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2017-02-04蔡建国吕佳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合作竞争

蔡建国+吕佳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马来西亚钢铁业的现状展开分析,归纳出两国钢铁业的特征,发现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钢铁产业发展和钢铁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所在,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中国钢铁产量已连续二十年世界第一,已严重产能过剩,在大量出口国外的同时还在大量进口特种钢材,而马来西亚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业、汽车制造业有需要大量的螺纹钢和板材、盘条和汽车用钢材,却面临着严重的产能不足和生产成本无法控制等问题,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竞争和合作可以带来双赢。

关键词:一路一带 钢铁企业 竞争 合作

一、前言

马来西亚地处亚洲东南部,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际贸易的黄金地带,处于东南亚核心地理位置,被南海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马的北部与泰国和新加坡相邻、相望;东马南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这几个国家同时又都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支点国家。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友好交往已有2000年的历史,两国1974年建交,近年来,中马经贸往来密切,2013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马来西亚已于2015年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它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潜能巨大。中国的产品在马来西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济又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展开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二、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原因探究

钢铁工业是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产量或人均钢产量通常被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日两国工业装备、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其中中国的铁产量不足10吨,而日本是309万吨,中国的钢产量不足千吨,而日本是640万吨。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对于煤炭行业、电力、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牵引作用,无论该国经济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钢铁工业都是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为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保驾护航。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以此指标来衡量,像中国和作为东盟国家的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而现今的日美等国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仅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其发展水平是不科学和不全面的。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与其相连的上下游产业协调同步发展,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一国的科技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状况,铁矿石的供应状况、电力和煤炭业的发展以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和该国的物流、交通运输状况,对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那些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样对中国的钢铁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一)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成长态势,其经济总量之大和高速发展持续时间之长已超过了历史上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依然未减,GDP排名不断向前,直至2010年超过了雄踞世界GDP排名第二达42年之久的日本。可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原来所具备的后发优势正渐渐减少,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使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后发优势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而人口红利的减少、环境的恶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沿海开放地区用工成本的急剧增加而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影响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负面正日益显现。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内需、投资和出口,而2008年以来欧美市场消费的持续低迷,使得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经常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又必然带来投资的低效化,所以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中国社会老龄化的速度超过任何国家,相对于日本的老龄和少子现象,中国是未富先老,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有4亿人口进入城市,尽管中国的城市也在高速发展,但城市的发展速度、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依然没能赶上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速度。这些进入城市的4亿人口带着原有的习惯、习俗,也受到所在城市的消费方式、消费习俗的,相互改变着。进入城市的人口在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对这个城市的住房、本人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提出了要求,这一方面对城市是压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化进程对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行业、对消费、对物流、旅游等的巨大需求,推动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制成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化解过剩产能的方法和途径。中国钢铁行业在2014年起进入了一个减量增长的新的发展阶段。那么在减量增长阶段,出现了一个最积极的变化,就是2015年中国第一次成为一个净出口的钢铁出口国,但是中国钢铁出口量还不足产量的15%,距全世界平均30%的指标差距很大。

自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经济的持续低迷,各国的消费也持续不旺,对石油、天然气、钢铁的需求也在不断减少。由于各国政府、企业的积极应对,终于在2015年迎来了全球钢铁产量六年来最大跌幅,其中中国贡献的跌幅最大,而同年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92%,自1981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在应对过剩产能的国家中,不仅有美日和欧洲的先进发达国家,也有韩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钢铁生产商的减产有效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由于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环保和中国钢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减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已使得中国在粗钢产能和钢产能上有了大幅的下降。

在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同时,由于国际上和国内同业间的钢材市场的激烈竞争,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出现了吨钢铁利润与白菜价格一样,这使得中国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2015年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钢铁制品价格的下跌、企业库存的居高不下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都降低了钢铁行业高度资产投资的持续下降。2010年起中国就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同时,中国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也是对全球影响很大,中国的钢材出口增长,与他国间的贸易摩擦也显著增多,2015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就达37起,是2013、2014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钢材的出口难度,恶化了中国的出口经济形势。其实产能过剩是不少国家在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中国产品无论在质量还是提供的相关服务上,都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中国的钢铁制成品的强劲出口,客观上影响到了进口国本国钢铁产业的困难,这也不是中国钢铁行业一己之力所能解决的。一味采取指责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者互设藩篱,这不利于全球贸易的公平、合理发展,那样的话对于钢铁行业的良好发展和维持稳定的贸易秩序只能是饮鸩止渴。

(三)中国钢铁行业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球消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表现在钢铁行业就是产能严重过剩,全球有将近7亿吨的过剩钢铁产能。近年来各国钢铁企业在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和吨钢能源消耗有大幅改善的同时,其吨钢利润率却比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钢铁产业危机时还要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全球钢铁行业产能的大幅过剩是其主要原因,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我国2015年粗钢产能已达12亿吨,而2015年中国的产量却不足其产能利用率的67%,多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端的特种钢材严重依赖进口。同时由于前期新建设施的陆续开工,产能会进一步提高。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单位GDP对钢材的消费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这将导致钢铁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的更加激化。

中国钢材市场的品种结构性和产地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作为典型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的钢铁企业,要能够立足于本国市场和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规模化经营,从而降低单位能耗和成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所以规模的大小是衡量钢铁企业优劣的重要特征,当然不是唯一指标,但却是钢铁企业所具有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我国钢铁企业按其规模分为以下四个类别,即粗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级以上、1000万吨~2500万吨、500万吨~1000万吨、50万吨~500万吨级。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太钢、河北钢铁均为3000万吨级以上钢铁企业。从中国钢铁企业2015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可以看出,要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前,就必须在资产总额、人均收入、服务水平、能效水平、环保水平、利润总额和上缴税收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资产负债率等各方面也位居前列,宝钢集团就是这一系列指标中的佼佼者。其他企业与宝钢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武钢、鞍钢、首钢、沙钢等钢铁企业紧随其后,构成了竞争力测评排名的前5强。总体比较,武钢在该梯队中具有研发投入、服务水平、装备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继续排名第二;鞍钢、首钢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均较去年提高1位,除去其保持了在技术装备、税收贡献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外,还得益于两家企业在减亏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太钢排名第六,较去年上升1位,主要是由于其在环保、节能、资源保障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持续加强。第二梯队中有山东钢铁、渤海钢铁、本钢集团、中特集团、马钢集团、包头集团、酒钢集团、华菱钢铁、日照钢铁等14家。从上述钢铁企业的产量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华北和东北地区产量占比为48.4%,而消费却不足26.4%,华东和中南地区是钢材净流入地。2015年板材价格降幅大于长材,板材才能、产量过剩大于长材。

中国钢铁企业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以及市场运行环境不规范,国际间的贸易保护主义也对国内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地区明确要求使用本地钢材,以保护本地企业。有些钢铁企业已出现连年亏损,或资金链已断裂、入不敷出等,但缺乏退出机制,还维持着生产状态。

三、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中国和马来西亚经贸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百多个,其中有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确实,从上到下会更加统一思想,更加认识到“一带一路”对全球,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包括钢铁业在内的经贸发展的积极推动意义。

现在中国与马来西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历史的最高水平。自习主席首次提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在国家全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中,由于中马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两国已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信网络建设以及物流运输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马来西亚作为战略敏感核心地带实力较弱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往往受制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影响,但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项目是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或政治要求的。因此,展开中马之间的经贸合作,中马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由此带来的双赢会改善对马来西亚的经济、投资环境和增强其抵御政治风险的能力。

(二)马来西亚钢铁业及其钢铁企业发展现状

马来西亚钢铁业的发展有很多的先天不足,作为钢铁行业的上游行业,其铁矿石原料,虽然本土能够提供,但相对匮乏,而作为冶炼钢铁必备的炼焦煤更是几乎为零。从马来西亚钢铁的冶炼技术来看,还主要采用电炉炼钢工艺流程,炼钢原料为直接还原铁。从马来西亚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来看,还是处于零散和混乱的状态,大多是小型轧钢厂,数量众多,没有达到规模化经营的程度,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小型轧钢厂,但生产水平与自动化程度很低,众所周知,钢铁行业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得不到一定的规模是不行的。东盟国家中在全球前80强的钢铁企业只有一家,就是金狮集团,它是马来西亚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金狮集团钢铁业务遍及东南亚,主要厂家及机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它具有规模化炼钢、热卷轧钢和85万吨小型材的轧钢能力。

钢铁制成品除了作为建材、小型家电、铁路建设的重要原材料外,它是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要汽车生产国之一,自2006年以来汽车年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年量产50万辆的规模生产能力,后虽有增长,但现在还是在这一产量上。受制于马来西亚钢铁行业的冶炼水平制约,汽车用钢材,特别是薄板需求量较大,所需钢材除靠本国的外资企业供应外,其余依赖进口。金融危机后,为减缓经济衰退,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公布了经济刺激金额两项经济刺激计划,再加上“第七个马来西亚国家计划”有效拉动了建筑领域对建筑材料的需求,这其中当然包括钢铁产品在内。马来西亚经济建设所需钢铁产品都在中国钢铁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范围之内,有些还在中国的过剩才能之列。

四、中国与马来西亚钢铁企业的竞争和合作

(一)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是很显然的,尤其最近马方发展基础设施和建筑业,加之马来西亚第11个五年计划(2016-2020)的实施,新启动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和政府支出的扩大,自然拉动马来西亚当地钢铁需求。马来西亚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马来西亚钢材消耗量约为1017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进口自中国的钢材产品达到265万吨,占了进口钢材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具体的分析可以知道马方发展基础设施和建筑业,急需的就是螺纹钢和盘条,事实上这两种钢材的进口也是显著增加了。尽管马来西亚对从进口螺纹钢和盘条发起保障措施调查,但我国钢铁企业由于量产规模化经营,且人口成本在可控范围内,自然具有价格的优势,其竞争力是很显然的。中国政府不仅对钢铁出口无补贴,甚至还有一些出口限制。所以双方只有加快推进钢铁产能合作,才能形成双赢的格局,而不是一味地实施贸易保护。

2013年马方进口基础设施和建筑业所需的螺纹钢25.93万吨,盘条78.66万吨,2014年和2015年对螺纹钢和盘条的需求都以60%以上的增速进口。不仅钢铁制成品进口量大,而且进口国主要是中国,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中国钢铁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战胜了其它竞争者,自然也战胜了马来西亚钢铁企业。面对中国商品蜂拥而入,马方钢厂只能削减生产和关闭,至2015年底,马方钢坯产能的50%以上已关停。随后中国出口钢价开始飙升,令严重依赖中国进口的马来西亚市场的钢材用户措手不及。在马来西亚政府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下刚刚启动的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由于钢筋不足和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资金短缺被迫推迟。由此可见,马方市场进口中国钢铁产品,解决了基础设施和建筑业所需原材料的燃眉之急,同时中方钢铁企业对马方企业带来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即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二)中马钢铁企业合作前景广阔且有利于马方产业优化和升级

中国钢铁产品进入马方市场,对马方既有市场一定份额的占领,的确形成压力,但也是推动马方进行产业优化和升级的一次契机。近几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为削减产能国内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大钢铁出口力度,以此来缓解过剩产能的压力。中国正在实施的“去产能政策”对马来西亚当地的钢铁业发展有利,马来西亚可抓住机遇与中国钢铁企业开展产能合作。对于中国减少钢铁产量导致马来西亚钢材涨价,从而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对此马来西亚需要在获得便宜钢铁与确保本地钢铁厂生存之间求得平衡。中国钢铁企业与马来西亚钢铁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两国的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合作进行探讨,但不只是将中国的钢铁产能转移至马来西亚,而是要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开拓新的市场。尽管中国作为WTO的成员国,钢铁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中国钢材出口产品的强势竞争力,客观上对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进行产能合作,是去进口国现地生产,还是企业并购,究竟以什么形式开展竞争与合作,中马两国钢铁企业都要在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作用下整合各方面资源来进行。

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的中国和马来西亚是两个重要节点国家,中国对马来西亚输出的钢材主要为直接出口产品,而出口的产品以较低端钢材为主,这些低端钢材与马来西亚国家本土生产的钢材形成直接竞争,马来西亚的本土钢企终究无法与中国的优质、低廉的产品抗衡,当地市场产能利用率下降,利润下滑。2015年4月28日,马来西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不锈钢板以及彩色涂层钢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马来西亚还决定,从2015年7月2日开始,对自中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热轧中厚板征收3年保障措施税。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征收反倾销税虽然提高了进口钢铁产品价格,但由于马方本国钢铁产业无法控制成本,产品质量也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无助于提高本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同时中国政府遵循国际贸易规则,中国钢铁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技术革新进行产业升级组织生产和销售的。

马来西亚钢铁生产所需铁矿石和煤资源等原料不足,钢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原料,提高产能,保证产品质量,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开拓国际市场。钢铁是煤炭的大用户,钢铁行业也是用电大户,中国钢铁是焦煤第一大用户,每年消费焦煤将近10亿吨。所以钢铁不行,影响了很多产业,但首当其冲的就是煤炭行业,所以说,中国在去产能中以钢铁和煤炭为主,都是因为其中有深刻的产业关联度和深刻的产业发展背景。中方钢铁企业在马方现地设厂或与马方合资经营,可以淘汰现有不达标、高能耗、低产出的马来西亚部分钢铁企业。

五、结束语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无论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是所处经济发展阶段,都决定了其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国内落后的钢铁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筑业发展急需大量钢铁产品之间矛盾可以通过中国和马来西亚钢铁企业在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的竞争和合作得以解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不是世界制造强国。由于中国制造产品的大量出口,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其所具有的后发优势以及很多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明显,导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中国由于社会资本大量向钢铁行业集中,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体制等原因,钢铁产业的高端产品仍然依赖于国外技术和大量进口,这一点在钢铁行业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一些汽车用钢、高层建筑用钢等都要从日本进口。中马钢铁企业的竞争合作可以有效整合钢铁资源,生产出钢铁产品系列的高端产品,实现从产业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延伸。雁型理论已充分论证了中国把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是正确的。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中马钢铁企业的竞争和合作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环节,是两个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一次尝试和双赢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Rolf Fare,Shawna Grosskopf C A. Knox Lovell. Production Fronti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吕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马来西亚加快产能合作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6(08)

[4]焦国华,江飞涛,陈舸. 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37-44

[5]吕佳,“一带一路”战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J].江苏商论,2015(05)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合作竞争
竞争的合适位置
感谢竞争
钢铁企业盟员选择问题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正确面对竞争