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

2017-02-04黄淑丽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

黄淑丽

摘要:国企改革能够以资本动态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边际支出的提高、体现对其它企业的外部溢出效应,以及推动TFP增长等一系列的方式产生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为此,本文阐述了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以及国企改革需要分类实施。

关键词:国企 改革 经济增速 提振效应

一、引言

国企改革的前期,配置要素提高效应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方式,而外部溢出效应是后期的国企改革。在当今我国恰逢挖掘经济增长内驱力的过程中,积极稳妥地改革国有企业的股权,这有利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国企改革对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

立足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维护的动态递推我国经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RC-CGE),创建一种体现股权行为特点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三种力度不一的国企改革方式进行模拟分析:从2015年到2024年,每一年都改革各个行业5%的国企,也就是实现从国有控股或者是全资控股转变为非公资本的控股,在只是根据静态计算、不兼顾每年的增长率的情况下,在第十年国企的产出规模会整体降低43.1%;如果每一年改革行业10%的国企,那么在第十年的时候国企的产出规模会降低68.8%;如果每一年改革行业20%的国企,那么在第十年的时候国企产出规模会降低90.3%。模拟结果表明:在最小力度改革的情况下,GDP的增长速度的百分点是0.33,在最大改革力度的情况下,GDP增长速度的百分点是0.50,而处在中间力度的改革情况下,GDP的增长速度百分点是0.47。为此,在改革国企的前期,配置要素提高的直接效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而外部溢出的间接效应是后期的来源,这就需要分类实施国企改革。

三、国企改革需要分类实施

国企改革设计的有效性能够确保国有经济的政策性以及控制力,以及实现经济增长与提高效率的目的。近些年以来,在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当中,划分国有企业为两大类别,即公益类与商业类。其中,能够划分商业类为主业处在重点担负重大专项任务、影响国家安全、处在完全竞争行业、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领域和关键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针对主业处在国家安全或者是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的企业,能够在确保固有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下,主要对具体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革,从而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和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以及实现费用的减少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针对处在完全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能够完全地融入到固有资本运营企业,然后让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对国有股权实施一味注重市场效益、充分市场化,以及资本回报目标的市场化运作,切实从本质上实现市场化改革。

对于怎样借助国有资本运营企业促进改革国企来讲,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开始作为一个固有控股企业的淡马锡在之后大致向一个具备分散性与流动性股份的财富基金转变,即以出售与转让的形式退出本来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份,进而变成非公企业,然而淡马锡把这些资金用来购买世界或者是我国其它企业的股份,要么是实现形式多样的资本运营,像是风险投资等。纵观结果,虽然新加坡的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显著地减少了数量,但是淡马锡从推出国有股回收的资金在世界领域开展投资,目前拥有的资产价值是40年之前的600倍还多,进而变成新加坡的一笔非常大的财富。换言之,虽然国有企业变少,但是切实拥有的国有资本增加了很多。

为此,能够以目前处在竞争行业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实现资本化的管理以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虽然改革经历了很多年,但是我国国有企业依旧具备非常广的分布,在竞争性行业依旧有大概一半的国有资本。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在一般竞争性行业分布的国有企业资产是19.9万亿元,实现了1.3万亿元的利润额,分别占据国有企业的比例是62%以及54%。竞争性行业的国有资本的市场性更加明显,能够根据资本化运营的观念实施改革。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怎样对竞争性行业与政策性行业进行界定十分关键。实际上,在垄断行业当中,也存在不少的可竞争性的业务方面,一部分公共行业也存在竞争性的企业。为此,需要在比较小的规模与独特的行业限定难以进入竞争性行业的资本。

结合模拟分析结论,目前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改革应当体现出经济增速的提振效应,而借助改革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是中心环节。为此,针对重点担负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应当将中心目标定位为资本回报的追逐,需要分散配置持有的国有股份,针对固有的国有企业需要逐步地转变成为非公有资本控股,以及在在外国企业与其它企业当中配置回报率更高的更多的国有资本。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对固有企业的微观干预减少,而且能够确保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从而确保固有资本能够支持其它企业,且实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理想的改革成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结束以往处于快速发展经济时期的当前形势下,需要积极地发现经济增长内驱力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国有企业产权的稳定改革,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召元,胡翠,来有为.产业配套能力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贡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156-157

[2]牟俊霖.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J].经济经纬,2012(03):45-46

[3]吴延兵.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J].经济研究,2012(03):132-133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如何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政工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