2 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分析

由于数据的不易获得性以及智慧旅游的发展阶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智慧旅游的研究方法上,多数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基于数据的定量分析。这不符合国内外旅游研究中的主要模型构造、建造指标和回归分析的研究趋势。不同的城市、景区、酒店等该如何发展,需要数据的分析和支持,这是学者们关于智慧旅游下一步研究所要关注的重点。

4.3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智慧旅游的项目已经“领先”于理论,理论不能很好地引导实践的发展。当前智慧旅游的研究文献还停留在最初的研究阶段,“概念”“发展趋势”“框架”、“研究对策”等都是其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现实生活中,智慧旅游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手机客户端“南京游客助手”已经成型,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查询南京15家4A级景区的实时状况等。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的发展,智慧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已产生相脱节的现象。不难发现,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进展,需要更多的微观层面的研究,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有意义。

4.4 宏观研究居多

当前智慧旅游的研究宏观层面居多,微观层面研究较少。文献中涉及省份和城市建设的文章不在少数,如云南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甘肃省、安徽省,杭州市、黄冈市、秦皇岛市、温州市、洛阳市、大连市、南通市、襄阳市、松江市和佛山市等(排名不分先后),足以看出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得到了推行,但是大部分对于现状的分析文章都局限在了宏观的情况和问题的陈述,少量的文章提及到了智慧旅游的具体现状实施情况。

5 智慧旅游研究的展望

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对于智慧旅游文献的整理分析,为以后学者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相对于旅游业其他成熟的研究内容,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1 研究方向展望

智慧旅游是一个大的概念,是信息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单一的升级换代,涉及到计算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的融合,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的命题,因此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体系和框架,全面地分析和综合地考虑智慧旅游的发展。未来的研究会涉及更多的微观层面,同时对于目的地居民和政府层面的研究也会不断地增加;在涉及到研究内容多样化的同时,信息技术、微观、框架体系是当前智慧旅游研究存在问题的地方,均会成为研究方向的热门,真正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

5.2 研究方法展望

在当前定性研究较为普遍的前提下,未来的研究方法将会集中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信息查询、文献整理、文本挖掘方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的定量分析研究。大数据的环境下基于数据分析的文章会更好地指导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方法将越来越丰富。

基于数据的环境和信息化的背景,智慧旅游的研究方向将会是“六化”:内容多样化、体系规范化、研究层次化、方法丰富化、发表质量化以及对象微观化,最终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免会出现文章遗漏或者是重叠,会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改进。

[1]蔡蓉蓉,顾婷婷,潘鸿雷.南京智慧酒店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对外经贸,2013(10):62—64.

[2]李加军,黄丽英.基于CNKI下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统计分析[J].中国市场,2015(47):183+185.

[3]韩雅博.基于CNKI数据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述评[J].商,2015(9):253—254.

[4]王蕴瑞.基于CNKI的国内智慧旅游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0—34.

[5]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62—65.

[6]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7]李云鹏,胡中州,黄超,段莉琼.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5):106—115.

[8]张轫,杨运星.大理“智慧旅游”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3):145—146.

[9]彭丽,谭艳,周继霞.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合川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4(12):49—50.

[10]王虹,廖文喆.政府主导型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5):194—201.

[11]付业勤,郑向敏.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3(4):62—65.

责任编辑:富春凯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Smart Tourism——Based on the Related Document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NKI

WANG Wen-ji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s a union produc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the rapid rise of smart tourism in China compl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it also gains attention and research by domestic scholars. In the way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sorting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rt tourism literature, the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tourism,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study and have deep significance for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o provide literature guid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tourism in China.

intelligent tourism; CNKI; statistical analysi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1.008

2016-11-18

王文健(1989—),男,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旅游。

F590.3

1674-6341(2017)01-0021-04

猜你喜欢

文献智慧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